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碧翰烽:县委书记的“努力喝酒论”让人五味杂陈!(原创首发) 回复:4 人气:4110 发表于2013-05-19 09:20:11 0

 求知浪人 2013-05-19

《瞭望》新闻周刊报道,“酒桌办事”不改,公款吃喝难禁。公款吃喝,一度是部分人的“为官之道”。近期在全国多地采访发现,随着中央和地方持续开展转变作风各项活动,公款吃喝之风初步得到遏制。但受拉关系、跑项目、要资金等利益驱动,“酒桌办事”依然大行其道,有的干部对中央规定“左顾右盼”,心态复杂。

上海一名县处级干部对记者说,“很多时候醉翁之意不在酒,推杯换盏间可以拉近关系,揣度彼此,继而提出正规场合或意识清醒状态下不好说、不能说、不便说的诉求。”

“今天喝酒不努力,明天努力找酒喝。”广西一名县委书记坦言,真正好酒的干部很少,但为了维持“圈子”,有时候没办法不喝。甚至如果几个星期不参加这种吃喝,就会感觉被边缘化了。以前整天都有人张罗吃饭喝酒,有时候确实感觉要不断请人和被人请,自己才有“存在感”。

一些干部表达出了当前官场喝酒的真实心态,一个个让人五味杂陈、忧心忡忡。其实,这些干部所道出的,正是当前官场酒局的现实所在。而这些现实的现象,又折射出了我们这个政治生态的什么问题呢?

人情关系是中国的一大特色,注重关系交往,“酒”往往成为一个重要的媒介。在中国的酒局上,喝多少酒并不是最为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喝酒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交际的过程。过去圣人讲“吃不言睡不语”,现在却是要借酒大讲特讲,否则这酒就白喝了。所以闷头喝酒的人是傻瓜。

而最为纠结的其实是权力的纠结。那位县委书记的“努力喝酒论”其实道出了当今官场的一个残酷现实,那就是权力的“魔力”。有的人的酒局,只是一种权力的展示,并非人情关系的交往,即使有的话,也是一种权力之下的扭曲交往。有酒喝、有人请,代表的是你的权力还在,你的权力还能够给人以诱惑、以追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酒局追赶的是权力,并不是哪一个人。可是这世界就是那么现实,人们愿意去做权力的奴隶,却不愿意去做一下自己的主人。

当然,圈子文化还真是大为盛行。中国古时候讲究一个“义”字当先,为了“义”,有的结成一团,成为生死兄弟,甚至可以干成大业。不过,渐渐地,有的已经发展成“利”字当先,为了利,也结成了一团,派系林立,党争日盛,在封建王朝的时代,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在记者的调查中,一位乡镇干部就说“现在饭局的负担少了,但心里的负担反而重了,交友圈子越来越小,今后怎么在官场上‘混’?”其实,圈子文化也还是关系文化的延伸,无非是想挤进一个圈子,谋得更多的关系与靠山,从而绕过一系列的制度规则。

拉关系、跑项目、要资金,哪一样都离不开吃吃喝喝,一方面要展示权力的威力,再一方面也要借此收获个人的利益,当然还有一个方面也是在满足圈子里的荣誉感。

人情关系、权力纠结、圈子规则,有着几千前的“文化”纠结,非几个规定可以解决,如果没有釜底抽薪的制度设计,恐怕还真难以解决。官员的迷恋,不在于那个“酒”,而在于“酒”后面的东西,而从官员延伸到每一个平民百姓,恐怕都是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