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网—学术不净始于项目评审

 xkyq 2013-05-19

学术不净始于项目评审 精选

已有 10896 次阅读 2011-7-19 09:21 |个人分类:管点闲事|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科研项目 学术风气 学术评价

学术本来是块净土,但不可否认,在如今全球自然和人文环境竞相恶化的大气候下,学术难保其金刚之身,已不再是净土。究其原因,错综复杂,一言难尽。但如果说学术研究始于问题,那么净土不净其实从项目评审就开始了。

总体来说,科研人员发现问题后,一般会提出项目申请,获得相关管理部门批准并资助后开始亲自或组织队伍进行研究,取得研究成果。科学家的科研项目有如资本家的原始积累,如果原始资本是肮脏的甚至带有血腥,那么其衍生的产品或成果不说是恶果,至少也是不道德的甚至带有原罪。

所以,维持学术净土,应从项目评审开始。而项目评审,应充分依靠专家、相信专家、尊重专家,由专家自己折腾去;依靠专家、相信专家、尊重专家的一个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在评审现场公布项目评审结果”。很能理解,叫人做但不让人知,更不按人做的做,这也叫尊重人。这充其量叫“耍猴”,背后必然滋生甚至已部署拿盆子收看钱的人。

庆幸的是,“在评审现场公布项目评审结果”,科技部已在973计划项目出库综合评审中,“率先”这么做了。(见相关报道:“973项目出库综合评审结束,率先在现场公布评审结果”)

科研项目评审本质上是一种学术评价,属于纯学术行为。所以,科技管理部门在组织学术专家按程序完成了相关评审工作后,本来应该立马“在评审现场公布项目评审结果”。这既是对评审专家的信任和尊重,也是对申请人的尊重和交待,更是杜绝腐败现象、维持学术净土的必然要求。

诚然,项目评审结果不等于项目批准或资助结果。科技管理部门有权依据相关政策或规则决定项目资助与否,但不能隐瞒或否定专家的评审结果,更不能像房地产开发商一样通过“捂盘”获取非法利益,否则,科学家的“原始资本”就被搞脏了,甚至沾染了血腥味,这相当于在科研项目结出的果子中事先植入了不净的基因。

作为国家最高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部都“率先”了,其他各级各类科技管理部门应该、也必须马上“效仿”。这样,才能从一定程度上遏制少数官员和管理人员把社会上的歪风邪气、歪门邪道带入神圣的学术殿堂,才能从一定程度上维持一种公平、公正、透明的学术竞争环境。多年来,少数官员把项目评审当作敛财或笼络人心的好机会,把评审专家当猴耍或当借刀杀人的替罪羊,把申请人的申请书要么当支票、要么当垃圾,这些丑恶现象已经从根子上污染了学术土壤。

“上梁不正下梁歪”。净化学术风气,科技管理部门应率先垂范。还学术一片净土,应从项目纯洁抓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