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动画演示

 bcd123 2013-05-21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动画演示

 

十二经脉演示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奇经八脉动画演示

  督脉                            任脉                            冲脉                               带脉
  阳蹺脉                       阴蹺脉                      阳维脉                         阴维脉
 

 

文字详解

 

十二正经

  一、十二正经运行方向及规律

     1、运行方向。如上图

     2、循行规律:

         1)、手之三阴胸走手,手之三阳手走头,足之三阳头走足,足之三阴足走腹。

         2)、阳经会于头,阴经会胸腹。

         3)、手阳、阴经会于手,足阳、阴经会于足。

         4)、阴经,阳经在手、臂、足、腿上的运行规律是:

               a)内侧:手、足太阳在前(大指向前),少阴在后,厥阳在中间。

                b)外侧:手、足阳明在前,太阳在后,少阳在中间。

          5)、阳经中只有胃经在腹部有其经络,因胃经是脾的作用之所在,把营养贯通前后。

  二、十二正经运行顺序、流注、表里及其属性

     (一)、十二正经的运行顺序及经络起始(如上图)  

     1、十二正经的运行顺序及经络起始于手太阴肺经。是十二经第一个开始运行的经络,其原因是:

        1) 在十二经中,只有肺经是起自于上、中、下三焦,走至大拇指少商穴,是全身之气集中起来开始运转的。

        2) 肺经运行时间是寅时(3~5时),3~4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4~5点是光明即将到来的时候。古人们把寅时当作一天的开始,十二经的运行是从寅时手太阴肺经开始的。

        手太阴肺经于手阳明大肠经同属金,大肠经属阳金,肺经属阴金,这两经相互表里,相互制约。

        从治病的角度来说若肺上有火,要泻大肠以治肺,若大肠非常软弱、滑肠不留谷、泄泻、便溏就要泻肺阴,点列缺、合谷,从阴上治阴,从阳上治阳。

  一天最好的时辰是四个:子、午、卯、酉。

       2、手阳明大肠经

       卯时开始运行,卯时是生时,起于商阳终于迎香。肺滋润了大肠,大肠生肾水,从大肠补肾水,这是中医的理论。老年人体虚血压高不能补人参,补不进去,要想强肾,怎么补?从大肠经补,大肠是阳金,金生水,阴金生阳水,治疗膀胱的病要从肺经去治。

        3、足阳明胃经

       辰时(7~9时)运行,大家看上面的运行表:太阳对太阳,阳明对阳明,少阴对少阴,厥阳对厥阳,太阳对太阳,少阴对少阴,是非常规律的。足阳明胃经起于承泣,然后下行至足二趾的历兑。

        4、足太阴脾经

       巳时(9~11时)运行,脾经起于足大趾外侧之隐白,沿小腿内侧上行,经冲门穴入腹,终于心火之大包。

  一般急性腹泻的原因是脾气不归,就可以点揉隐白穴五分钟,胃经与脾经相表里,胃是脾经的作用之所在。

        5、手少阴心经

       午时(11~13时)运行,起于心中,自极泉至小指之少冲穴,其作用是运营血液。

        6、手太阳小肠经

       未时(13~15时)运行,起于小指之少泽,沿臂外侧上肩,入缺盆,联络心脏,沿食营下行到胃部,连属小肠。一支脉从锁骨上行至面颊至外眼角和入听宫上颧骨、至内眼角会睛明,接足太阳膀胱经。心脏和小肠经相互表里,有如胃的作用,脾去发挥,以及大肠起的作用,肺去发挥,以及大肠起的作用,肺去发挥,还有膀胱起的作用,肾去发挥。

        7、足太阳膀胱经

       申时(15~17时)运行,从睛明起上头,从头后沿脊椎两侧至腿后的正中线下行,至小趾外侧之至阴。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是最多的,经络也是最长的,它的背俞穴能治许多病,如头痛、恶心、呕吐等等。

  我们天山功法中的“蠕动飞升”,不仅是锻炼了脊椎,而且锻炼了足太阳膀胱经,因此,你只要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健全,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健全,二便正常,心血、肾水正常,这两条经络正常,人体基本就健康。

  如果看一个病人是否有救,要看二便是否通畅,大便是由小肠经主,小肠与心经相表里。小便是由膀胱经主,与肾经相表里。二便通畅说明心、肾功能正常,病人可治。

  如果一个病人手在乱抓乱颤,那是膀胱经断了,就没救了。我们一般抓病人脉是从三处:①寸、关、尺,②跗阳,③太阳。只要有一条经绝就不好治了。

        8、足少阴肾经

       酉时(17~19时)运行,脉起小趾之下,斜出涌泉,从内踝出由腿内侧上行,由股内侧后缘至长强,由脊柱入肾,从肾直行的经脉向上经肝和横隔进入肺中,一支脉从肺出,络于心,流注于胸中经于俞府穴。

         9、手厥阴心包经

       戌时,(19~21时)运行,在这个时辰内,心包经的病好治,心包经起始于胸中,向下过横隔至腹络上、中、下三焦,胸部支脉从胸出经腋下天池穴上行至腋窝沿上臂内侧行至掌中到中指指端中冲穴,从掌中出一支脉自劳宫穴出至无名指之关冲穴,接手少阳三焦经。

       10、手少阳三焦经

       亥时(21~23时)运行,在晚上9点~11点,属三焦经的病好治,它是主升降平衡的。三焦经起自于关冲穴,沿手臂外侧上行达肩入锁骨上窝,散络于心包,从膻中出支脉上行锁骨至项,沿耳后,一支入耳中,出耳前至目外眦之丝竹空。糖尿病之类要从三焦治,肥胖病从泻三焦治,三焦经对身体的脏腑调衡作用相当好,上焦是心和肺,中焦是脾胃、肝、胰腺,下焦是肾、大肠、小肠。

       11、足少阳胆经

       子时(23~1时)运行,起始于目外眦之童子髎穴,向上到头角后向下至耳后之风池,分二支脉,一支走出耳前至童子髎至人迎—颊车至缺盆,一支从耳后至颈旁走手少阳三焦经之前至肩上交三焦经后入缺盆,主干从缺盆下走腋窝,沿胸侧过季胁与支脉会于骨宽下沿大腿外侧下直至足。经临泣至第四趾之窍阴。又从临泣出一支沿足背至大趾大敦穴接足厥阴肝经。

        统领全身的神——无英神居于胆,人们常说的某人胆小,吓破了胆,是说突然受了惊吓,肾上腺分泌失常,肾恐造成惊厥,人脑中有九神:眼神、耳神……,心有心神,肺有肺神。主管人体脏器诸神的神就是无英神,无英居于胆。子时胆经运行在子时练功是在命时练功,是守命,可以是生命延续。

       12、足厥阴肝经

       丑时(1~3时)运行,是足厥阴肝经的运行时间,足厥阴肝经起于大敦,沿足背向上至内踝,从腿内侧上行达腹中,挟胃旁属肝、络胆,上横隔散布胁肋,循喉后进鼻连接目系上前额与督脉交会于巅顶。支系从肝过膈入肺接手太阴肺经。

  寅时,3~5点钟手太阴肺经又开始运行,一天十二个时辰,十二正经不停地顺序运行。

  (二)、经络流注顺序及相互表里关系

       1、经络流注顺序如表中实线标示的方向,手阴经入手阳经→足阳经入足阴经→手阴经……,从上表中可见阳明对阳明,太阴对太阴,太阳对太阳,少阴对少阴,少阳对少阳,厥阳对厥阳,非常有规律的运行。

        2、阴经、阳经在手、臂,足、腿上运行规律如前所述。

        3、表里关系如上表中虚线所标示,十二经组成六对脏腑表里关系。

      (三)、五行属性

       金、木、水、火、土五行,脏属阴,腑属阳,如:手太阴肺经属阴金,手阳明大肠经属阳金,大家脊柱裂这些规律、关系,就可以自我调理,你的哪条经络运行的通,你就不会有感觉,哪条经络不通,它要通过去,你就有了感觉,疼痛、酸楚……你就可以按其运行方向按摩、点揉、轻轻拍打,自我疏通经络,自行调理。

       所谓金、木、水、火、土,这叫五才,有五个方面的作用,五行有顺、逆之说,顺五行者生,逆者死。

       顺五行是:水、木、火、土、金,这是气功家的排行,五行是五才规律地运行起来。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八脉中的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 其中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 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 带脉起于胁下,环行腰间一周。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沿腿股内侧上行, 至咽喉与任脉会合。阳维脉起于足跗外侧,沿腿膝外侧上行,至项后与督脉会合。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随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踵阳跷 脉会合。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伴足 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沿足太阳经上额,于项后会合足少阳经。
      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
      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其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部会于足少阴经。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阳蹻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阴蹻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和颈部。
    
      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之间,其作用主要体现于两方面
      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奇经八脉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督脉与 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 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 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 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 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 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跷脉主持 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
      其二、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当十二经脉及脏 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 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
      冲、带、跷、维六脉腧穴,都寄 附于十二经与任、督脉之中,惟任、 督二脉各有其所属腧穴,故与十二经 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十四 经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及所 属腧穴,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在临床上是针灸治疗及药物归经的基础。
[编辑本段]特点
  《难经·二十七难》说:“凡此八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就是说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其特点如下:
  (1)奇经八脉不隶属于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
  (2)奇经八脉除任、督二脉有自己的独立腧穴外,其他六条经脉的腧穴都寄附于十二正经与任、督脉之中。
  (3)奇经八脉的循行错综于十二经脉之间,而且与正经在人体多处相互交会,因而奇经八脉有涵蓄十二经气血和调节十二经盛衰的作用。当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难经·二十八难》把十二经脉比作“沟渠”,把奇经八脉喻作“湖泽”,即形象地说明了这一功能。

奇经八脉的基本内容
      1、督脉
      循行:①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②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③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④上行巅顶,⑤沿前额下行至鼻柱。
      主要病候: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症。
      交会腧穴:长强,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百会、水沟,神庭。
      2、任脉
     循行:①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②向上行于阴毛部,③沿着腹内,向上经过关元等穴,④到达咽喉部,⑤再上行环绕口唇,⑥经过面部,⑦进入目眶下(承泣穴属足阳明胃经)
      主要病候: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证。
  交会腧穴:会阴、曲骨、中极、关元、阴交、下脘、中脘、上脘、天突、廉泉、承浆。
      3、冲脉
  循行:①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②向上行于脊柱内,③其外行者经气冲与足少阴经交会,沿着腹部两侧,④上达咽喉,⑤环绕口唇。
     主要病候:腹部气逆而拘急。
     交会腧穴:会阴,阴交;气冲;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
      4、带脉
      循行:①起于季胁部的下面,斜向下行到带脉、五枢,维道穴,②横行绕身一周。(图1-17)
      主要病候:腹满,腰部觉冷如坐水中。
      交会腧穴:带脉、五枢、维道。
      5、阴维脉
      循行:①起于小腹内侧,②沿大腿内侧上行到腹部,③与足太阴经相合,④过胸部,⑤与任脉会于颈部。(图1-18)
      主要病候:心痛,忧郁。
      交会腧穴:筑宾;府舍,大横、腹哀;期门;天突、廉泉。
      6、阳维脉
      循行:①起于足跟外侧,②向上经过外踝,③沿足少阳经上行髋关节部,④经胁肋后侧,⑤从腋后上肩,⑥至前额,⑦再到项后,合于督脉。
     主要病候:恶寒发热,腰疼。
     交会腧穴:金门;阳交;臑俞;天髎;肩井;头维;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风府、哑门。
     7、阴蹻脉
     循行:①起于足舟骨的后方②上行内踝的上面,③直上沿大腿内侧,④经过阴部,⑤向上沿胸部内侧,⑥进入锁骨上窝,⑦上经人迎的前面,⑧过颧部,⑨到目内眦,与足太阳经和阳蹻脉相会合。
      主要病候:多眠、癃闭,足内翻等证。
      交会腧穴:照海、交信;睛明。
      8、阳蹻脉
      循行:①起于足跟外侧,②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没股部外侧和胁后上肩,过颈部上挟口角,进入目内眦,与阴蹻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额,③与足少阳经合于风池。(图1-21)
      主要病候:目痛从内眦始,不眠,足外翻等证。
  交会腧穴:申脉、仆参、跗阳;居髎;臑俞;肩髃、巨骨;天髎;地仓、巨髎、承泣;睛明;风池。

   医学应用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各科的诊断和治疗都要运用奇经八脉的理论,尤其是针灸、推拿与气功都直接作用于奇经八脉。如有关外感热病、神经系统疾患、胸腹腰背部之疾患以及一些脏腑疾患等,既要依八脉而辨证,又要选入归奇经之药配方治疗。气功中练功之“大小周天”皆以奇经八脉为核心。推拿按摩同样不离任督二脉及阴阳脉,故古称为“按”。

       最突出的是针灸临床,既可以在八脉上进行切诊,又是选取治疗穴位的方法。尤其任督二脉有所辖独立腧穴,各穴治疗范围皆不同,多为临床常用重点穴位。除此之外,奇经八脉交会于十二经脉在四肢末端有八穴,命名为“交经八穴”,今通称为“八脉交会穴”。初时依分经辨证选配此八穴,称为“阴四针、阳四针”,其疗效显著,后在按时取穴中用此八穴,依奇经八脉纳入于八卦而按时序方位取穴,称作“奇经纳卦法”,今通称灵龟八法和飞腾八法,独树一帜。
      奇经八脉与养生
      开通奇经,人就会感到周身经络气血通畅,精力充沛。开通奇经八脉法,乃是传统性命双修养生功法之要程。历代祖师奉为绝秘,在各丹经、道书中均无泄露。李时珍《奇经八脉考》中曰 “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八脉者先天之根,一气之祖。” 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千峰老人赵避尘在《性命法诀明指》一书中首次将此功法批露于世,并对此功法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千峰弟子牛金宝在《养生延寿法》一书中对奇经八脉做了比较细致的论述。虽然如此,但要真正的全部了解并掌握运用此功法并非易事。
      八脉之中尤任、督二脉最为重要。在整个性命双修修炼过程中作用极大,古曰:任督两脉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水离火交媾之乡。
      意通八脉用法为:取坐势,二目垂帘,含光凝神,闭口藏舌,心不外驰,一意归中,待呼吸气调匀后,用鼻根呼吸。一吸由会阴穴沿督脉徐徐以意领气走尾闾,夹脊,玉枕至百会稍停,二呼沿任脉走祖窍,绛宫,气穴至生死窍微停。三吸由生死窍提起至气穴处分开至背后两侧上升至两肩窝。四呼由两肩窝分开双行走两臂外侧阳维脉过两手中指至两手劳宫穴。五吸从劳宫穴走两臂内侧阴维脉到胸前双乳稍上处稍停。六呼双下至带脉沿气穴归并一处回到会阴穴。七吸由会阴穴直上走冲脉上升于心下一寸二分的绛宫穴稍停。八呼由绛宫下降至生死窍分开双走两腿外侧阳跷脉至涌泉穴稍停。九吸从两涌泉上升走两腿内侧阴跷脉至会阴穴合并升至气穴稍停。十呼由气穴下降至生死窍定住。 会阴穴又为生死窍,古曰:“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醒来几个悟”八脉起于会阴穴,又归于生死窍,故耳丹家将生死窍视为八脉之总根。
       此开通八脉用法简单易学,但作用不可小视,小则祛病强身,大则延年益寿,它上通泥丸,下达涌泉,真气集散,周流一身,气合自然,消阴长阳,待到水中火发,雪里开花,黄芽可得矣。但气通、精通非经明师口传不可胡猜乱用以免出现差错。赵魁一曰:“八脉开通却病无,全凭心意用功夫”。刘名瑞曰:尻督一开通属阳,法轮长转身体康。柳华阳祖师曰:亲自在脉中行过数百次方能成就。
       奇经八脉即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共8条。
       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其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部会于足少阴经。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阳蹻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阴蹻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和颈部。
       奇经八脉的作用:一是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二是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奇经八脉犹如湖泊水库,而十二经脉之气则犹如江河之水。
       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因有其所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全称为“十四经”。十四经均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和所属腧穴。

朋友们好! - 天行健 - 欢迎朋友们来作客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动画演示  - 缘分时空 - .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动画演示  - 缘分时空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