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消息】都是“精英”教育惹的祸!

 灵魂出窍KKK 2013-05-22
近20天来,玩“失踪”的尹日强成了“媒体明星”,长沙、广州、深圳、香港各大媒体都竞相报道,即使在他回到长沙以后,仍旧深挖猛追,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为什么一个20来岁的大学生,会成为媒体的焦点?看点究竟在哪里?

  先看看尹日强“失踪”的经过吧。他是2005年被湖南一所名校保送到香港科技大学读书的优等生,按规定,每年寒暑假,都必须到香港出入境管理处办理相关手续。今年暑假,尹日强偏偏把这个最重要的事儿给忘了,回家后又不敢跟父母说实话。开学了,就懵懵懂懂地跟着同学去了深圳。到罗湖口岸时,知道自己过不了关,便躲进了网吧,对自己该如何处理迫在眉睫的出入境一事,既不会寻求解决之道,也不会寻求社会帮助,终日不知所措,只是“一直在网吧呆着看喜欢的军事论坛”,困了蜷缩着迷糊一会,饿了随便填饱肚子打发。这一看就是整整半个月,浑然不知满世界都在找他!

    能够被保送上香港科技大学,接受人人羡慕的“精英”教育,该是内陆学子中的翘楚,而且,还是个大三学生!这个年龄段的人,该叫成年人,还称他孩子,至少在生理年龄上,是不妥当的。然而他的所作所为,表现出的心智则是个不折不扣的懵懂孩童!

  原来,这就是看点!就是我们的思考聚焦的中心!

  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精英”坯子又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考察尹日强的履历,可以知道,他是湖南浏阳人,中学时就被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送到远离家乡的省会长沙的一所名校读书。正合乎时下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群体的普遍认知:从孩子一出生起就必须开始“精英教育”,即让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学校;在中学或大学阶段就留学海外。以为只要读好书,就能成为“精英”,至于杨澜在所主持的“南山倍慧,天下女人”节目里倡导的素质教育,什么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健全学生的人格,让受教育者在精神、心理、技能等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都见鬼去吧,只要学业成绩优秀就行!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能指望他成为“精英”,成为国家栋梁吗?

  恰好,手头有一则新闻,是9月17日黑龙江晨报发的。大意说,吉林母亲王玉辉为了让孩子成为“精英”,千方百计地选择优异的学习环境,4年时间里,迁徙了长春、北京、杭州3座城市,7次搬家,用行动演绎了一个“现代孟母”的故事。

  我们的社会需要“精英”,因此,家长努力地把孩子培养成“精英”,可以理解,但是,我们千万别曲解了“精英”的含义。所谓“精英”,不仅仅学业成绩优异,更重要的是有着对社会有着深厚的人文关怀,对民众有着悲悯情怀,是时代的弄潮儿,能够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英雄,处理任何事件,都能居高临下,游刃有余,而不是仅仅指望“精英”教育培养出来的书呆子!把培养“精英”的任务完全交托给名校,而在生活起居方面大包大揽,对综合素质不闻不问,纯为缘木求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