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野掇拾:干咳与耵聍

 昵称535749 2013-05-21

  民间俗称“耳屎”的分泌物,在医学上称为耵聍,是耳道皮肤正常分泌物结合皮屑等形成的。

    咳嗽跟耳屎,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竟然在特定情况下密切关联。有病人干咳数月却找不到病因,在一次偶然的耳鼻咽喉科检查时被取出大块耳屎后,久治不愈的干咳竟出乎意料地消失了!其实,这种特殊的咳嗽是因外耳道相关部位的神经受耳屎等异物产生神经反射,影响到人体的呼吸神经中枢而表现出干咳的症状。 

        病例 清出耳屎后女孩咳嗽不药而愈

  15岁的小婷(化名)半年前突然开始断断续续地干咳,刚开始她以为着凉感冒了,到医院看了两次,医生听诊都没发现肺部杂音,看她的扁桃体也无红肿的迹象,于是开了点普通的止咳药,但小婷吃完还是继续咳嗽。

  又过了两个多月,小婷还是经常喉咙痒、干咳,父母因为担心,再次带她到医生做更全面的检查。小婷的胸部x线检查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结果出来后,医生发现还是“一切正常”。在医生的建议下,父母带着小婷去耳鼻咽喉科做鼻内镜,检查是否因鼻后滴漏引起的咳嗽。结果,鼻子查不出问题,医生却发现她的外耳道有大块耳屎,于是顺便帮她清除掉。没想到,回家几天后,小婷的咳嗽声竟出乎意料地消失了。

  分析 异物刺激外耳道产生咳嗽反应

  临床上,耳鼻咽喉科医生发现医护在给患者清洁耳朵时,有些人称会感到喉头痒,甚至干咳,也即产生所谓的“耳咳反射” 。为什么会这样呢?人的耳朵、咽喉和气管的神经都是相通的,有个别人这一相关部位的神经处于浅表,比较敏感而已。

  上述例子中的小婷属于敏感类型,因此当外耳道受到大块耳屎等异物刺激时会有反复的“耳咳反射”,只要清除了刺激物,这种特殊的反射现象也就随之消失。

  耳屎积多了居然会引起咳嗽!有人认为,只要平时注意耳朵清洁,经常掏一掏该不会有这种毛病吧?对此,耳鼻咽喉科医生普遍认为是误解。

  实际这种病例并不多见。临床上多数咳嗽还是跟呼吸道的疾病相关,如果以为常掏耳屎就能防咳嗽,那就成笑话了。但这个典型病例倒是提醒人们:平时要正确处理耳屎。

  提醒 掏耳工具不消毒易诱发耳道炎

  日常生活中,有挖耳屎习惯的人还真的不在少数。人们常用的掏耳工具不外乎棉签和挖耳勺,也有些人会将自己的小指指甲留得长些,不时伸到耳朵里去捣弄着,其实这种习惯并不健康。外耳道的皮肤非常娇嫩,和软骨膜连接很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用力不当就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甚至影响张嘴和吃东西。有的人耳朵痒了,还随便用发卡、火柴棍儿、挖耳勺等很深、很用力地掏耳朵。我们的鼓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这样掏很容易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甚至导致中耳炎。一般少量的屑状耵聍,会随运动时的震动和下颌运动自行排出,大块硬结的耵聍,应该请耳鼻咽喉科医生用专门工具取出,千万别自己掏。如果真的痒得难受,可以用手在耳外侧轻轻揉,或用棉签轻轻擦,但不要太深入,以免伤及鼓膜。

  力度掌握不好易伤耳膜

  平时,也有人喜欢在一些美容美发场所洗脸洗头后顺便洗耳,结果洗出毛病不得不上医院来。耳鼻咽喉科门诊上,掏坏或洗坏了耳朵来就诊的患者并非少见。

  据一些患者描述,洗耳时那些场所的工作人员会双手用力捂住他们的耳朵,然后用力振和抖,以鼓动耳膜振落耳屎,完了还拿挖耳勺掏耳屎。上述的动作如果力度掌握不好,很容易伤到耳膜;再有,这些服务场所和日常家用的掏耳工具大多都没有严格消毒,有的甚至没消过毒就用在不同的人身上,很容易向耳内带入细菌,造成感染,甚至诱发耳道炎等病症。

  因此建议大家,日常不要乱掏耳屎,即使是因洗头洗澡和游泳等造成耳朵进水,也无需常用棉签去清理。若水多时,只需单脚跳一跳,以此动作轻轻振落耳中的水;若只是稍微耳湿,则让它自然风干就行了,根本无需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