分享

论中国当代文化现状(图文)

 月是故乡明548 2013-05-18

贺紫宸;论中国当代文化现状(图文)

20世纪末,第一世界率先进入创意经济时代。英国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明确指出,全世界的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 亿美元,并以平均5% 的速度递增。在发达国家,增长的速度更快,美国达14%,英国为12%。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众多创意产品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形成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席卷世界,展现出一幅创意产业全球蜂起的热烈景象。美国一年商业巨片的收入超过了华尔街全年贸易的总收入额!英国摇滚音乐家为国家财政平衡做出的贡献超过了钢铁工业!而中国,对于创意经济的认知却比发达国家足足晚了三十年!

    所幸,近期中国部分地区开始不断出现“文化创意”的字眼。然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尚处不成熟阶段。文化产业本应以满足并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为己任,但我国却时常存在“有效文化”供应不足的现象。专家早已指出,这归根结底是缘于中国的原创研发力量薄弱。可悲的是,中国已陷入大俗时代,且优秀的创意人才稀缺。国人不以弘扬美德、发掘与保护优良民族文化为己任,却以恶俗作为创新的典范。

    现代人浮躁的生活态度使后现代艺术应运而生,“行为艺术”、“眼球经济”和“娱乐经济”等概念也接踵而来,快餐式的文化在全球风靡一时……形形色色的“PK”和“选秀”充斥着各种媒体、娱乐场所甚至游戏软件,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姐姐”、“##妹妹”的出现,居然创造了中国网络经济的神话!不求德智体美,但求敢作敢为。中国文化产业之怪状层出不穷……

    或许是由于中国同胞被压抑得太深太久的缘故罢,如今,个性的张扬得到了最大的理解和释放,而美德,却被丢弃在一个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它那不易被世人所洞察和探取的微妙的光芒,折射出悲悯的讯号......

    毋用质疑,当今世上因俗而喜的人一定比因俗而悲的人要多得多。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宝藏,正一点一点地被那些浅薄的、所谓权威人士拙劣地开采着,进而沦为沾满了铜臭味、不堪入目的糟粕艺术,厚重的文化基调转眼退化为浮光掠影。实质上从某种意义上讲,“快餐文化”对中国而言,负面影响应占多数,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正在逐步被西方现代文明所取代。中国当代文化产业在丢失原创精神的同时,也丢弃了自我、丢弃了崇高的职责。

    难道这就是中华儿女所崇尚的优良文化和审美情趣?这就是中国要展现给世界的最佳形象?如果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本该如此,那么这岂止是中国的悲哀?这更是全世界的遗憾!中国人自己不发掘、保护并弘扬本土优良文化,那还有谁来珍视中华文明呢?

     本人认为,后现代艺术在超越历史的同时更应涵盖历史,尽可能在一幅平面的图上展现立体的、更宽更广的视角。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应在坚持本土文化特色的同时,尊重人性美、发掘人性美、弘扬人性美。因为积极健康的文化产业,对于促进人类身心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民族与民族的和谐,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贺紫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