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门窗的文化内涵

 茶香飘万里 2013-05-19

建筑上必不可少的门窗显然带着等级烙印。 从宫廷建筑看,外檐装修的隔扇与窗的格心都较为简洁,以皇家的尊严为首要考虑条件,采用 标准形式的菱花;而裙板与腰板的装饰也较为单一,除龙凤纹外,就是常见的各式如意云头,并在纹饰凸起的部位施以贴金。但内檐装修就丰富得多,材质、手段、 纹饰集天下大成。以故宫为例,名贵木材紫檀、黄花梨、鸡翅木、红木、乌木等应有尽有;木雕的各种工艺包括镶嵌其他材质(如玉石、螺 嵌其他材质(如玉石、螺钿)等罕见技艺均有建树;但纹饰受到一定制绳一般为吉祥图案、龙,凤、山水、花鸟、博古等,寓意明晰;而人物故事,尤其是乡间俚俗 的人物故事几乎不见,这表明了文化内涵的阶层性。毫无疑问,文化与地位的对应,是文化生存的基本条件。

而民间建筑在门窗以及隔扇上的装饰就不受任何拘束,代表皇权的龙凤纹饰在民间建筑多有出现,龙纹在民间建筑上成为装饰并不意味超越等级,恰恰相反,中国古代龙文化的普及正是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其他方面,在明清两代,工匠技艺的提高,百姓生活的富足,儒商巨贾的出现,文人雅士的 参与,各方面成熟的条件,致使建筑门窗文化日新月异,风靡大江南北。

门窗文化的地域性特点随建筑出现。江南以浙江东阳、 安徽徽州、江苏苏懈三地为文人化倾 其特点是强调文化内涵,讲究情趣 ,收敛含蓄;广东潮汕、云南昆明、福建泉州等地为商业化倾向的典型代表,这一类门窗繁华富丽,图案热烈,与文人相反,喧哗放肆;山西平遥、陕西韩城等中原地区的门窗继承了古老的文化传统,显露出一种质朴的忠厚。

古代门窗的文化内涵是由门窗纹理与图案表现的.设计者们对此投入了极大的热 情,根据当时流行的审美及传统不衰的文化,以抽象和具象形式传达着这种精神。尤其明清以后,当门窗文化的主体成为重要审美对象时,文人与工匠一道,不遗余 力地发挥想像,发挥才智,致使门窗艺术千文万华,令今人叹为观止。

门窗的演变发展与建筑的关系

严格地说中国古代建筑是在明朝最终起来的。所以在中国建筑史上,这一时期定为成熟期。就其建筑的合理,美观、实用等方面考量, 明清建筑最为完美。

体现到门窗上就是功能齐备,各类门窗各司其责,门有板门,软门,  隔扇门,窗有槛窗、、支摘窗、什锦窗;工艺技巧多样,装饰手法翻新,重总体表现,重细部刻画,使之远观有效果,近看有内容。

宋代《营造法式》中所说小木作至明清改称为装修作,名称上的改动,已可以看出性质上的明确性。古代建筑完成后,分外檐、内檐装修。顾名思义,外檐装修以室外装饰、分隔室内外为责;内檐装修以室内划定空间,间有装饰为责。

明清两朝政治制度森严,导致建筑难筑强调等级,从建筑本身到装修装饰,从官式建筑到民间住宅,等级分明。明初洪武规定官民建筑的等级,越雷池者必受处罚;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工部颁发《工程做法则例》。虽是管工营造规范,但从技术角度看,仍为坚守等级之原则。

等级分明使得不论官方建筑还是普通民宅,都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发挥所长。都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发挥所以。宫廷建筑的庄重华丽,从纹样到色彩,都在显示皇家气派;民间建筑的质朴精妙,凡门窗都刻画细致入微,表现出生活的信心和乐趣。

建筑门窗到此时,实用与装饰功能并举,许多建筑构件的装饰功能大于实用功能,甚至已没有实际功用。门窗的功能经过数千年的进化,其纯熟已非早期的古人能够想像。明清门窗已成为建筑装修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安全功能、美化建筑的职责。

明清门窗在结构上有所改进,工艺上推陈出新;官式建筑严谨,形成模式后轻易不作改变 ,  注意内外檐装修的区别,形成庄重高贵风格;民间建筑园地制宜,塞北江南,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都使门窗装饰内容丰富多彩。中国的能工巧匠,文人墨客在经济繁荣之时都愿一展技艺。文人的刻薄要求,匠人的生存之道,自觉遵循着适者生存的法则,在中国古代门窗这一领域也无例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