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勰文心雕龙 物色篇翻译(转)

 大禾融 2013-05-18
: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盖阳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若夫珪璋挺其惠心,英华秀其清气,物色相召,人谁获安!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 



先释词: 

代:更替。序:时序,四时之序。 
阴阳:秋冬冷季与春夏暖季之谓也。 
惨舒:惨,通“黲”,阴暗。“惨淡经营”的“惨”即此义。舒,与“惨”相对,舒朗。 
物色:指世间万物。 
摇:动摇,指心情受到外物的影响而波动。 
萌:萌生。 
玄驹:蚂蚁。典出(元·伊世珍)《琅环记·贾子说林》:昔有一士人与邻女有情。一日饮于女家,惟隔一壁,而无由得近。其人醉,隐几卧,梦乘一玄驹入壁隙中。隙不加广,身与驹亦不减小,遂至女前,下驹与女欢。久之,女送至隙,复乘驹而出。觉甚异之,视壁孔中,有一大蚁在焉。故名蚁曰“玄驹”。 
步:走动。春夏暖故蚂蚁四处爬行。 
阴律:律,原指“乐律”。古代乐律分阴阳二种,这里借“阴律”指秋冬。 
丹鸟:萤火虫。《大戴礼记·夏小正》:“丹鸟羞白鸟。丹鸟者,谓丹良也。白鸟者,谓蚊蚋也”。《月令疏》引皇侃说,丹良即是萤火。 
羞:进食。 
微虫:指上文的蚁、萤。 
入感:对四时的感应。 
动物:使动用法,即“使物动”(不是现代汉语的“动物”)。 
珪璋:指美玉。挺:挺拔。惠:通“慧”。 
英华:华同花,美好的花。 
召:感召,召唤。 
安:静也,指无动于衷。   
献岁:献,进也。献岁,进一年。 
发春:春气发扬。《楚辞·招魂》:“献岁发春兮,泪吾南征些。” 
豫:悦也,适也。《孟子·公孙丑下》:“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滔滔:阳气盛发的样子。《楚辞·九章·怀沙》:“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郁陶:忧闷。 
天高气清:指秋天。《楚辞·九辩》:”泬寥兮天高而气清。” 
阴沈:深沉。沈同沉。阴、沉,都是深。这里说志气阴沉(深沉)而非“天气阴沉”。 
霰:小雪粒。《楚辞·九章·涉江》:“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矜肃:庄重严肃。 
容:面目。《左传·昭公九年》:“事有其物,物有其容。” 
迁:变化。《明诗》篇说的“应物斯感,感物吟志”,和这两句同旨。 
迎:奉迎,迎合,引申为感触。《淮南子·说山训》中曾说:“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文章说,文学创作会受到时令和物候的影响。我给你翻译一下: 

春秋四时往复更替,冷季昏暗暖季舒朗;景物之变化,叫人不觉心旌摇动,受到感染。 

春日阳气萌动,蚂蚁就会出穴活动;到秋气凝结,萤火虫便知要捕食蚊蚋。微小的虫蚁尚且能感受外物的感召,可见四季变化影响万物的深刻。 

人亦如是:佩美玉可以引发一个人的灵慧,戴奇花能够增加一个人的清高。物色相召之下,谁能无动于衷?所以,春日万物苏蕤,人们会感到愉悦舒畅;夏天漫长的热闷,郁闷就会在心中凝结;秋日天高气清,引起人们深远之思虑;冬季霰雪无边,思想会变得严肃而深沉。 

四季有不同之景物,景物又各有其形貌;人的感情因随景物而变化,文章的辞句又凭借感情来抒发。一叶之落尚且能勾起悲秋之意,几声虫鸣更是牵惹愁肠,何况是清风兼有明月的秋夜,丽日更照芳树的春晨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