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个性与心理和谐
2013-05-22 | 阅:  转:  |  分享 
  
个性与心理和谐(摘编)

不同的个性是人类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适应自然与社会环境的产物。

哪种个性类型的人不容易实现心理和谐呢?结合多年的经验,我认为,容易出现心理障碍、表现为心理不和谐的人,是极端内向与极端外向的人。这里要准确把握“极端”的概念,它不包括一般内向与外向的人。极端内向者缄默、孤独、回避社交;极端外向者话多、爱热闹、坐不住。同时,他们又多是情绪很不稳定的人,喜怒无常;或者是易冲动、充满敌意、冷酷。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多数中国人比较内向,含蓄,守规矩,求稳定,保平安,行中庸之道,自制能力较强,个性的发展受到较多的约束,因而我国冲动性格较为少见,青少年犯罪率也比西方一些国家低。但另一方面,个性的压抑造就多种内向与被动的特殊个性,推迟了青年自立的时间。

个性有显著的年龄差异与性别差异。根据个性特征的差异,女性选择幼教、护士为职业,与母性的抚幼本能有机结合,容易实现爱岗敬业与心理和谐。而在一些专科医院(如精神科的男病房),要求配备若干男护士,在读与在岗的男护士容易表现得不安心,达不到心理和谐。因工作需要,从事安保、物流等职业的女性工作者也会遇到生理上不适应、心理上不和谐的现象。很多社区组织离退休老人参加关心下一代的工作,老年人与幼儿园、小学校的孩子联欢,讲故事,从而达到一种互补的心理和谐。

研究证实,容易实现心理和谐的,首先是具有“大五”人格类型中“随和性”的人。他们性格温和,易于合作共事,平易近人,人际关系比较和谐。他们的共情能力强,或者说情商高,能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能感受别人的难处,容忍别人的缺点与错误。他们在家庭与工作单位中普遍受到欢迎。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一个人的命运成败,另一半决定于他的才能、智商与后天的努力。“大五”人格类型中的“尽责性”与“随和性”,在公司职员招聘与人才选拔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虽然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但人为万物之灵,很少有学不会的东西。社交技能与改善人际关系的技能是可以学习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也是可以通过教育培养、调整的;全民教育的普及,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意识的提高,都可以从一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获得



献花(0)
+1
(本文系孺子牛101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