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享受“进口”为全球化加油

 扒粪者 2013-05-18

享受“进口”为全球化加油

2013年05月16日 11:20  中国贸易报  我有话说
享受“进口”为全球化加油

  “出口好,进口不好。实际远非如此。我们并不能吃、穿或享受输出的货物。相反,我们可以吃中美洲的香蕉,穿意大利的鞋,开德国的车,并在日本产的电视机上欣赏节目。我们从对外贸易中得益的是输入。出口是我们为进口付出的代价。”美国当代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曾这样描述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关系。

  当下,经济全球化程度日渐加深,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接纳程度也不断增高,这不仅是因为某些进口商品性价比很高,从另一个侧面来看,这也是供应链系统不断延伸和拓展的结果。随着跨国公司的不断崛起,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他们开始在全球攫取生产要素,这也导致越复杂的商品可能越是各国最优零部件的结合。这既是为了节约成本,也是为了集成智慧。

  但如此一来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在某些行业,一些国家的国内相关行业生产者不及海外生产者有竞争优势。为了保护这些国内生产者的利益,各国政府会进行一定的干预。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尚未完全恢复的当下,为了保护那些相对处于弱势的国内生产者,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更是频频抬头。这其中,最便利的方法之一就是提高或增加进口关税。

  我们不否认,适度的保护可以为国内相关产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实践证明,过度限制进口也会酿造苦果。1930年恶名昭著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就是一个例子。由于美国率先大幅提高两万多种进口产品的关税,引发各国纷纷效仿,结果两年内全球贸易量萎缩了三分之二,1929年发生的一场普通金融危机也最终演变为破坏性巨大的世界性经济长期衰退。

  这也说明,正确的看待进口与出口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正如米尔顿·弗里德曼所言,我们所使用的使人产生误解的字眼,反映了我们的一些概念性错误。“保护”实际上意味着剥削消费者。“贸易顺差”的实际意义是出口超过进口,也就是说输出货物的总值超过输入货物的总值。在自己家里,你一定愿意少付出多得到,而不是相反,可是在对外贸易中,这却被称作“收支逆差”。真正的全球化,不要保护主义,而是真正提高整个人类的生产效率,要以提高生活品质为追求目标,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数字游戏。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今天,已很难找到彻头彻尾由一国制造的商品,进口的面貌及其对各国经济的作用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如今,企业对全球供应链已经越来越依赖,重现审视进口的作用更加必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