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个人知识管理的基本概念
2013-05-23 | 阅:  转:  |  分享 
  
个人知识管理这一概念,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国外研究方面,美国的密西根大学的PaulA.Dorsey教授提出:“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这些技能是在21世纪进行知识工作所必需的。”[1]他概括和定义了7项核心个人知识管理技能:信息检索、信息评估、信息组织、信息表达、信息安全、信息协同。



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大学安德逊工商管理学院的Frand和Hixon(1999)研究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概念框架,指个人组织和集中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使其成为我们知识基础的一部分。它还提供某种将散乱的信息片段转化为可以系统性应用的东西的(个人)战略,并以此扩展我们的个人知识。”[2]另外他们认为个人知识的拓展,个人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也都属于个人知识管理的范畴。Frand已经在他们的MBA课程中列入了采用PKM概念来说明信息与知识管理的实践活动。然而Frand是透过企业组织的知识流程来说明PKM的概念的,当关注一般性的“个人知识管理”时,从组织知识生产流程的观点来解读并不是很适合。



Hyams(2000)则从更为宽泛的角度诠释了个人知识管理的含义,除了上述Dorsey所描述的信息方面的内容外,还包括时间管理和组织性工作等方面的技能,具体包括:时间控制,保持工作空间舒适度,快速阅读、备注和研究,备案和文档管理,有效信息甄别,有目的的写作,知识/信息处理设施的使用,知识/信息过滤技能等[3]。



Skyrme(1999)从经验方面对个人知识管理战略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描述,包括以下内容:[4]



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

制定一个(知识)获取战略

设定信息的优先级,确定哪些信息可以丢弃,哪些信息可以收取

确定如何和何时处理手上的信息

为需要归档和保存的知识建立规范

创建个人的文件系统,可以兼顾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其它知识活动

为不同用途建立信息目录(书签)和索引

经常评估/评价所存储信息和目录的价值



根据Wikipedia[5]百科全书的定义,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KM)和个人信息管理(PIM)两者结合而产生的一个概念。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帮助个人提高工作效率,关注的对象是个体,其目标是使个人在组织中取得更好的表现。这个定义可以用公式表示为:PKM=KM+PIM。



国内研究方面,赖纯胜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自我管理的一部分,面对着当今异常大量的多学科的而且正在不断地进行快速更新的知识,个人在进行知识学习时应结合自身的长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念,进行人生的规划,以此为基础,对知识进行合理性的选择和取舍;并时刻保持心思的警觉,快速地吸收有用的知识,及时地清理过时的知识,同时坚决拒绝其他不太相关的知识的诱惑。



孔德超认为个人知识管理包括三层含义:其一,对个人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管理;其二,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新知识,吸取和借鉴别人的经验、优点和长处,弥补自身思维和知识缺陷,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特色;其三,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观点和思想再加上别人的思想精华,去伪存真,实现隐含知识的显性化,激发创新出新的知识。[6]



张洪彬认为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就是分析我们拥有什么知识,怎样获取知识,结构化这些知识,适时地调动这些知识来完成我们的目标,同时个人知识管理也包含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创造知识;也有人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个人知识整理的方法,透过有效的知识管理,协助知识工作者整合各种资源,在信息工具的协助下,让原本简单的资料,变成具备更多价值的信息或是知识的过程。[7]



任密迎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帮助个人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提升工作效率,提高个人竞争力的一种管理方法。进一步说,个人知识管理是每个知识工作者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提高自己的有效手段。通过个人知识管理,让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信息变成更多有价值的知识,从而最终利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8]



中国知识管理中心的田志刚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每个知识工作者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提高自己的有力手段。通过个人知识管理,让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多价值的知识,提升工作效率,从而最终利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9]。



国内外关于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多达数十种,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



(1)统筹的定义:将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2)概念层面的定义:将个人知识管理看作逻辑概念层面的技巧和方法,个人利用这些技巧和方法组织和集中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使其成为个人知识基础的组成部分。

(3)实际操作层面的定义:将个人知识管理看作实际操作层面的技巧和方法,重点研究知识管理所涉及的过程。



本文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系统框架,将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方面面纳入其中,因此在上述观点及分类中倾向于认同统筹的定义。其中Dorsey教授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中指出个人知识管理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并且有一套独特的技巧与方法。这种认识相对于其他定义来说已经比较全面。但笔者认为是认为这个定义对个人知识管理内涵的揭示仍然不够。个人知识管理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涉及到个人意识、管理理念、现代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只有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个人知识管理顺利开展。因此,笔者以Dorsey教授的定义为基础,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给出如下定义:



个人知识管理是指知识工作者以提高个人竞争力为目的,借鉴组织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在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协助下,让原本简单的数据或信息,变成具备更多价值的知识或智慧的过程。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包括知识发现、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利用和知识创新五项连续的知识活动,这些活动会受到个人的心智模式、愿景规划、知识能力、知识背景和知识环境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同时,个人知识管理活动也会反作用于个人知识管理相关因素。
献花(0)
+1
(本文系市场营销22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