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二十岁那年在博物馆作讲解员,我的同事多是漂亮的女孩子。一天,女孩子A向我讲起她数次遇到马路求爱者的经历,谈吐间透露出得意。A还神秘兮兮地对我说:“B(另一个女孩儿)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那语气与神态是怜悯的。
十多年后的今天我才真正读懂了A当年讲述时的心态。虽然她拒绝了每一个马路求爱者,但内心是窃喜的,因为她女性的魅力受到了肯定。这种对男性肯定的需要,从青春期开始便在女孩子的心中扎根了。 青春期的到来,对于男孩子和女孩子是同等重要而结果不同的。男孩子被告知,他们将成为男人了,要担负重要的使命;女孩子被告知,她们成为女人了,需要面对女性所面对的一切,而这一切,我们已经知道多是负面的了。女孩子的自然本性受到抑制,女性弱人一畴的概念一点点侵入心灵深处,此前她们是自主的,而此后她们是被动的了。 甚至对于身体的变化,女孩子和男孩子的自我感受与评价也是不同的。我是六十年代晚期出生的,我进入青春期的时候,正值八十年代初。记得十二三岁时的一天,小便后第一次注意到自己的阴茎有了很大的成长,一种莫名的喜悦与自豪感涌上心头。阴毛的出现也使我意识到自己是大人了。 然而,我同龄的女孩子们肯定有不同的感受。记得班里淘气的男孩子曾嘲笑某个女生的胸部太“鼓”了,而绝大多数的女生都看不出胸部的任何变化,不是没有变化,而是她们通过着装将这种变化掩盖了。更多的女孩子开始佝着肩走路,为了不让别人发现乳房的变化,她们可能会付出驼背的代价。青春期身材的变化,使女孩子们害羞,而月经初潮带来的则是恐惧。这便是两性在进入青春期时不同的自我评价:男性感到骄傲,女性感到羞愧。男性威望越来越显现出来了。 在这个春心萌动的季节里,女孩子们开始梦想男人。我们的文化通过各种渠道强化着女性依赖男性的概念,她们无需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只需将幸福寄托在男人身上,于是,是否能够受到男人的爱恋便显得格外重要。寻求恋人,有时是在找保护人,所谓“一生的幸福”便是如此。男孩子们也梦想女人,但女人从来不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他们被告知:“好男儿志在四方。” 我便不难理解女孩儿A的得意了。马路求爱是对女性魅力的最大嘉奖,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子们留恋于镜前的时光,正是幻想男性对她们投以热烈注目的时候。恋爱时期的女孩子们,相互间存在着隐秘的竞争,她们表面上可能亲密无间,却会因为某个女孩儿获得男性太多的青睐而疏远她,因为,这意味着对其他人女性魅力的否定。 尽快有男朋友,对恋爱期的女孩子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哪个女孩子到二十岁还没有追求者,她自己便会感到危机四伏。表面看是对恋爱、亲密关系的渴望,实质是对归属感、安全感的渴望,因为爱情与婚姻已被看作女性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了。即使是拥有大志向,并且努力有所建树的女孩子,恋爱也不可避免地使她们将更多的情感与精力转入到爱情中,从而疏忽了她们的事业。但是男人绝不会如此,事业永远是他们最重要的。 所有这一切都是父权文化造成的,对于男人和女人来讲都是一种不幸。 其实马路求爱本身也是父权文化的产物,很少有哪个马路追求者是女性。男人总是充当性的主动者、进攻者,女性永远是等待者,等待一个带给她安全的男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