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殿堂式的建筑:“世德堂”的基本结构还是客家半圆形的围龙屋造型,分三围。可惜,大门前面的月池不见了,或许是后来人为填平的吧。但是,“世德堂”与一般的围龙屋造型有所区别,门厅、中堂和上堂屋瓦下面均用木头镶拱起来,成为“三堂不见瓦”的殿堂式建筑;大门的楼梯有7级,进去至大堂门前有一段甬道,这些都是建筑设计者的精心之作。 2、群落式的设计:“世德堂”内,有几个数字让人很惊讶的,它有72个天井,24个门楼,200多间房子,最多时整幢房子可住56家人。这种设计庞大、造型精巧和气势雄伟的建筑是很少见的,置身其中,让我们想起红楼梦里的“大观园”,热闹而冷酷, 高贵而威严。 ![]() ![]() 5、陪衬建筑“花园楼”:在“世德堂”的围龙外后面,有一座反方向的围龙屋,叫“花园楼”。据介绍说,这是当时为了给“世德堂”作后花园之用的,它的设计也很奇特。原来,它是在建筑“世德堂”之初就设计好的了,为了陪衬“世德堂”的正方向的围龙结构,“花园楼”只好反围龙,也就是它的外墙是凹进去的弧线形状,与前面“世德堂”的凸形围龙刚好相吻合, “世德堂”就象一朵争妍斗艳的红花,而“花园楼”则为一片衬托红花的绿叶,相互映衬,相互支撑,天衣无缝。这在客家民居建筑史上也是罕见的! 6、古井幽深,甜泉沁脾:“世德堂”有一眼建屋时挖的古井,迄今有300多年了,高出地面约一米的圆圆的井栏是用明代青石垒的,井唇留下了一道道打水时绳子的勒痕,象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脸上的皱纹,深浅不一,这无疑是历史的记忆,生活的烙印,这也是“世德堂”风雨几百年的最好见证!我亲自用井桶打了一桶水,喝着清甜的井水,仿佛回到了遥远、古老的明代…… 这便是我眼中的“世德堂”——神秘而奇特,豪放而细腻,富贵而高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