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
2013-05-18 | 阅:  转:  |  分享 
  
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

???????

发布日期:2012年11月6日????????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作者:胡伟







?

植物也要听音乐——声频助长技术

植物声频助长技术的原理是利用音箱发声对植物施加特定频率的声波,使声波的频率与植物本身固有的生理系统波频相一致,产生共振,从而提高植物活细胞内电子流的运动速度,促进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传输和转化,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吸收能力,促进生长发育,达到增产、增收、优质、抗病的目的。

增产:植物声频助长技术能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增强光合作用,增大植物的呼吸强度,加快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化反应过程,促进生长,提高营养物质制造量,加快果实或营养体的形成过程,提高产量。实践证明,这种技术的使用能使叶类蔬菜增产30%,黄瓜、西红柿等果类蔬菜和樱桃、草莓等水果增产25%,玉米等大田作物增产20%。

品质提高:植物声频助长技术在增强植物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增加了酶的合成,从而促进了蛋白质、糖等有机物质的合成,达到提高植物品质的效果。实验证明,西红柿、草莓的甜度都有较大提高,含糖量增加20%以上。

早熟:植物声频助长技术帮助植物促进呼吸作用,加快能量转变,促进物质吸收和运转能力,使植物表现出旺盛的生长速度,达到早熟的功效。一般可促进早熟7-10天。

抗病:植物声频助长技术对植物发出谐振波,能促进植物在生长进入旺盛期时,呼吸能力增高,从而保持细胞内较高的氧化水平,对病菌分泌的毒素有破坏作用。呼吸还能提供能量和中间产物,有利于植物形成某些隔离区(如木栓隔离层),阻止病斑扩大。

驱逐敏感害虫:当敏感害虫遇到设备产生的谐振波,会产生厌恶感或恐惧感,影响正常进食,使其难以生存,不能繁育或者主动离开,从而达到驱逐敏感害虫的功效。实验证明,这种谐振波对蚜虫、红蜘蛛等顽固害虫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以下简要介绍一下该技术的操作方法:

1.音箱应放在田间或温室中间,加垫置物防潮。打开开关后,再打开音量旋钮。

2.音量调节:电源开关接通后,将音量调节到距离植物声频发生器远端的声强为40—50分贝。(人站到距离植物声频发生器最远的地端能听到声音即可)

3.处理方法:每周播放三次,每次播放时间为3小时,以清晨太阳出来后开始播放为宜(下午也可播放),避免在中午最热时使用。

4.波段调整

波段 使用条件℃ 波段 使用条件℃ 1 10-20℃ 6 浇水后25-30℃ 2 浇水后10-25℃ 7 30-35℃ 3 20-25℃ 7 浇水后30-40℃ 4 25-28℃ 8 35-40℃ 5 28-30℃ ? ? ?

5.自苗期开始使用,一星期使用三次,不间断。

6.使用中应配合正常的田间管理。

7.工作环境:10-45℃。

8.果菜在坐果后使用。

?

?

无害化杀虫——电子杀虫技术

电子杀虫灯采用具有特定光谱的特殊光源和灭杀装置,在夜间开启光源将害虫引诱飞来,在飞扑光源过程中,使之触到设在光源外围的高压电网,高压电网瞬间放电将其击杀致死,达到有效地阻断害虫的生殖繁育链,降低危害农作物的虫口密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目的。电子式杀虫灯可广泛用于病虫害发生量大、用药频繁的农、林、蔬菜、烟草、仓储、酒业酿造、园林、果园、城镇绿化、水产养殖等领域。可诱杀:果树害虫(吸果夜蛾、食心虫等)、蔬菜害虫(小菜蛾、白飞虱等)、粮食害虫(谷子钻心虫、豆天蛾等)、麦类害虫(麦蛾、粘虫等)、水稻害虫(稻飞虱、叶蝉等)等1270种害虫。使用该灯后,可大幅度减少农药用量,一般每亩可节约成本10元左右。

电子杀虫灯的安装方法:

1.多灯布置时,灯群线径用1.0平米毫米以上的铜芯线或2.5平米毫米以上的铝芯线连接,然后选择采用顺杆架空线路,没有线杆的地方要用2.5米以上的木桩作为临时线杆,不能随意拉线。

2.电子杀虫灯的大田布置原则是:每盏灯灯距大于130米,建议采用以下布局:

①棋盘状布设规则,每台杀虫灯在田间排布的棋格距一般为100—130米,吊挂高度为1.5米。

3台灯,两端各布设2台灯,各灯距应在130米范围内。

?

消毒不用药——土壤电消毒处理技术

土壤电处理依靠土壤溶液的电化学反应机理来杀灭土壤微生物、消解作物的自毒作用和改善土壤营养状况,同时能够改变土壤的团聚结构,形成利于作物根系生长的土壤团粒的环状分布形状以及众多的水分横向输送管道与纵向的气体输送通道相交织的微细管路,促进作物的根系发达。

埋设于土壤表层的电极线在通以直流电后,可在土壤中产生剧烈的理化反应,其中会有大量的氯气、臭氧、酚类气体产生,这些气体在土壤团聚体间隙中的扩散就是灭菌消毒的过程,另一方面,土壤团聚体以及土壤胶体结构和特性的剧烈改变、土壤氧化还原特性以及水环境的剧烈变化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生活环境,进而导致微生物种群活性的巨大改变,最终消解重茬病症。本技术适用于温室、大棚、露地土壤的病虫害,根系有害分泌物、土壤物理性缺素症等连作障碍的克服处理,土壤改良,特别是盐碱地的改良。

安装使用方法:

1.技术参数

总功率:1.2千瓦。

处理电压、电流可调:0-100伏;0—40安。

倒极时间可调:0—60秒。

移动电极材料:连续使用大于800小时。

2.布设方案

经济型防控布设方案(大正方形单元方案)对角线交点处电极为一极,正方形四个直角点插入的四个电极为另一极,正方形边长1000—3000毫米,插深300毫米。

500—800毫米。这一方案需要的移动电极数量多,成本高,但效果好。

3.

⑴强化剂的投放在茬口闲地期间按每年30—45千克/公顷的投入量均匀撒布在土壤表面,或溶于水随水灌溉。电处理使用的强化剂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其作用可显著提高土壤电处理的灭菌消毒效率。

⑵处理程序,重茬3年以上空地处理时间最好保持在6—10小时,之后每隔一个月处理一次,每次2—4小时,直到全生育期结束。

特别提醒:对于线虫发生严重的地块,每次处理间隔期最好为4周一次,每次处理时间4小时。这是由于线虫卵很难通过电处理杀死,必须待其孵化为幼虫时才可以杀灭,因此,必须采用间断处理方式进行。

⑶土壤改良

实践证明,电流密度超过0.5毫安/平方厘米时,盐碱土的电处理效果最好。因此,提高处理电压和延长处理时间是提高盐渍土改良效果的重要方法。



献花(0)
+1
(本文系党建图书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