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山东省鲁人版语文2013高三单元测试1《开启智慧之门》 必修1 Word版 有答案
2013-05-21 | 阅:  转:  |  分享 
  
山东省鲁人版版语文2013高三单元测试1

《开启智慧之门》(必修1)

一、基础知识(29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槁暴(pù)蛟龙(jiāo)跬步(kuǐ)

B.骐骥(jì)驽马(nú)中绳(zhōng)

C.经传(chuán)句读(dòu)苌弘(cháng)

D.妒忌(dù)禁锢(gù)反省(shěng)

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君子生非异也。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3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A假如B、假装C、借助,利用D、假的(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A在那里B什么C助词D代词“之”(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A欺凌,损害B、晒C、又猛又急的D、暴躁(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A量词;功劳,功勋B、驾驶;工作,事情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D、量词;功能(5)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A断,断绝B、超越,超过C、拒绝D、横渡,横穿4“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递进关系。C连词,表转折关系。d连词,表因果关系。e连词,表顺承关系。f连词,表修饰关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吾尝终日而思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蟹六跪而二螯()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http://www.1haoti.com/shiti/zhongxue_yw/g1

11、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大王来何操?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不拘于时,学于余

二、课文阅读训练(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2~15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下面句中的“焉”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子亦有不利焉C朝济而夕没版焉D、将焉取之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不同的意思A、蟹六跪而二螯古义指:今义指:B用心一也古义指:今义指:按照“之”字的意义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①青,取之于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冰,水为之君将哀而生之乎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AB、①⑤⑥C、③⑦⑧D、④⑤⑧15、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何陋之有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9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存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6.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相同。

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

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17.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18.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4分)

(1)——————————————————————————————————

(2)——————————————————————————————————

19.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2分)

——————————————————————————————————

——————————————————————————————————

——————————————————————————————————

三、文学常识及名句填空。(15分)

20、①.荀子,名况,字卿,末期赵国人。其著作有《》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②.韩愈,字,代散文家,诗人,他与共同倡导的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文体改革运动。

③.《师说》中的“六艺经传”中的“六艺”指、、、、、六种儒家经典著作。

④.故,无以至千里;,。

⑤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

⑥.青,取之于蓝,;冰,,。

⑦.故木受绳则直,,,。

⑧.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⑨.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⑩是故弟子,,,,如是而已。

四、语言运用:(6分)

21.仿照下面一段话的句式,选择一个具体对象,展开联想,写一句话表达你对生活的思考。(3分)

梅,一片玉瓣,是一滴生命;剥落了生命,你召来了燕语和莺啼。

仿写:——————————————————————————————————

——————————————————————————————————

22.当代文艺批评家叶延滨对当代文学的“肥胖病”有如下形象的比喻:

现在的文学,很像当今的人,发福了,尤其是小说与报告文学,越写越长,越写越厚,而且,封面上缠上一根腰带,上面印着介绍内容的文字,比方说:“大师推荐/大奖得主/大时代巨著”云云,只是缠在书本的腰上,感觉就是大腹便便怕散了架,只好加上一根腰带了。

请你将叶延滨的话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不超过40字)(3分)

——————————————————————————————————

——————————————————————————————————

五、作文(30分)

23、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山东省鲁人版版语文2013高三单元测试1《开启智慧之门》(必修1)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A(B中读音为zhòngC传读音为zhuànD省读音为xǐng)

2、C3、(1)C(2)A(3)B(4)C(5)D4、①c②b③f④d⑤f⑥a

5、B6、B7、B8、C(①⑥是介词“向”,⑤介词“被”,④介词“比”,③介词“对”,②由于)9、C10、C(其余三项为动词)11、B(A为判断句,C为定语后置,D为被动句,B和例句为宾语前置)

二、课内阅读

(一)12、B13、A蟹钳;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B因为用心;集中注意力或居心B15、A(其余为宾语前置)

(二)16.C(①疑难问题。②糊涂。③……的原因。④用来……的)

17.B(非“童子之师”是“小学”)

18.(1)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2)巫医.乐师和各种手工业者,是所谓上层人士所看不起的,现在所谓的上层人物的智慧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奇怪啊!

19.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师的职责,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作者所说的“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道,所说的“业”,是“六艺经传”,与我们所讲的“道”和“业”的内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的见识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轻视劳动人民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偏见。

三、文学常识及名句默写

20、①战国《荀子》语录

②退之唐柳宗元古文运动

③《诗》《书》《礼》《易》《乐》《春秋》

④不积跬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⑤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⑥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驽马十驾,功在不舍4分)答案示例:

书:一页历史,是一面镜子;擦亮了镜子,你呼唤着理性与良知。

蚌:一颗沙砾,是一种苦痛;历经了苦痛,你孕育了圆润与晶莹。

路:一道辙印,是一段历史;尘封了历史,你迷蒙着今日和未来。

船:一片归帆,是一缕乡情;倾注着乡情,你满载着沧桑和希望。

泉:一股细流,是一曲欢歌;汇聚了欢歌,你成就为大江与汪洋。

叶:一片嫩绿,是一份自然;呼吸着自然,你孕育出果实与丰收。

22.(5分)现在的某些文学作品常以炒作(或“唬人”“抢眼”)的封面书条来掩饰其冗长.松散的弊病。

语言平易朴实,2分;语言简洁.表意清楚,2分;语句通顺,无语病,1分。

五、作文





[解题]

古人对读书很在意,尽管读书人在社会上位置不高。但读书与读书人是两回事。看不起读书人,但看得起读书。于是留下了许多发愤读书的故事。如“萤入疏囊”(《晋书?车胤传》:“(胤)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如“雪映窗纱”(《尚友录》卷四:“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如“凿壁偷光”(《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还有“头悬梁,锥刺骨”之类,不胜枚举。

但是古人对读书的益处,认识似乎并不深刻。在某些高雅之士那里,也有“读书可以修身养性”的认识,但在一般人眼里,读书的目的也就只剩下一个功利:“书中自有黄金屋。”因此,中国的一般读书人,总不在一个较高的境界。虽也孜孜不倦,但读来读去,还是脱不去一番俗气。他们没有看见一个精神的殿堂,没有看出那书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读书则是拾级而上,往那上方的殿堂里去的。因为如此,古人读书常常就只有一个“苦”的记忆,而很少有阅读的快意,更少有达抵人生审美境界的陶醉。

可以围绕读书的重要性来写



















高中语文







高一语文













































































































































































































































































































































































献花(0)
+1
(本文系晚秋红雨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