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鸟的飞翔

 昵称10856558 2013-05-21
鸟的飞翔

郑作新 2009年06月05日 14:30

  我国古代就有对鸟儿飞翔的描写,《庄子?逍遥游》中,写了一个神话故事:“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意思是说大鹏鸟向南海迁飞的时候,翅膀一拍,就击起三千里的巨浪,它乘着一阵暴风,扶摇而上,直上云霄,一冲就是九万里。这是一个神话,但对鸟类的飞翔动态的描述,写得非常生动形象。 

  鸟类约在2亿年前就飞上了高空,它是从爬行纲的拟鳄类进化而成的。最近在我国辽宁省发现的“中华龙鸟”是在国内已知最古老的鸟,可能是真正的鸟类始祖,产生于距今约1.4亿年前的晚侏罗纪,从而取代了140年前德国人在巴伐利亚州索伦霍劳动地区发现的始祖鸟。我国辽西是中生代沉积内陆湖,尤其适合鸟类的栖息与生存,现在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地区发现大量动物化石,其中还有孔子鸟、辽宁鸟、朝阳鸟化石,因此认为中国是鸟类祖先的起源地。 

  鸟类在2亿年来的发展过程中,获得了许多适于飞翔的特征和“绝招”。 

  我们仔细观察鸟类的形态构造,可以发现从鸟类的外形开始,一直到皮肤、肌肉、骨骼及内脏的结构,都表现出对飞翔生活的适应。从外表上看,最明显的便是鸟类具有适于飞翔的体型和翼、尾等构造。 

  鸟的身体是纺锤形的,有些鸟遍体生羽,如鸵鸟、企鹅等;但绝大多数的鸟,其体羽仅生长在体表的一定区域,称为羽区,羽区有一定分布方式,这样的分布有利于飞翔,不致使全身的肌肉受到收缩,翅膀上的羽毛在飞翔中最有作用,它们之中主要有飞羽和覆羽。 

  飞羽是形大质硬的羽毛。这种羽毛的着生方式很有趣,别的羽毛大都是从皮肤上生出,而飞羽却直接生在翼骨上,并沿着羽缘有次序地排列着。其中排列在外侧的为初级飞羽;在内侧的为三级飞羽。初级飞羽是最发达的飞羽,它附着于掌骨和指骨上。覆羽是被覆于飞羽基部的羽毛,翼的表、里两面都有,常分为初级覆羽和次级覆羽,次级覆羽还分为大、中、小三种(见图)。翅膀除了飞羽和覆羽以外,还有长翼缘等。鸟儿展翼时,形成一个既广阔又薄的翼面,当两翼在飞翔中煽动时就发挥了“桨”的作用。翼的前缘厚,后缘薄,构成了一个曲面,从而在行进中产生升力。现代飞机的翼就是受到鸟类的启发。 

  在鸟类中,有少数不会飞的。像鸵鸟、无翼鸟。也有些种类是勉强地、笨重地飞行。一般大型雉类往往用脚奔跑而不用翅膀飞行。有些海洋鸟能在海洋上空不停地飞行一二千里以上,信天翁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飞行中度过,只有繁殖时期才跟陆地发生关系。 

  鸟的尾羽与其他脊椎动物的尾是不同的。其他脊椎动物的尾部都是有椎骨的,而鸟类的尾椎却隐藏在体内,体外一般为10—12枚羽毛。鸟尾的主要作用是飞翔时转换方向和平衡身体,好像是船只上的舵,因此尾羽又称舵羽。 

  鸟类的翼和尾,在飞翔中互相配合,使鸟能够进行各种复杂的活动,甚至有的鸟能够在飞翔中翻筋斗。此外,鸟类的骨骼非常轻,坚固又轻巧,这是它长期适应环境形成的特征。 

  数以千计的各种鸟类中,哪种鸟飞得最高呢?有人说:“燕子钻天蛇溜边”,既然燕子能钻天,想必是飞得高,但实际它飞的高度没有超过450米。 

  古书上说:“鹤鸣九皋,声闻于天”,鹤的鸣声大,它的喉管特长,犹如铜号般曲在胸腔中,共鸣极好,喧声大,加之夜空寂静,声音传得远,但是鹤的一般迁飞高度仅500米。 

  云雀的名字含有飞入云端之意,据查,云雀曾经飞到1900米的高度。山鹰、秃鹫都比云雀飞得高,但也不过高达3000米。 

  有人在印台拉登山区对太阳摄影观测时,拍摄到飞行中的雁群,高度约8800米左右,然而这还不是最高的纪录。 

  就目前所知,天鹅才是真正的高飞冠军。据登山者报道在珠穆朗玛峰附近见到的天鹅,高度9000米左右。 

  大天鹅是冬候鸟,它一般在春末到秋初在欧亚大陆及我国北部繁殖,然后飞到印度、欧洲南部及非洲西北部越冬,它的迁徙距离竟达7800千米,但是它并不是飞得最远的鸟。 

  目前所知,飞行距离最远的鸟是金鸻,它是中型涉禽,身长约250毫米,而两翅就有160毫米长。雄鸟的背、腹皆为黑色,羽缘金黄有白斑;额、眉、颏和胸皆为白色并杂以褐金点儿;体羽大都暗褐,杂以斑纹。此鸟有东西两种。 

  1.西金斑鸻 夏季在北美洲北部、加拿大一带繁殖,秋季迁徙时由各地集合在哈德逊湾,然后结队南飞,途经拉布刺达半岛,飞抵诺斯克细亚(西经60°,北纬50°),最后到南部的阿根廷,在大西洋一侧的丛林草地上过冬。它的行程不仅要跨越几个国家,也不只是打破洲际界限,而是由北美洲之北直到南美洲之南,距离有15000千米之遥。 

  2.东金斑鸻 繁殖在北美洲的西北部,即美国的阿拉斯加南岸和西伯利亚东北部,南迁时或沿我国海岸飞行或从阿拉斯加的南部一直飞到夏威夷岛,整休一段时间后,再继续南迁。它飞行的总路程虽不及西金鸻,但它一次飞行的距离有4000千米,连续飞行的时间约有48—72小时,这需要何等的耐力与毅力,但它还不算是飞得最远的鸟。 

  习惯于过白昼生活的一种鸥,叫做白腰燕鸥,当南极黑夜降临时,便飞往遥远的北极,因为此时北极正是白昼,每年6月它们在北极附近的地区产卵、育雏,一到8月份,就带着雏鸟出发纵贯地球,于12月末到达南极附近,一直逗留到下一年的3月初。这段时间,北极正笼罩在黑夜之中,而南极又出现白昼,它们在地球的两极之间往返飞行,每年平均要远飞35000千米,这该是最遥远的距离了。因为这种鸟总是生活在日不落的地方,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白昼鸟”。 

 


郑作新院士鸟类科普文集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
如何像鸟儿一样自由地飞翔?2008-07-17
农林的益鸟和害鸟2009-06-03
喷气式飞行背包2008-07-31
喷气式飞行背包2008-07-31
喷气式飞行背包2008-07-31
热气球是怎样飞行的2007-12-06
沙尘弥漫难飞行2007-08-08
节能折翼飞行器2007-07-28
美国节能飞行器试飞成功(图)2007-07-28
鸟类飞行速度不单取决于体型大小2007-07-19
 本栏目更多内容
鸟类的环志2009-06-03
我国第一次爱鸟周2009-06-03
关于保护候鸟的谈话2009-06-03
我国候鸟的迁徙2009-06-03
鸟害的防治2009-06-03
麻雀的功过和我的证词2009-06-03
谈麻雀对农业的益害2009-06-03
草原害鼠2009-06-03
关于鸟兽益害问题的商榷2009-06-03
功不可没的卫士2009-06-0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