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三防一刺”刺刀术中的N个学问

 远处的灯塔356 2013-05-21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防一刺刺刀术,是一门重要的军旅武艺。在技法发展源流上,与双手长刀法之技擅自倭奴一样,其拔主要学习来自于在抗日战争中之倭寇,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学习自以拼刺术凌厉著称的侵华日寇的日式刺杀术,并在对日寇战争中,发挥出了重大的作用,建功至果。在建国后,这套高效的刺杀技术完整地保留下来,曾以长期在军中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练兵必练技能项目之一。
作为一项军事格斗技术,三防一刺刺刀术,本身就是一个技法、技理科学合理的完整的技术体系,里面包含着武术很多重要的基本法理。武术文化,讲究传承。下面,就目前笔者的粗浅理解,抛砖引玉,试分析如下,以引起诸君的重视和研究兴趣,为这一宝贵技术的复兴和发展,略尽心力:
(一)学习刺杀术的现实意义:培养杀敌技能和勇敢顽强作风。
刺杀是近战歼敌的重要手段,在反侵略战争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发扬我军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学习刺杀基本动作,掌握在各种情况下的刺杀技能,并在训练中培养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
(
)侧身对敌的预备用枪姿势:门户严密,攻守自如。
准备拚刺:预备用枪技术动作:右手将枪提起(移握护木),拇指轻贴胯处。以右脚掌为轴,身体半面向右转(即向右转45度),同时,左脚向前迈出一步,脚尖对正前(敌)方,两脚距离约与肩同宽,左脚中央线与右脚跟在一线上,两膝自然微屈,上体稍向前倾,重心落于两脚之间稍前。在出左脚的同时,右手以虎口的压力和四指的顶力迅速将枪向前稍左送出,左手迅速接握护木,虎口对正枪面,右手移握枪颈,置于第五衣扣右侧稍下,枪面稍向左,刺刀尖约与喉部同高,并和左眼在一线上,两眼注视敌方。
预备用枪的动作要领,归纳起来为:压顶送,二同时,一般高。压顶送,就是以虎口的压力和四指的顶力,将枪送出;二同时,就是转体、出脚和出枪要同时,两手握枪要同时;一般高,就是刺刀尖约与喉部同高。
同时,训练教程要求,在每个刺杀技术动作做完后,都要迅速恢复成预备用枪姿势。
其中的学问:
1
。和敌人拚刺,要做好充分准备,才能争取主动,夺取胜利。预备用枪,是拚刺的准备动作。其中的科学是:预备刺杀姿势是:一手握前护木,一手握枪托的弯脖处,枪托下垂在右腿的介面,身体45度右转,半斜向面对对手,刺刀尖差不多和眉毛持平。这样,枪身的斜面,正好护住自己的脖子、胸部和腹部。左臂在前,曲臂持枪,可以有效防护自己的左肋要害。当然,右肋要害自然就在后面了,敌人根本无法攻击到这个位置。而自己的刺刀,只要一甩,就可以突刺敌人。因此,预备用枪,这个动作做好了,就能防守严密、利于进攻,并从精神上给敌人以威胁。
同时,如果面对敌人,的一下把枪送出,一次就做好准备动作,基本功正确扎实,防守门户严密,令敌人无懈可击,并且怒目相对,就会使敌人不寒而栗。反之,就会助长敌人的气焰。所以,在预备用枪时,一定要做到动作正确有力,精神抖擞,气势雄壮。
2
。臂不离肋。两臂不得外张。两臂外张的缺点:一是突刺慢,二是没有力,三是暴露面大,无法有效发挥两臂对两肋要害的防护作用。
3
。身体45度右转,半斜面面向故人。人体面向敌人的暴露面,也就是敌人对你的攻击面。人体正面,胸及肩宽,约50厘米。90度右转,人身正侧身,只有约20厘米。45度右转,半侧身,则暴露面为约30厘米。如果90度右转,人身正侧身,暴露面最小,但是,因为刺杀是双手持枪动作,则动转不灵活,无法全力对敌。因此,45度右转,半侧身向敌,则既可以达到减少身体暴露面,减小身体被敌人刺中的几率,同时,又可以保证持枪方便有力,可以进行全力快速突刺,此外,还可以保证身体动转灵活,前进后退和左右闪躲自如,可以保持和争取身体在对技中快速移位,保持在拼刺中的运动机动性和主动性。可以说,这个姿势,攻守兼备,进退自如,防守严密,无懈可击,不动如山,动如奔雷。
(三)快攻快收的三防一刺:拼刺中的招不过三理念。
1一刺的技法动作。
突刺,是拚刺的主要手段。突刺时,两臂向目标用力推枪(左手主要掌握方向),同时以右脚掌的蹬力,腰部的推力,使身体向前,随即左小腿带动大腿向前踢出一大步(踢出时,脚距离地面不要超过二拳),在左脚着地的同时刺中敌人,右脚自然地向前滑动。突刺时,一要,二要,就是对准突刺点后迅速刺过去,不能引枪。,就是要三力(两臂的推力、腰部的推力和右脚的蹬力)合成一股力,狠狠地刺向敌人。刺出后的姿势是:枪面向上,左臂伸直,枪托自然贴在右小臂内侧,左膝与脚面中央垂直,右腿伸直,身体成斜直线。拔枪时,左脚用力蹬地,推动身体向后移,同时两手将枪面稍向左旋转,猛力将枪刺拔出,收回左脚,成预备用枪姿势。离敌较远时,还可以用垫步刺。方法是:右脚迅速向左脚跟移动,在右脚着地的同时,迅速勇猛地向敌突刺。
突刺的部位有头、喉、胸、腹、裆部等,训练中应着重锻炼对胸、腹部的突刺。
刺左:从预备用枪姿势出发,按突刺要领,迅速将枪刺沿敌人枪下(距左手前约一拳)经左手腕上方向左胸突刺。
刺右:从预备用枪姿势出发,按突刺要领,迅速将枪刺沿敌人枪的右侧(距左手前约一拳)向胸部突刺。
刺下:从预备用枪姿势出发,按突刺要领,迅速将枪从配合者左手下向腹部突刺。
欺骗刺:对防守严密的敌人,可以用各种巧妙的方法去欺骗、引诱、迷惑他,使他暴露空隙,然后迅速突刺。
骗左刺右:进攻者将枪刺向前稍下滑至敌枪左方(距敌左手前约一拳),趁敌防左时,立即转枪取捷径刺右。
骗右刺下:进攻者将枪刺向敌右方虚刺(距敌左手前上方约一拳),趁敌防右时,立即转枪取捷径刺下。
骗下刺上:进攻者将枪刺向敌腹部虚刺(距敌左手前下方约一拳),趁敌防下时,立即转枪取捷径刺上。
击打刺:在敌人防守严密时,所采用的强攻歼敌手段。
左打刺:进攻者将枪刺从敌枪下方绕至敌枪左方,以两手的合力向左上猛击敌枪(距敌左手前约二拳),随即迅速刺左转枪刺下。
打压刺:进攻者左手向右前稍下打压敌枪(敌左手附近),右手向前上猛力推枪,同时,左脚向左前跨步转体刺中敌人。
2三防的技法动作。
防刺,是防开敌枪后迅速反刺的动作。在拚刺中,要为刺而防,防、刺紧密结合,积极消灭敌人。
防左刺:当敌人向我左方刺来时,应以左手向左前稍下挥枪(左、前、下各约一拳),同时右手向右前稍上猛摆枪托(约一拳),以两手的合力,用刺刀座左侧猛击敌枪。防左时,挥枪动作不能过大。这时的姿势(即定势)应为:左臂微屈,枪口约与左大臂外侧成一线。
防右刺:当敌人向我右方刺来时,我用力防开敌枪,并迅速反刺的动作。防右刺的动作要领是:当敌枪向我右方刺来时,左手向右前稍下迅速推枪(不超过两拳),同时右手向内前稍上猛带枪托,以两手的合力,用刺刀座附近猛击敌枪。这时的姿势(即定势)应为:左臂稍弯,枪面向左上,枪口约与右大臂外侧成一线。防开后,取捷径迅速向敌反刺。
防下刺:当敌人向我下方刺来时,这时就应左手向下稍前右迅速推枪,同时右手用四指和手腕的力量向上稍前内猛带枪托,以两手的合力,用刺刀座附近猛击敌枪。这时的姿势(即定势)应为:右手腕贴于第三衣扣附近,枪面向左上,左臂微屈,枪口约与裆部同高,枪刺尖约与右膝在一线上。防开后,取捷径迅速向敌反刺。
其中的学问:
1)突刺时不能引枪的道理:所谓引枪,即把枪后拉一下,然后再刺。如果你在要实施突刺时,先后拉引枪,你就等于在告诉敌人:我要刺你了。对方因此对你的进攻有了准备,当然你就刺不到敌人了。
2)防守挥枪动作,不宜过大。道理在于:人身侧形,只有七、八寸,枪圈但拿开他(按各规定动作距离要求),则彼枪不及我身膊可矣。圈拿既大,彼枪开远,亦与我无益,而我之力尽,且门户大开,易被敌所乘。例如,防左时,你如果挥枪动作过大,如敌人来个骗左刺右,你就会因右面暴露面大,而被敌刺中。
考虑到人体正面,胸及肩宽,约50厘米。90度右转,人身正侧身,只有约20厘米。45度右转,半侧身,则暴露面为约30厘米。因此,在进行突刺时,我为了既能有效闪避出对方刺刀尖的攻击范围,同时,又能够使对方始终落入我刺刀的攻击范围,我刺刀尖的运动圆圈直径,以不超过50厘米为宜。
3)防后即攻;即防开后,取捷径迅速向敌反刺。防御,是相对于进攻而言的,其目的,就是令对手进攻失效。但是,格斗的胜负,往往是通过攻击的形式获得的。如果一味地消极防守,只能招致对手接二连三的连续攻击,助长对手的士气,使自己陷于被动之中。因此,在实际格斗中,为了杜绝消极防御,实战武术的防御技法,一般都是以防守反击的形式进行训练的,以避免在训练与实践中出现防守与反击脱节的现象。切记:进攻,永远是最好的防御。这样,不但能够成功地拒对手攻击于我身体之外,而且,我又能因势利导,迅速启动对对手的反击。因此,在拚刺中,要为刺而防,防、刺紧密结合,积极消灭敌人。
4)在每个刺杀技术动作做完后,迅速恢复成预备用枪姿势。
预备用枪姿势,是准备格斗的基本姿势,是与对手格斗是最常用、最简单,可以随时以最短的攻击距离,使刺刀和人到达最有利的攻防定位的预备姿势。以预备用枪姿势构成的准备格斗的基本姿势,在进入防守或进攻路线时,可以再无须任何中间动作的过渡。而且,在正确的基本姿势面前,对手欲想得到进攻的空隙,是很困难的。反之,守方则可以迅捷地作出反应。从这一姿势开始,作出各种攻防动作。所以,若能在实战中迅速恢复并保持基本姿势,将必然完成持续的攻防连贯。基本姿势之所以攻守转换皆宜,是因为在这种架势下,其内含的运动态势和心理态势,都处于攻守平衡的状态之中。因此,在实战中,从预备用枪姿势出发,在每个刺杀技术动作做完后,迅速恢复成预备用枪姿势,可以再无需调整,即可做出远多于不恢复该姿势的、选择合适动作的广阔空间,从而得以保持住时间上的先机优势。这个理念,和拳击、击剑、截拳道中关于预备势的涵义,原理同出一辙。
要牢固地建立这一概念,当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切身体验。不过,你只要注意一下乒乓球的比赛,就不难理解这一技术原理的正确和普遍性了。
但是,这一理念,与中国武术的传统观念,却相去甚远。在中国武术中,除了形意、通背和大成拳及自然门,在实战中,是没有基本姿势的,它们讲究以连绵不断的攻击和防守动作,来取得最终的胜利。但是,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这在实战中,往往是不切现实的。因为,在残酷的战争中,实战结果,总是残酷地只是在二、三招之中,即见分晓。若一个回合还不分胜负,其后的再战,必定也是在以基本姿势为过渡的形式中重新开始。在实际中,在多于三次的攻防对应中,一个人不可能继续保持住严整的架势和可向任何方向作出移动应招的能力。基于这一原则,实际攻防过程,决不会在有一招攻,必有一招防的循环形式中,无限连续下去。
日本刀法之所以以为训练和表现形式,招不过三,其原因,也正是在于此。日本人历史上战乱不断。在残酷的你死我活的战争中,日本人总结和发现了这个原理。因而,日本剑道中的攻防动作,都是被严格限定在二、三招以内,即所谓招不过三理念(整个战术动作组合,动作最多不超过三个)。
因此,具体到三防一刺刺杀术这个以生死搏杀为目标、攸关生死、生死立判的军旅战场武术技术,自然也要采取和贯彻这个原理:以正确的预备姿势出发,以有效防护自身,保护自身安全;在动作完成后,迅速恢复保持预备姿势,从而以利再战。
(四)为什么只是三防一刺,而不是其他内容?
刺刀术,技法类似于中国的长枪术。中国长枪术,技法变化莫测,变化无穷,变化多端,令人眼花缭乱,满地花草。可是,为什么刺刀术的内容和技术体系,只是三防一刺,而不是其他内容?
其一,在这其中,所暗合的,是武术中的一个重要的大原则,那就是:冷兵的实战招术,贵精,不贵多!这是基于冷兵一击必杀的搏杀特点。冷兵搏击的一击必杀性,决定冷兵打斗不象手搏,即在冷兵打斗中,绝不会出现对战双方长时间相互纠缠的局面。往往是在两人相互碰撞的瞬间的同时,也就是分出高低上下的瞬间。谁抓住机会,作到抢先一击得手,谁就有可能是最后的赢家。所以,冷兵搏击,追求的是快速、凶狠,一击必杀,而不过分追求体力的旺盛和招数的繁多!
其二,刺刀术的技法规范,决定了其技术的三防一刺。刺刀术的标准预备用枪技术动作是:右手将枪提起(移握护木),拇指轻贴胯处。以右脚掌为轴,身体半面向右转(即向右转45度),同时,左脚向前迈出一步,脚尖对正前(敌)方,两脚距离约与肩同宽,左脚中央线与右脚跟在一线上,两膝自然微屈,上体稍向前倾,重心落于两脚之间稍前。在出左脚的同时,右手以虎口的压力和四指的顶力迅速将枪向前稍左送出,左手迅速接握护木,虎口对正枪面,右手移握枪颈,置于第五衣扣右侧稍下,枪面稍向左,刺刀尖约与喉部同高,并和左眼在一线上,两眼注视敌方。采取这个姿势,攻守兼备,是经过实践,证明是最科学合理的刺杀预备姿势。
这个预备姿势,决定了其他的技术动作,核心就只能是三防一刺。突刺的部位,有头、喉、胸、腹、裆部等,着重锻炼对胸、腹部的突刺。其中,刺左:从预备用枪姿势出发,按突刺要领,迅速将枪刺沿敌人枪下(距左手前约一拳)经左手腕上方向左胸突刺。刺右:从预备用枪姿势出发,按突刺要领,迅速将枪刺沿敌人枪的右侧(距左手前约一拳)向胸部突刺。刺下:从预备用枪姿势出发,按突刺要领,迅速将枪从配合者左手下向腹部突刺。
再看相应的三防:防左刺:当敌人向我左方刺来时,应以左手向左前稍下挥枪(左、前、下各约一拳),同时右手向右前稍上猛摆枪托(约一拳),以两手的合力,用刺刀座左侧猛击敌枪。防左时,挥枪动作不能过大。这时的姿势(即定势)应为:左臂微屈,枪口约与左大臂外侧成一线。防右刺:当敌人向我右方刺来时,我用力防开敌枪,并迅速反刺的动作。防右刺的动作要领是:当敌枪向我右方刺来时,左手向右前稍下迅速推枪(不超过两拳),同时右手向内前稍上猛带枪托,以两手的合力,用刺刀座附近猛击敌枪。这时的姿势(即定势)应为:左臂稍弯,枪面向左上,枪口约与右大臂外侧成一线。防开后,取捷径迅速向敌反刺。防下刺:当敌人向我下方刺来时,这时就应左手向下稍前右迅速推枪,同时右手用四指和手腕的力量向上稍前内猛带枪托,以两手的合力,用刺刀座附近猛击敌枪。这时的姿势(即定势)应为:右手腕贴于第三衣扣附近,枪面向左上,左臂微屈,枪口约与裆部同高,枪刺尖约与右膝在一线上。防开后,取捷径迅速向敌反刺。
从上,可以得出结论:预备用枪姿势,攻守皆宜,这种防守门户最为科学严密。它决定了刺刀术的相应的主要攻击手段,即突刺,则只能选择刺左、刺右、刺下那几个进攻路线。这种预备用枪的防守姿势,也只给作为进攻手段的突刺留下了这几个可以利用于进攻突进的空门。而三防,则是对应于这几个进攻路线的相应防守动作方法。
因此,三防一刺的核心技法,是由刺刀格斗术的固有特点和形式所决定的。
其三,下面这则资料,也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三防一刺与四防一刺:有一次,谈到刺杀,我问:防左、防右、防下、防上,应该是四防一刺,你为什么总是说三防一刺呢?家父回答:防上这个动作,在刺杀教材里是有的,但在实战中,其实是基本用不上的。你想想,要是用到防上的话,那对方的动作,存在着多大的时间差啊?所以,防上基本上用不到。实际上,在战场上,防上这个动作,并不是用来防守的,而是用弹匣从下向上击打敌人的下巴。我们当时是面对面站着说话,说到这里,家父举起双手在我面前模拟了一下这个动作。当时虽然他空着双手,而且完全是示范性的模拟,但那种气势,真的还是让我觉得有一点恐惧。(引自《意炼之道 —— 家父的武功心得》

其四,防刺打击:从左至右的防御反击
1
。防左侧击:技术动作要领是:当敌人向我左方猛刺过来时,由于敌我相距较近,我防开后不便突刺而采取的歼敌手段。方法是:当敌枪向我左方猛刺过来时,先按防左要领防开敌枪,随即以左手将枪向后拉,右手前推,结合腰部向左旋转的力量,右脚自然向前滑动(距敌较远时,可上前一步),用枪托后踵狠击敌人头部。此时,枪托后踵约与左肩同高,并与左肩外侧在一线上,枪口靠近左大臂下端,右臂微屈,体重主要落于左脚,两膝微屈。击后,右手迅速将枪后拉,左手推枪向前猛劈,恢复预备用枪姿势。
2
。防左弹匣(仓)击:技术动作要领是:先按防左的要领防开敌枪,以两脚掌蹬力和腰部的挺力,同时两手向前上方猛力推枪,用弹匣(仓)部位猛击敌喉、面部。右脚自然向前滑动(脚跟可提起)。击后,撤右脚,劈枪成预备用枪姿势。训练时,防、击要紧密结合,动作要准确有力,并将力量集中在防(打)击点上。
3
。防左下击:按防左的要领防开敌枪后,左手后拉,右手向前稍下猛推枪托,以两手的合力,用枪托后踵猛击敌裆部,随之右脚向右前自然滑动。这时,两腿微屈,右臂自然伸直,弹仓向前上稍左,枪口位于左大臂上端,击后,右脚后撤(或左脚上步),劈枪成预备用枪姿势。
4
。撞击砍劈:当敌来自后方时,以两脚跟为轴,身体向右转90度,同时两手向后拉枪(枪面向里)并转头向后看,用枪托撞击敌腹部。这时,枪托约与小腹同高。左手腕轻贴身体,小臂力保持水平;随即以右脚掌为轴,身体再向右转90度,左脚向前一步(也可以左脚掌为轴,右脚后撤一步),同时,右手拉左手推,用枪刺座附近,砍劈敌颈或面部。
从以上技术动作,可以看出一个规律:防刺打击,其动作路线,均是从左至右的防御反击。为什么会是这样?这其实,还是由刺杀术的预备用枪姿势而决定的。
握枪,无论是步枪,还是中国的冷兵长枪,其握持方法,是有所不同的。在通常的情况下,握枪时,右手握于枪把,为后手,左手握于枪的前段,为前锋手。而握棍,则正好与此相反:握枪时,左手握于棍把,为后手,右手握于棍的前段,为前锋手。
这主要是由棍、枪的发力方向不同,和个人的用手习惯,而造成的。一般人,多数惯用右手,因为右手经常得到锻炼,按照用进废退的原则,则右手比左手有力,这称为右利手。而有少数人,惯用左手,左手比右手力大,称为左利手,俗称左撇子,不过,这种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因此,前辈制艺,在通常情况下,是面向普遍情况,面向右利手这个大众群体,制定相关技术标准,而非面向左撇子这个特殊情况的小众群体而确实标准,以增加和提高其技术的普适性和推广价值。(当然,情况也有例外。在此先不予以讨论。)
而用枪和用棍,要求的发力是不一样的。用棍,是前锋手起主要作用,进行发力,后手主要起支点作用,用来掌握控制发力方向;而用枪,则正好相反,是后手起主要作用,进行发力,而前手主要起支点作用,用来掌握控制发力方向,枪谚谓之后手如锁,前手如管。这样,就好理解了:多数人是右利手,右手有力,因此,在使用需要双手共同持握的兵器时,在用棍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用枪时,则右手在后,左手在前。二者之不同握法的目的,却是共同的:即均为了充分发挥有力的右手的有力发力作用,以取得最大最好的发力效果。
下面引自《飞龙虎棍——雷仁生棍法》一书中的资料,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握棍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左手握棍头在后,右手握棍把在前,右手为前锋手,起主要作用,此为右手握棍式,简称右棍;另一种与此相反,右手握棍头在后,左手握棍把在前,左手为前锋手,为左手握棍式,简称左棍。”“有些人惯用右棍,有些人惯用左棍。”“由于握棍方式不同,左、右棍的进攻方向,也不同。右棍,多数从我之左边攻来(即从其右侧发出),力的方向是从左指向右,这时,左边为死门,右边为生门,只有向右侧闪避,才能走出其威胁圈,同时,使对方进入我棍的攻击圈;而左棍则正好相反,多数从我之右边攻来(即从其左侧发出),力的方向是从右指向左,这时,右边为死门,左边为生门,只有向左侧闪避,才能走出其威胁圈,同时,使对方进入我棍的攻击圈。”“此外,左棍,多数由枪法变来,所以,包含有较多的枪法。
因此,就可以理解了:握枪的方法,是左手在前,右手在后,相当于左棍的握法,发力攻击方式,也与左棍规律相同。其攻击方式,对于我来说,多数从我左侧发出,攻敌右侧;对于敌人进攻我来说,则是多数从敌人之左侧发出,攻击我的右侧。因此,作为三防一刺刺刀术的防刺打击方法,采用的即是我从左发力攻敌右侧(撞击砍劈),或从我右侧发力攻敌左侧(防左侧击、防左弹匣(仓)击),或从我下方发力攻击敌下部(防左下击)的方法。第一种情况,相当于左棍之单头棍的用梢攻击法;后二者,则相当于左棍之双头棍的用把攻击法。
此中的原理和窍要,亦诚如程冲斗公在《单刀法选》中所言:有心手巧妙者,可不必定拘愚见(教程要求),但目视敌如何杀来,手中运枪刀如何格去,身体如何左右躲闪,脚步如何进退等法。”“至于心手俱化,随机而应,唯以顺势顺力为妙。如逆之,则不能称绝疾也。”“能以此解悟类推,可称因敌制胜矣;反此,何以谭技哉?
(五)欺骗刺、击打刺:逢强智取、强攻破门的攻击技巧:
1
。欺骗刺:对防守严密的敌人,可以用各种巧妙的方法去欺骗、引诱、迷惑他,使他暴露空隙,然后迅速突刺。
骗左刺右:进攻者将枪刺向前稍下滑至敌枪左方(距敌左手前约一拳),趁敌防左时,立即转枪取捷径刺右。
骗右刺下:进攻者将枪刺向敌右方虚刺(距敌左手前上方约一拳),趁敌防右时,立即转枪取捷径刺下。
骗下刺上:进攻者将枪刺向敌腹部虚刺(距敌左手前下方约一拳),趁敌防下时,立即转枪取捷径刺上。
2
。击打刺:是敌防守严密时,所采用的强攻歼敌手段。
左打刺:进攻者将枪刺从敌枪下方绕至敌枪左方,以两手的合力向左上猛击敌枪(距敌左手前约二拳),随即迅速刺左或转枪刺下。
右打刺:进攻者以两手的合力,按防右的动作,猛击敌枪(距敌左手前约二拳),随即迅速刺右或转枪刺下。
打压刺(打压刺):进攻者左手将枪上挑,由对方枪上方迅速闪至左方,向前稍下打压敌枪(敌左手附近),同时,右手向前上方猛力推枪,左手随即下压前推,打压对方左小臂,同时,左脚向左前跨步,转体向其左胸突刺,刺中敌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