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6000亩水面给南湖荡 将与明朝时水面相当

 苏迷 2013-05-24

  在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中,一些南湖荡渔民的渔塘将被拆除。□记者 蒋丽英 摄

  □苏报记者 蒋丽英 商中尧

  116户渔民上岸为生态“让湖”

  5月21日中午,渔民沈永祥收起了在南湖荡中养殖的最后一网鱼。沈永祥在南湖荡中养鱼已经有二三十年了,随着南湖荡生态湿地修复工程的逐步开展,他与沿湖的另外115户渔民一起,彻底洗脚上岸,住进了高层公寓。

  被抽干了水的鱼塘露出了黑色的塘泥,留下的一些小鱼小虾在淤泥中弹跳,引来一群白鹭觅食。沈永祥承包的这片鱼塘在南湖荡大桥下面,虽然鱼塘四周的湖面早已抽干,开始进行清淤工程,但是这片水域水比较深,且考虑到渔民的利益,一直到推土机开近,沈永祥才彻底清理鱼塘。

  过秤后,白花花的鲢鱼、白鱼、鳊鱼等水产被早已等在岸上的鱼贩子放入氧箱中,直接用卡车运走。“我们南湖荡水质好,出产的大鳊鱼3斤一条算是小个子,这些鳊鱼在上海市场上供不应求。”沈永祥说。

  南湖荡相传明朝为无锡华太师所有,故原名华荡。当时南湖荡总面积为4.76平方公里,约7000亩左右,且湖内小岛星罗棋布,约有376个荒滩小岛,芦苇、湖草丛生,大量鸟类在此栖息,冬季野鸭成群来此觅食。上世纪60年代,由于血吸病防治工作的需要筑圩围垦,以降低湖泊水位,将湖滩小岛垦种成田,部分开挖鱼池;到上世纪70-90年代,由于侵占湖面,围堤养殖,造成大量池塘,导致南湖荡现在的湖面面积只有2.29平方公里,约3400亩左右。

  从2009年开始,常熟市开始启动南湖荡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拆除养殖围堤也是修复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沈永祥的鱼塘占据了大约20亩左右的湖面,在一期工程的范围内,也成为拆除的对象之一。

  等待生态修复的南湖荡。

  4.1平方公里核心区设置五大功能区

  “让这116户渔民上岸,光补偿渔具、网围这一项,就花了5000多万元,有大小船只500多条。”蒋国华是常熟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从2009年开始负责南湖荡修复工程。身为练塘人,蒋国华从20多岁担任村书记开始,几十年来他工作的地区一直在南湖荡两岸,其管辖的范围也一直绕着农业、水利转圈,沿湖两岸的渔民他每个都叫得出名字。

  在他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还没有抽干水、开始清淤的二期工程范围内的一段湖面边。从地图上看,这段湖面处于南湖荡最宽的水域位置,水面最宽有500米左右。两岸密布的围网向湖中延伸,占据了湖面的大半,只剩下1000米左右长的一条水道。

  这处水面与沈永祥鱼塘所在的湖面一起构成了此次南湖荡修复工程的核心区域,总面积为4.1平方公里。蒋国华告诉记者,修复工程包含了环湖生态廊道、湖岸形态调整、退渔还湖、湖底清淤、绿化美化、湿地修复、湖体景观营造、乡村观光休闲等,“目前已经完成区内116户、485名失水渔民的补偿安置工作,正在实施湖面内所有围网网簖、龙梢的拆除工作。从建国以来,南湖荡就没有清淤过,目前正在实施的清淤一期工程范围内,最深的淤泥有1米多,平均也有80厘米深,一期清淤工程目前已经完成了90%。同时正在实施的工程是全长9公里的环湖生态廊道,廊道将在核心区的两头分别建一座11孔和7孔的拱桥,并建两条苏虞张公路的下穿隧道,年底贯通。在清淤中,配合岸线 调整,拓展湖面宽度,调整后的湖面将由原来的2.3平方公里扩展至3.2平方公里,清出的淤泥将新筑岛屿4个,岛屿面积由原来的0.05平方公里增加到0.28平方公里。”除此以外,在规划中,4.1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内还设置了翠岛飞鹭、百果寻香、深幽绿野、琴川渔鼓、湖烟深森等五大功能区,从而形成生态湿地、休闲体验、景观设施配套及现代农村农业示范于一体的自然生态湿地。
 南湖荡生态带动效益已开始显现

  作为南湖荡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的规划者,安树青既是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教授,同时也是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的院长,他在湿地研究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在多次勘查南湖荡的地理、生物、自然环境、人居等情况后,他将“原生态湿地、原真性乡野”作为修复工程的定位。

  安树青解释,所谓“原生态、原真性”,就是在地形塑造、水系布置、交通流线、建筑线性等方面均以自然、灵动、诗意为目标,并从生态、乡土、景观、休闲四个局面来规划南湖荡湿地。具体到工程方面,就是采取最小工程量及干扰最小化的原则,在充分尊重湿地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全区的水系整理,合理挖方、填方,尽可能地降低工程投资;另外,充分利用地形自然排水所形成的水面,提供多种园林用途,尽量使在场地内挖出的土方量现场消耗,降低外运土方量。现有鱼塘围埂拆除后,挖出的土方可就近填土筑成高约1米的百果园,从而营造出部分地区地形起伏的视觉美感;而南湖荡南部地区比较平坦,则可采用种植高大的落羽杉、池衫等亲水性较强的植物,使得景观更加丰富多样。

  南湖荡湿地还没有最终成型,周边的乡镇已经感觉到了湿地带来的巨大的生态效益。蒋国华说,南湖荡整体水体平均能达到地表四类水标准,局部地区能达到地表三类水标准,这归功于南湖荡上游来自于望虞河的清水,且周边污染企业较少,南湖荡也成为连接望虞河和元和塘的一条清水通道,“在修复工程中,彻底清淤和拆除围网还将进一步提高南湖荡的整体水质。修复后的南湖荡,将还给它6000亩水面,几乎增加了一倍的面积。湿地内除少数的服务配套用房之外,不搞任何房地产开发,但是湿地周边的地价会带动起来。”
【工程概况】

    十万亩湿地建设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重功能,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我市湿地资源非常丰富,但保护和恢复的任务也十分艰巨,为实现全市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计划恢复湿地面积十万亩,通过5-8年的努力,力争把苏州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湿地群城市”,计划总投资278.15亿元。2013年计划建设虎丘、长江、太湖等一批湿地公园,投资104.05亿元。

  【工程现场】

  常熟南湖荡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围垦和养殖不停地“蚕食”着南湖荡的水面。从2009年开始,常熟开始启动南湖荡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提出要把6000亩水面还给南湖荡,重塑“原生态湿地、原真性乡野”。修复后的南湖荡,水面面积将与明朝时所拥有的水面不相上下。

  【声音】

  城市间的一方 原生态湿地

  “常熟经济比较发达,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也比较强。南湖荡湿地与常熟目前的尚湖和昆承湖湿地有所不同,后两者一为精巧、秀气的城市型公园,一为运动型休闲地,而南湖荡在空间上与城市距离较远,还处于原汁原味的纯农村。鉴于这样的现状,经过生态修复后的南湖荡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自然环境是上世纪60年代,人文环境是现代,基础设施规划是未来,成为城市之间的一方原生态湿地。”———安树青(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