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织造署旧址

 苏迷 2013-05-20

苏州织造署旧址 

  柳袁照

  清朝苏州织造署,坐落在带城桥下塘,现在是苏州第十中学校园。织造署的旧衙门还完整地保留着,近日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年中间的大门常年紧闭,只有皇上到来,才能打开。如今,大门天天敞开,师生自由进出。苏州大学历史系教授余同元先生,去了一趟北京历史档案馆,查找清朝皇帝与织造署的相关资料。回来以后,他告诉我,根据康熙、乾隆的原始起居实录记载,康熙皇帝六次下江南,来到苏州,六次都住在苏州织造署;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到苏州,五次住在苏州织造署。
  平时,站在织造署大门口,我从不感觉到这里曾是官衙。但每到节假日,静静的园子,没有喧扰,没有熙熙的人影。这时,我才感觉到,这曾经是一处了不得的皇上的行宫。两只清朝的青石狮子,虽有些残缺,但坐蹲在衙门口,还是能给我遐想的。特别是秋天,西风过处,斑驳的树叶飘落在它们身上、脚下的时候,更是如此,如果再下一场秋雨,那种落寞的气息,会更有助于我思古怀旧,联想翩翩。
  清代的织造署,是一个特殊的官衙,是皇宫的外派机构,专门负责为皇室采办丝绸等生活用品,在江南设置了三处,苏州、南京、杭州各一。苏州织造署第一任织造是曹寅,他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与康熙是小兄弟,两人一般大,康熙的奶妈,就是曹寅的母亲。曹寅小时候随母亲一直在宫里,与康熙一同长大。康熙当了皇帝,就派了一个肥差给曹寅,让他到织造署当织造。曹寅在苏州只有一年,过后就被转派到了南京。接替曹寅的是曹寅妻子的哥哥李煦,李煦在苏州任职,却长达二十九年。杭州的织造姓孙,也是曹寅的亲戚。古代官场这种联络有亲,俱有照应的关系,不禁让人想起《红楼梦》里的一句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曹雪芹是十三岁之后去的北京,而十三岁之前,却是在江南,主要是在南京、苏州度过的。
  1699年,康熙在苏州,为苏州织造署做了两件事情。那一天,“圣心大悦”,他为织造署题写了四个字“修竹清风”。为何“圣心大悦”?我从史料中得悉,就是这一次下江南,康熙皇帝动了要汇编全唐诗的念头。他请曹寅推荐“总裁”,即我们今天所说的主编。于是,曹寅推荐了当时已告老还乡的彭定球。会不会为这事,康熙高兴,感到心头一件大事有着落了?还有一件事情,康熙把相王庙作为家庙,赐给织造署。历史何其有趣,彭定球的故居现紧傍苏州振华中学,相王庙就坐落在振华中学校园,而振华中学曾是苏州十中的一部分。康熙帝、织造署、十中校园、相王庙、振华校园,竟有那么多割不断的渊源。
  今天我们见到的织造署旧址,是乾隆时候的格局。1780年,乾隆第五次下江南,那年他70岁。为了这次南巡,苏州做了充分准备,修整织造署,在正寝宫前,从留园移来了太湖石瑞云峰。今天,瑞云峰还矗立在十中西花园,为江苏省重点保护文物。瑞云峰为我国著名的三大名石之一,是北宋末年“花石纲”遗物,产自太湖西山岛上的谢姑山。
  南京与杭州的织造署早就荡然无存了,苏州织造署因为谢长达在此办学,而得以保存。苏州十中有三大特点:名园、名人、名校。演绎一下,就是:名园办名校、名人办名校、名校出名人。十年前,十中开始了“修旧如旧”的校园改造,改造之后,学校更散发出浓郁的古典文化气息。教育与文化是不可分的,如今,再续一句“名校彰名园”,尤为恰当。
  苏州织造署衙门,如今也是苏州十中的校门。进入校门,迎面是一堵照壁。照壁上镶嵌着西花园砖雕全景图,古朴典雅。如按照学校的惯例,往往在此处写上校风、校训之语,而十中却一反常态,以园林的处理方式来对待它,获得了很好的美学效果。砖雕上方,高悬“苏州织造署”横匾。原物早已失传,系从何绍基《重修苏州织造署记》碑上,集字而成。照壁背面,又镶嵌了一块乾隆十五年苏州织造署行宫图砖刻。当年,皇上来苏州听昆剧,一是在拙政园,另一个地方就是织造署了,昔日的丝竹琴音,今日已化为琅琅书声。东部正寝宫所在区域,是今天教学楼元培楼所在位置。西花园中瑞云峰还在,多祗轩还在,龙井还在。有红学专家认为,《红楼梦》中叙述描写的宁国府,就有苏州织造署西花园的影子。
  苏州织造署与网师园,在清朝曾一度是一个园子,中间隔一条河、一条街。河上曾有一座桥,为康熙出行方便而建造,为木板桥,刷上红漆,因而叫作“红板桥”,延续了两百多年,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年久失修而垮塌,但旧桥堍还在。那是织造署的一部分,也是织造署历史的一部分。几年前,我作为政协委员积极呼吁,很快得到响应,现已在原址上恢复重建。因葑门横街另有一座红板桥,所以,重建后改名为织造桥。每天,走过这座桥,我都会想象,想象两百多年前的样子,想象五六十年前的样子。现实是历史的延续,现实中一定会有历史的影子,当我们朝前走时,一定不要忘了对传统文化的回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