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杂谈之十二:凡鸟偏从末世来

 北漂小馆 2013-05-18

红楼杂谈之十二:凡鸟偏从末世来

  

红楼杂谈之十二:凡鸟偏从末世来

这一节,俺要谈谈王熙凤了。

王熙凤是贾府叱咤 风云的人物,她不但实际掌握了贾府最高权力,是个实权派,而且是《红楼梦》全书纲举目张式的领军,是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开拓型人才。没有王熙凤,《红楼梦》就不成其为反映封建大家庭盛衰史的《红楼梦》,而成为贾母批评的才子佳人陈腐旧套了。

要正确了解王熙凤,就不得不谈曹雪芹对她的态度和现实主义的描写手法。你看关于王熙凤的判词: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说 明曹雪芹对凤姐的态度,是既爱慕哀其生不逢时的。爱慕什麽呢?爱慕她的才干,同情什麽呢?同情这麽一个有才干的人,偏偏生于腐败没落的末 世,大厦将倾,玉石俱焚,即使王熙凤那样绝顶聪明,也难逃随大流一起腐败,最后终于走向灭亡的命运。所以曹雪芹说哭向金陵事更哀,为其悲惨的下场感 到悲痛、可惜的心情耀然纸上。

读红楼,大家都有一个奇怪的感觉,怎麽对王熙凤这样一个嘴甜心辣,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 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见第65回)心狠手辣的贪官污吏,咱们咋恨不起来,有时还感到挺可爱似的呢?笔者小时候读《红楼梦》也常常一头雾 水:这《红楼梦》里怎麽连反面人物都那麽可爱啊?

呵呵,现在知道了,原来是曹学芹爱她。笔在人家手里,咋个写法,俺们读者能管得了麽?

这 是其一,就是说,在感情上,曹学芹是站在王熙凤一边的;这第二呢,就是写作方法问题,由于曹雪芹没有主题先行,当然也就没了创造高、大、全的 主流意识,他就是非把激励他写的那些东西写出来不可,没人指挥他写什麽,怎麽写,歌颂什麽,反对什麽,他完全自主的忠实于事实和自己,现实主义地表达 了出来,瞎猫逮住死老鼠,谁知就成全了这麽一部流芳百世的文学巨著!曹公幸甚,我等亦幸甚矣。

我们想想啊,近年揭露出来的那些大贪 官,在没有暴露之前,他也是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在社会里,生活在我们身旁。他们像平常人一样,也有爱情、家庭、朋友,也有七情六欲;除了像王熙凤一样在官面 上说些大话、官话、假话,他们对朋友,对家人也有真情和爱的;他们甚至也有是非观念,也有同情心,也会带领大家和土匪恶人斗争,也会去帮助弱势群体做些实 际事情,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做秀的。就我知道的,就有贪官在没被发现前,为了救火而光荣牺牲。如果我们写东西,一开始就把贪官从社会里分离出来,戴上坏人 的脸谱,那就不符合实际,你的作品就是脸谱化、公式化的,从而感动不了任何人。

我们的美学欣赏习惯,受京剧脸谱的影响太深了。

曹 雪芹曾经借用贾府老太太的口,反对这种脸谱化、公式化的写作方法。他就是严格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用写实的方法塑造人物,把王熙凤放在那个特定的环境里, 写出了一个真实的、活的大贪官王熙凤。有人说,这是写出了人物的复杂性,纷纷东施效颦般模仿起来,专门在复杂性上做文章,从而走向另外一个误区, 不免也落入矫揉造作圈套里。什麽人性的复杂化?我看一点不复杂,人就是人,简单地按照实际生活状态写出来就行,以人为的理论指导,首先去设定 一个模子,不管你是公式化还是复杂化,都写不出一个活的王熙凤来!

贪官就生活在我们一起,他必须和平常人一样过日子。曹雪芹就是 这样描写王熙凤的。他很少直接用语言评判,也很少直接脸谱化地去揭露贪腐事实,即使有,那也是或用别人之口,或者不带任何褒贬的按照事物发展的真实过程客 观的叙述,用笔非常简练,因为那东西是背地里干的,写的太详细,就有点儿失真,难不成人家行贿受贿时你也在场,不然人家那些表情、心理你咋知道的?所以曹 雪芹在这些地方就往往采用虚写的手段。比如,写凤姐弄权贪腐,在王凤姐弄权铁槛寺之后,那曹公写道:

那凤姐儿已是得了云光的回 信,俱已妥协。老尼达知张家,果然那守备忍气吞声的受了前聘之物。谁知那张家父母如此爱势贪财,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一条麻 绳悄悄的自缢了。那守备之子闻得金哥自缢,他也是个极多情的,遂也投河而死,不负妻义。张李两家没趣,真是人财两空。这里凤姐却坐享了三千两,王夫人等连 一点消息也不知道。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也不消多记.……”

呵呵,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 的事,便恣意作为起来,也不消多记。厉害吧?就这麽几个字,把凤姐贪腐发展脉络,直至抄家露陷,死路一条,就统统暗示给你了。以后麽,他还是按照王熙凤 是个漂亮女人,而且是个厉害的能干的漂亮女人这个路子,让她在封建末世大家庭这个大染缸里自然浮沉。

因为王熙凤是个重要人物,她是直接导 致贾府抄家的导火索,贾府的沉浮就是她的沉浮,她的命运就是贾府的命运。所以,曹学芹给了她许多专章篇幅来完成她的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第6768 69回叙述她训家童、大闹荣国府、弄小巧借剑害死苦尤娘;以及第7111213152025445472回,等等,单就前八十回来 说,王熙凤的所占章回篇幅竟然超过了女主角林黛玉!如果算上她作为当家人,事事都几乎离不开她,牵涉到她,那个篇幅就海去了。

但是这许多 篇幅,曹雪芹并不是都用来揭露凤姐的贪腐行为的,而是用来塑造她的人物性格的。作为女人,在封建婚姻制度下,离不开妇姑勃蹊,吃醋嫉妒,小巧阴谋;锦衣玉 食,光彩照人,但仍然逃不脱机关算尽,被休致命。作为封建大家庭掌握实权的顶梁柱,她是脂粉队里的英雄,不戴头巾的男子汉,欺上压下,残酷无情,两面 三刀,权谋纯菁,她的形象的丰满,她的舞台的广度与深度,都几乎超过了小资情调的林黛玉。任何读过《红楼梦》的人,都能够完整的讲出她的一幕一幕的故 事,你说,这个贾府中最大的贪官,她该有多幸运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谁叫她凡鸟偏从末世来呢?不贪不腐,由得了她麽?

注释:据《世说新语?简傲》载,有一次,吕安久不见嵇康,十分思念,便不远千里,驾车来到安徽宿县嵇家造访,
因未事先相约,恰巧嵇康不在家。嵇康的哥哥嵇喜出门来迎接。可吕安瞧不起嵇喜,连门槛都未进,便要打道回府,
嵇喜出于礼貌好客,再三挽留。吕安竟无动于衷,提笔在门上写了一个字,便回头而去。嵇喜不解其意,还以
为是客人赏识他而题写的,欣赏良久,沾沾自喜。其实,繁体字为,拆开来就是凡鳥,讥讽嵇喜庸才,俗
不可耐也。曹雪芹在这里只是借用凡鸟二字暗喻王熙凤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