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行音乐解禁前后

 東泰山人 2013-05-19

流行音乐解禁前后

http://lrb.dayoo.com/html/2013-05/01/content_2237638.htm

大洋新闻 时间: 2013-05-01 来源: 老人报

李谷一

  

  1980年2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歌曲》杂志主办的“听众最喜爱的15首广播歌曲”揭晓。这次评选活动共收到了25万封群众来信,入选的都是当时传唱一时的抒情歌曲,俗称“15首”,依次是:《祝酒歌》、《妹妹找哥泪花流》、《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再见吧,妈妈》、《泉水叮咚》、《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心上人啊,快给我力量》、《大海一样的深情》、《青春啊青春》、《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太阳岛上》、《绒花》、《我们的明天比蜜甜》、《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和《永远和你在一起》(李谷一演唱的占了四首)。

  “15首”堪称中国大陆最早的“流行歌曲排行榜”,这些歌非常正统,然而在当时,它们却被视为极不符合时代的“靡靡之音”。

  通过投票表达音乐的民意

  1980年2月16日,大年初一。当日,一场名为“听众喜爱的15首广播歌曲”音乐会在北京首都体育馆进行。李谷一的一曲《妹妹找哥泪花流》使台下的观众如痴如醉。

  “这是中国听众有史以来第一次通过投票来表达民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作为评选的主要参与者,王炬回忆当年评选“15首”的盛况时非常感慨。

  1979年,27岁的王炬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担任编辑时,发现观众的喜好都集中于一批抒情歌曲上。于是,当时的文艺部副主任康普说:“咱们能不能把这些歌搞个什么活动,把群众的呼声反映出来?”

  当时一些创作活跃的音乐人和音乐界权威之间存在着对立情绪。一方面流行歌曲在群众中流传很广;另一方面主管部门却将这些抒情歌曲视为软性歌曲、不够健康昂扬而加以排斥。

  在康普的提议下,王炬和几个编辑专门开会讨论,最后决定采用听众投票的办法来反映群众的喜好。开始计划叫“优秀广播歌曲”,但后来由于评选结果引发争议,才决定用低调的名字“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

  加一首革命歌?不,坚持民意表达

  “四人帮”倒台后,思想解放的潮流势不可挡,而群众的文化需求像喷泉一样喷了出来。从1980年1月3日到1月24日,“15首”的评选过程只有短短的20天,却收到了25万封来信投票。

  1月底,统计结果出来了——入选的15首几乎全是抒情歌曲,与宏大叙事的革命音乐差距甚远。考虑到现实,有人提出做一些“平衡”,把排在第20位的《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排到第一。正在讨论时,站在大录音机那里放歌的广播电台编辑王惊涛,突然大声地说了一句:“你们这是强奸民意!”

  “这话整个影响了这个事件。”王炬说,从此平衡名单的事不了了之,但是音乐界对此次评选活动批评不断,并且不同意对外发布结果。

  不过,《歌曲》和中央广播电台的领导都坚持原样发布。据资料显示,当时《周总理你在哪里》和《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分别排在第18和第20位,于是,音协领导提出将15首改为20首评选,或者将两首歌与《绒花》、《我们的明天比蜜甜》替换。最后是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张香山全力支持,表示“就按群众的意见来”,15首广播歌曲才如实公布。

  气声唱法的李谷一被指为“黄色歌女”

  1980年2月16日,“15首”的音乐会在首都体育馆举行,李谷一、李双江、郑绪岚等原唱都亲自到场。但评选结束后,争论却仍持续了一段时间。为了平衡影响,1980年12月,文化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举办了一次“优秀群众歌曲评奖”,希望“以革命的、前进的、健康的歌声鼓舞广大群众”。这次评奖选出31首,排在最前面的是《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等革命歌曲。

  王炬称,1980年4月,在压力之下他制作播出了“部队歌曲12首,与15首做平衡”。他在日记里特别指出:播出后群众没有反响。

  “当时音乐界对抒情歌曲的争论很多”,《歌曲》杂志的负责人冯世全说,对《乡恋》的批判使争议白热化。音乐界认为李谷一的“气声”唱法有问题,其发出气流摩擦的轻声为“港台明星的唱法”,是靡靡之音。报纸杂志上接连出现批判文章,李谷一被指为“黄色歌女”。但《乡恋》获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1983年应观众强烈要求《乡恋》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演唱,李谷一才算获得正名。

  “中国的流行歌曲走到今天很不容易,一路都是坎坎坷坷的。”冯世全感慨地说,“15首”的评选是突破的第一步,从那以后,流行歌曲的口子逐步打开。(综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