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翔 2008年7月19日
先引一则童话故事,相信“围城”内外的人都有所触动。
年轻的国王在森林里,遇到了一个美丽优雅的姑娘。国王一下子就爱上了她。她说:“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给我修一间木屋,允许我每天有一个小时独自待在里面,没有人来打扰,你也永远不要问我在里面做什么。”国王一听,欣喜若狂:“这太简单了,没问题!”
姑娘就这样跟随国王回到宫廷,开始她的王后生涯。日子一天天过去。除了每天有一个小时,她会消失,他们的生活过得美满、幸福。几年后,王后不仅给国王生了孩子,她自己也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显年轻,那美貌甚至比国王最初在森林里遇到她时还要惊人。
好奇和疑惧渐渐在国王心中生起。那神秘的一个小时到底赋予了自己的妻子什么?莫非她是巫婆,每天用一个小时炼制长生不老药?终于有一天,国王决定去看一看。他偷偷地爬上小木屋旁边的大树。等待着妻子走进木屋的时刻。
美丽的王后走进木屋,只见她,卸下身上所有的装饰——王冠、王袍、首饰,将它们摆在一旁,赤裸着身体,静静地坐在椅子上。静静地坐着。一个小时中,她什么也没做,只是静静地坐着。一个小时后,她重新将王后的服饰穿戴整齐,走出小木屋。在她的脸上,充溢着国王在森林里第一次遇到她时的那种圣洁、优雅之光。
读完故事,我以为,不论男女,都应该学会卸下责任,卸下面具,跟自己有一个独处的时间,哪怕只十分钟的安静——让内心沉淀——在佛教界叫:“坐禅”。
眼下,佛教正越来越被日本年轻一代重新看好,他们把在佛像前坐禅以表示对佛教虔诚的做法,视为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接触佛教过程中感觉到可以治愈自己在现代社会中非常疲惫的心灵。日本武库川女子大学的藤本宪一教授说,“现在的年轻人在追求饮食、美容和健康时,首先重视佛教的坐禅、呼吸法、绝食和吃素等方法,而后才是渐渐向佛教思想方面转化。” 许多人都希望将“带有浓厚寺院气氛的生活”,作为自己新生活的开始。未来的日子里一定会有双手牵着我不松开,我期待重返普陀,祈祷把自己的一颗凡心留下,洗尽铅华,再回到人世情爱间。围城内外,彼此都需要一小块隐秘,这,也算是 “木屋”情结吧。
日子在悠闲中已入秋。飘渺的烟雾载着云梦般的世事远去,无影亦无痕。回想那年重返普陀紫竹林,烧香的人带着一颗很窄的心来了,在匆忙间,将灵魂藏在这个有莲花的角落,又飘忽的离去。幻化一身的仙风道骨,归卧深山古刹栽种菩提-——隐山居士的超脱令人赞叹,然而走在红尘世间,熙熙攘攘中潜心修行更为可贵!——境由心生,听过吧?不一定非要在僧人颂晚课时也跪在旁边的蒲团上倾听,同他们一起朝拜庄严慈悲的佛主。
普陀的午后,静谧清凉,我偶然间经过僧房,门虚掩着,我不敢推门,因为此处为僧门净地,也因为我是个凡俗的女子。想象中清心的僧人过着一种简单的生活。摆放一张木床,木桌上摊开一卷经书,一方木鱼,一盅茶,一盏香油灯?抑或是在墙壁上斜挂一管箫,在窗下横放一把绿绮琴?房内一定还溢满清幽的檀香味。我由此联想到 ———
所有人心灵的门扉其实都是虚掩着的,而推开那重门的人就是有缘人。我相信姻缘宿命,只是我今生的那扇门扉,又将会是谁来轻叩?
但我必知晓:当怒放的佛光洒在身上时,我便可以带着一颗轻松的心去飞翔。
云梦般的往事随着莲荷静静地舒展,曾经在生命里驻足的人和事,美丽又凄婉,无端的来去,留下一地碎了已成水的年华。说聚散谁人定,离合总关情。他有他的仙缘,我有我的宿命,一生一世隔界。
也许该换一种平静的心情,期待某日小桥初见面,在月光下与一个身影对望——遇见相知情无限,执手相看两不厌。以风的姿态做一次轻灵的流转,那时山也寂寞,水也无言。而我依旧端坐如莲,听天地间起落的声势。那样就不会错过落花流水的美丽,不会忘记流逝的岁岁年年。
我知道,今生会有一个与我同老的人,在幽深的庭院候了我千年。会有那么一个人,赶长长的夜路,为我压好被角,吻去我挂在长睫毛上的泪珠。
掩窗,满室流莹的芬芳,我心已许终不变。
红尘如泥,我希望能是尘世中一朵素洁淡白的莲:
“娉婷仙子展娇颜,碧水清潭默默香。
——夏日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