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福建省泉州第三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3-05-21 | 阅:  转:  |  分享 
  


一、积累与运用(共37分)

1.用正楷将“日日走,能行万里路;时时学,能读万卷书”书写在答题卡上。要求运笔流畅、结构合理、匀称美观。(2分)

2.下列各项中字词的音、形、义无误的一项是:()(3分)

A.苍皇(cāng) 索然无味 微不足道(谈,说)

B.悬念(xuán) 怨天尤人 乳臭未干(不好闻的气味)

C.琢磨(zhuō) 谈笑风声 名副其实(符合)

http://www.1haoti.com/shiti/zhongxue_yw/a7/

D.浩瀚(hàn) 含辛茹苦 销声匿迹(隐藏)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经过大家一番苦心孤诣的开导,他终于明白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B.十年不见了,老李激动地对我说:“我俩真是有缘啊,这是我们第三次萍水相逢了!”

C.经过严谨的论证和长期的测试,董事长心血来潮地决定:新产品于下个月投放市场。

D.读完《地震自救手册》后,大家恍然大悟:原来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4.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节你是回爷爷奶奶家过年?还是回外公外婆家过年?

B.我想了一下又问:“温暖的阳光照在我身上,这是‘爱’吗?”

C.“拥有了一定要会珍惜,”他说:“读高尔基的《童年》,你会倍感自己童年的幸福。”

D.我的收获里充满了酸,甜,苦,辣各种味道,不信,就请去问问那饱经忧患的庄稼人吧!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我们的校长常常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来信。

C.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D.他的作文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我的老师》是英国作家海伦·凯勒送给她老师的一首赞歌。文章写出了老师对自己一生的影响,写出了自己在老师的影响下生活态度的巨大变化。

C.鲁迅的《风筝》一文,有对小兄弟放风筝的粗暴干涉,有对“精神虐杀”的自我反省,也有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

D.《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体小说集,作者刘义庆是南朝宋文学家。

7.仿写句子(4分)

名著是美的。《繁星?春水》美在它对母爱、童心的赞美;《》美在它;

鲁智深美在它嫉恶如仇、有勇有谋的性格;美在他。

8.填空(8分)

(1)旦辞黄河去,,不闻爷娘唤女声,。

(2),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数声风笛离亭晚,。(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4)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有两句诗和这句话的意思相近,这两句诗是,。

(5)小学生活已经结束,和朝夕相处的同学分别时,请从你的课外积累中写出两句表达离别之情的古代诗句:,。

9.综合性学习。(8分)

为了加强师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泉州第三中学在十月举行了“走进国学经典,传承中华美德”的德育主题系列活动。“诵弟子规,行圣人训,做文明人”是本次系列活动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请你完成以下任务:(8分)

(1)请你结合生活实际和《弟子规》中的具体内容,对下面几位同学的行为进行规劝。(3分)







(2)针对这次活动,学校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走进国学经典,传承中华美德’——践行《弟子规》演讲比赛”得到全校同学的欢迎。做为校报的小记者,请你在比赛现场的校领导、评委老师、参赛选手或观看比赛的同学中任选一位进行采访(至少向采访对象问一个问题)。(3分)



(3)除了演讲比赛,你认为学校还可以开展什么形式的活动?请写出两种。(2分)



二、阅读理解(53分)

(一)阅读《伤仲永》,完成10-14题。(16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0.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1)世隶耕()(2)即书诗四句()

(3)或以钱币乞之()(4)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11.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12.按要求摘录原文语句填空(2分)

方仲永五岁作诗能“”,十二三岁作的诗已经“”,二十岁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13.你认为仲永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语句加以分析。(2分)



14.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勤学苦读的典故,请你举出两个:(2分)



(二)阅读《“的士”司机》,完成15-19题。(13分)

“的士”司机

①深圳的“的士”司机,不少是很有风度的。



③让我更难忘的,还是另一个短短的镜头。

④一天傍晚,跟朋友们去散步,不觉到了穿窿桥。这是广九铁路经深圳市区间的一座老交通桥。午后一阵急雨,让桥下一块凹处积满了雨水。就在我们刚从桥洞穿过,还在那片水洼近旁的时候,迎面开来一辆“的士”,车速早已减得比散步还从容了。只见那车前窗内,斜插一枝雪白的玉兰,轻轻地摇曳着;司机么,一个20岁出头,蛮“靓”的后生仔,似乎比穿过闹市区更经心,更留意,稳稳地把着方向盘,还不时照应着两侧行人,让车轮由水洼轻巧地、舒缓地踱过去,不见一点水花溅起来。那车子驶离水洼,也没有立即加速,却见那小司机一手把了方向盘,一手扶着车窗框,探出头,回转过脸来,望了望后面的行人,留下一个含着些歉意的微笑;虽然并没有溅染任何一个行人的裙边裤脚,却仿佛是在为车过水洼的那片刻间,可能惊扰了行人——其中包括我和我的友人而致歉似的……随后,那车子才翩然驶去。

15.第②段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士司机的“风度”的?(3分)



16.第②段和第④段都是表现“的士”司机文明风度的,在表现手法上两段之间的关系表达不够恰当的是()(2分)

A.概括叙述与具体叙述相结合B.点与面相结合

C.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D.略写与详写相结合

17.选文第③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2分)



18.“车轮由水洼里轻巧地、舒缓地踱过去”一句中,把“踱”换成“开”行不行?(2分)



19.“风度”一词原指美好的举止、姿态。本文的“风度”有具体的含义,请试概括几点。(4分)



(三)阅读《一床小花被》,完成20-23题。(14分)一床小花被阅读画线句,思考

22.标题“一床小花被”中的小花被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Z.X.X.K]

名著是美的。《繁星?春水》美在它对母爱、童心的赞美;《西游记》美在它_浪漫神奇;鲁智深美在它嫉恶如仇、有勇有谋的性格;唐僧__美在他_坚贞忠诚、不言放弃的执著。

8.填空(8分)

(1)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4)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有两句诗和这句话的意思相近,这两句诗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小学生活已经结束,和朝夕相处的同学分别时,请从你的课外积累中写出两句表达离别之情的古代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9.综合性学习。(8分)

为了加强师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泉州第三中学在十月举行了“走进国学经典,传承中华美德”的德育主题系列活动。“诵弟子规,行圣人训,做文明人”是本次系列活动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请你完成以下任务:(8分)

(1)请你结合生活实际和《弟子规》中的具体内容,对下面的几位同学的进行规劝。(3分)

下课了,有几位同学在教室外面的走廊嬉戏打闹:有的同学故意脚下使绊子,有的同学因此受了轻伤。双方马上就厮打起来,引来一群同学的围观。一时间“热闹”得连上课铃声都没听见,更不用说老师的制止劝导了。



(2)针对这次活动,学校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走进国学经典,传承中华美德’------践行《弟子规》演讲比赛”得到全校同学的欢迎。做为校报的小记者,请你在比赛现场的校领导、评委老师、参赛选手或观看比赛的同学中任选一位进行采访(至少向采访对象问一个问题)。(3分)

对校领导:您好,我是校报的小记者,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请问您认为我校的德育工作最有特色的是什么?”对评委老师:“您好,我是校报的小记者,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您对今年的参赛选手中印象深刻的有哪些?”对参赛选手:“您好,我是校报的小记者,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您刚才的表现太精彩了,请问您有什么演讲的秘诀吗?”对观看比赛的同学:“您好,我是校报的小记者,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您觉得这次的比赛怎么样,自己有没有想上台演讲的冲动呢?”(问候、简介自己、提问各1分)

(3)除了演讲比赛,你认为学校还可以开展什么形式的活动?请写出两种。(2分)

有关《弟子规》的手抄报比赛、硬笔书法比赛、经典诵读、征文比赛、辩论赛等。(一项1分)

二.阅读理解(53分)

(一)阅读《伤仲永》,完成10-14题。(16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0.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⑴世隶耕(隶属,附属)⑵即书诗四句(书写)

⑶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⑷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

11.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⑴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纷纷请仲永的父亲做客(或以宾客之礼对待仲永的父亲)。

⑵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让(仲永)做诗,(所做的诗)不能和先前的好名声相符合。



12.按要求摘录原文语句填空(2分)

方仲永五岁作诗能“指物作诗立就”,十二三岁作的诗已经“不能称前时之闻”,二十岁就“泯然众人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3.你认为仲永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语句加以分析。(2分)

仲永的父亲是个唯利图、目光短浅的人,从“父利其然也”“不使学”可以看出

14.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勤学苦读的典故,请你举出两个:(2分)

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每个1分)

(二)阅读《“的士”司机》,完成15-19题。(13分)

“的士”司机

①深圳的“的士”司机,不少是很有风度的。②衣着整洁不必说,多是雪白的衬衣,打着漂亮的领结;一般都操着一口满可以的普通话——那天在环球商业中心的门厅外,留意观察了七八名司机,待客大多称“您”,说“请”;自然,有时也因应对方需要而说方言的。用语得体,持态得宜,更是屡有所见。至于帮助客人提放行李,也并不稀罕了。在罗湖车站,还听到一名年轻女司机,向两位即将进店的客人道“一路平安”呢。难得的倒是她神态自然,不矫饰,也不卑微自下。③让我更难忘的,还是另一个短短的镜头。④一天傍晚,跟朋友们去散步,不觉到了穿窿桥。这时广九铁路经深圳市区间的一座老交通桥。午后一阵急雨,让桥下一块凹处积满了雨水。就在我们刚从桥洞穿过,还在那片水洼近旁的时候,迎面开来一辆“的士”,车速早已减得比散步还从容了。只见那车前窗内,斜插一枝雪白的玉兰,轻轻地摇曳着;司机么,一个20岁出头,蛮“靓”的后生仔,似乎比穿过闹市区更经心,更留意,稳稳地把着方向盘,还不时照应着两侧行人,让车轮由水洼轻巧地、舒缓地踱过去,不见一点水花溅起来。那车子驶离水洼,也没有立即加速,却见那小司机一手把了方向盘,一手扶着车窗框,探出头,回转过脸来,望了望后面的行人,留下一个含着些歉意的微笑;虽然并没有溅染任何一个行人的裙边裤脚,却仿佛是在为车过水洼的那片刻间,可能惊扰了行了——其中包括着我和我的友人而致歉似的……随后,那车子才翩然驶去。

15.第②段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士司机的“风度”的?(3分)

从衣着、语言、习惯、服务态度等16.第②段和第④段都是表现“的士”司机文明风度的,在表现手法上两段之间的关系表达不够恰当的是(C)(2分)

A.概括叙述与具体叙述相结合B.点与面相结合C.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D.略写与详写相结合

17选文第③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2分)承上启下(或过渡作用)

18.“车轮由水洼里轻巧地舒缓地踱了过去”一句中,把“踱”换成“开”行不行?(2分)

不行,因为“踱”字写出了的士司机的小心、轻稳从容、为行人考虑的良好风度。“开”则没有这种作用,所以不行。

19.“风度”一词原指美好的举止、姿态。本文的“风度”有具体的含义,请试概括为几点。(4分)

衣着整洁、用语文明、持态得体、服务周到

(三).阅读《一床小花被》,完成20-23题。(14分)一床小花被阅读画线句,思考









































学校名录参见:http://www.zxxk.com/wxt/Info.aspx?InfoID=85353

















中学语文



七年级语文试卷





献花(0)
+1
(本文系晚秋红雨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