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今川教授

 unvs 2013-05-19

沈今川教授



沈今川,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学术委员会及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矿物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化学学会、中国晶体学会、美国矿物学会、国际晶体学会会员。1997年被选为中国人体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大学人体科学研究所所长。

简介

沈今川教授(1936年10月1日),男,浙江省平湖人,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矿物晶体化学、材料科学、电子技术及计算机软件开发有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地球物理系工作和生活多年,长期从事复杂稀土化合物的晶体化学和微观结构研究,先后15次获得部级及国家级科技成果大奖。对未知领域(特别是人体特异功能和地外文明)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热情。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喜欢亲自动手作实验(有自己的电子实验室、信息网络实验室、测试实验室等),热爱大自然,生性好动,喜欢和别人辩论,但不固执,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对于特异功能,现在已不是纠缠于旷日持久的、耗费精力的所谓'存在性检验’工作上的时代了,学界早已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科学研究,实验结果完全不是现代科学所能解释的,必将重塑人类的世界观。
对于人体科学特异现象的研究,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也许短期内不会有重大的突破,但探索未知世界是我们科学家的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和不可剥夺的权利!是科技创新的沃土,有大名堂、大学问,科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是以反常的经验事实为先导的,我们绝不可掉以轻心。
个人生平
1960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勘探系,长期从事矿物晶体结构与晶体化学的教学及研究工作。1978年以来先后获国家级和部级重大科技成果奖十二次。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译著(比较晶体化学,28万字)一本。
1980年在香港接受国家科委委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持的微机培训并获合格证书。
1981~1983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地球物理系与P.B.MOORE教授一道从事复杂稀土元素矿物的晶体化学研究工作,先后在美国、英国、德国等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八篇,其中黄磷铁矿中新型大孔洞结构的发现及一批复杂稀土元素矿物的晶体结构及晶体化学最为重要, 美国出版的一本专著以该矿物晶体结构作为彩色封面。
1983年回国后继续从事矿物及无机化合物晶体结构研究,在钡稀土氟碳酸盐矿物和新型超导材料的合成及结构研究上取得重要成果,首次精确地测定了氟碳铈钡矿的二级超结构及钇钡铜氧斜方超导相晶体结构。在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上取得显著成绩,晶体结构晶体形态三维显示绘图软件被地矿部评为“七五期间重大科技成果”并获地矿部优秀软件奖。
1984~1986年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测试中心总工程师。
1986年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和美国北卡罗来纳传记研究所选入世界名人录
1990年带领两个研究生在国内首次研制开发成功四圆单晶衍射仪微机控制及晶体结构解析系统,填补了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一项空白,并于1992年7月7日通过了部级鉴定,认为该仪器的性能达到了国际同类仪器的水平,有重要的应用推广价值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1994年后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CAI)、三维动画系统的开发应用上取得重要进展,在结构矿物学及晶体结构实体造型系统方面制作了一系列电子出版物。此外,沈今川教授组建和领导了中国地质大学人体科学研究所,对人体科学(特异功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RS人体场摄影术、穴位场的磁效应、意识生物工程、意识材料工程、深层意识聚能现象)的研究上有创造性的贡献,初步成果已用中、英、日文对外发表,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