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气养生之一

 学中医书馆 2013-05-18
大家都想要健康,但坚持长期服药或者其他治疗往往不容易做到。其实,保健也并非要那么辛苦,如果能掌握时机,在关键的时间段里做做治疗,往往事半功倍。

按中医理论,我们人体是顺着天地自然的变化而变化的。自然界存在着气机的循环往复运动,运动的变化形成周期。小的比如一天,其中有早午晚夜的周期变化。再大一点儿,有月亮的变化,形成一个农历月,也有月出、上弦月、满月、下弦月以及月晦(就是月亮消失了)。再大还有一年的变化。春夏秋冬,往往不止。再大,还有六十年、六百年、六千年、六万气等等以六为单位的气机循环运动。比如我们人类的寿命,应该是两个六十年的循环,即两个花甲子。但事实上,我们很难做到,因为我们的生活没有完全遵守自然的规律,没有与自然天地的气机变化相符合。


这个道理是根据《周易》而来了。《周易》理论是整个中医理论的基础与核心。其中的许多思维模式决定了中医的治疗思路。完全抛开《周易》的思想来谈中医,就相当于抽去了中医的灵魂,剩下的只是浮浅的中医治疗技术了。《周易》理论就特别重视人体与自然间的适应与协调关系,并且提出了适应自然的中医治病与防病思想。

我们就从太阳的运动规律入手,来掌握自然的规律。太阳日复一日的东升西降,一天之中就形成了白天与黑夜,并且有早晨、中午、下午、晚上的交替变化。大家想一想,每一天的变化的本质是什么?是阳的运动。

由于阳的变化,形成了一天。当然也由于阳的变化,形成了一年。每一年之中因为阳的运动轨迹与状态的不同,就形成了二十四节气。一年分四季,有阳气的升降规律,也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同理一日也有它的升降规律。人身元气也跟着自然的变化,在每一天,每一年,产生升降的变化。简单来说,早晨阳气升,中午阳气最盛,下午阳气沉降,晚上阳气就收藏了。一年之中也是这样,为什么会有二十四个节气?这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的先民们根据一年之中太阳的不同位置而确定的二十四个关键的阳气变化点。节气的节字,就象是竹节一样。节与节之间往往是滑利的。但一到节上,气便不能通畅。宇宙大气,交节必郁而后通。大气郁,人体元气必应之。所以久病之人,交节前三日多容易死亡。久病之人,腠理干塞,交节不能通过,所以多见死亡。临床所见,凡是在交节之前病情有所起色的,节后的恢复必然很好。

民国名医彭子益解释地非常好:“二十四节气,简言之,就是夏季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经秋降入土下,经冬藏于土下的水中,经春由土下的水中,升出地面,经夏浮于地面之天空,再同夏季太阳射到地面的热,降入土下。秋收冬藏,秋降冬沉,春生夏长,春升夏浮。升者阳热升也。浮者,阳热浮也。降者,阳热降也。沉者,阳热沉也。藏者,藏阳热也。收者,收阳热也。长者,长阳热也。生者,生阳热也。”

我们如果能顺着阳气的变化规律而养生,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十四节气的日子里,自然界的阳气变动非常剧烈,人亦应之。如果身体虚弱,元气不足,就很容易在这个时候生病,或者病情加重。临床所见,凡是在节气前后病情变化的,大多是元气亏虚之人。其治疗也非常地简单,先扶足元气,然后根据各个节气时阳气的不同状态稍作升降调整,即可很快取得效果。

在节气的日子里,人体的元气变化比较大,最需要好好地休息,并适当地减少运动,不可房事。建议需保健的人在节气的那一天里吃吃素食,或者只吃点水果,喝点水,不吃饭。因为肉食需要调动人体的不少元气来消化它,而少吃可以让元气更好地休息,以保证身体平静地度过。

节气时,也可以吃点四逆汤以帮助身体补充元气。制附片20克,炙甘草20克,干姜20克。水煎,分两次或者三次温服。

节气时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少吃或者不吃西药,因为西药伤害元气。亦不可熬夜,不可过多饮酒,不可大食冰冷食物,如此这般,小心翼翼,方可使身体元气不伤,顺应自然而健康。

有的人仗着自己年轻,身体好,平时不知节制,在节气时也任意造作,那是对自己生命的极端不负责任。等元气消耗差不多了,疾病跟着也就来了,而且来得更快。

二十四节气养生,其实就是借天之力,利用季节转换的特殊时机以将养人体的阳气,它的意义在于提前预防自己的身体在未来将要产生的危机。这就叫上工治未病。

下面我详细地讲解八个最重要的节气(冬至、夏至、立秋、立冬、立春、立夏、春分以及秋分)的阳气变化规律以及其养生要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