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韵江南 6 江南水乡寻梦——乌镇遐思

 笑熬浆糊糊 2013-05-25

多年前看过黄磊导演的一部电视剧《似水年华》,从那时起就时常在我梦中萦绕,徘徊不去。那如诗如歌如梦如画的水乡,令我那么心驰神往。这次借着苏 州开会之际终于成行。不到一个钟头的车程,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急不可待地想跨进那梦里的境界。终于乌镇的牌坊跳进我的眼帘,司机向我们介绍乌镇景区分为东西两处,东栅较小西栅梢大, 东栅较老西栅略新,于是我们首先来到西栅。出现在眼前的是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的江南水乡。极目远望,水阁、木桥,石板巷、雕花 檐,白墙黑瓦、柳荫花香,河水缓缓流、小船慢慢行;构成一幅祥和悠然的画卷,散发着小桥、流水、人家独具的韵味,呈现出千年的空间魅力。

乌镇终于到了

DSC07416

水乡

DSC07420

河街

DSC07441

DSC07443

鲜花

DSC07424

乌镇这个有着两千多年的小镇,古旧、清净、安详而且幽静。 其水连镇、镇依水,水镇一体,韵意悠悠。早晨的河面上飘浮着一片漫漫轻雾,一艘无人的空船轻轻在小河上漂着,似乎装载着难以言述的故事。我们漫步在静悄悄 的街面,用眼、用心、用感觉倾听小镇的故事。与我同行的是朋友的父母从北方来,老太太腿脚不好,我也因而不能瞎逛,耐着性子陪着他们慢慢前行。但不时我也 会告诉他们慢慢走不用等我,我自会追上。然后便爬高走低,探寻乌镇的秘密,聆听乌镇的故事。街边有一座民俗馆介绍乌镇的与民风民俗。乌镇源远流 长,最早可追溯到7000年 前的新石器年代。春秋时期吴国在此地屯兵抗越,唐时乌镇已作为“镇”行政单位存在。古老的乌镇有着许多古老的民俗民风,例如贺岁拜年、元宵走桥、中元河灯 等等,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立夏称人。立夏之日的午后,男女老少架起大称相互称量体重。要知道那时使用的都是杆秤,可不比现在,站在上面就好。那时全凭一只 手,将坐在筐里的人提起,不是大力士恐怕干不了此活。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刚将称人的照片删除,十分后悔。但转念一想,能看懂中文而此对此类文章感兴趣的人恐怕都曾见过杆秤,没有照片也罢。

满载故事的小船

DSC07442

我们招来小船,沿着河街慢慢行。这使我想起威尼斯的gondola, 二者之间颇有异曲同工之趣味。上船之前,卖船票的工作人员建议我们先坐船到小镇尽头再向回走,这样船夫可为我们介绍两岸的建筑,上岸后便可细细参观。无奈 我们的船夫寡言少语并不开口,问他也是一问三不知,我们只好凭着自己的想象辨认一路风景。船缓缓向前,经过无数大大小小的桥梁。桥是水乡古镇不可或缺的,据说乌镇历史上桥梁最多时有120多座,真可谓“百步一桥”。桥的形态也是各异,有木桥、石桥、廊桥、还有桥里桥。船至白莲塔下,我们的水上航行到了终点。前面是大运河,乌镇的河水原本通向那里,如今一条长堤分隔两水,挡住了行船也挡住了视线。我上岸登塔,站在高高的白莲塔上,这才看清了运河秀美的身影。

石拱桥

DSC07446

石板桥

DSC07551

木桥

DSC07580

廊桥

DSC07465

桥中桥 两座石桥垂直相傍,因能从桥洞中看到另一座桥而得名

DSC07460

逢源桥  现为酒店私有不对外开放

DSC07548

雨读桥  又称白果树桥始建年代无考,清乾隆十五年重建

DSC07559

甚至还有作为市场 的桥

DSC07439

白莲塔,原称金莲塔、西宝塔,建于宋代崇宁年间,吴元年(公元1363年)兵毁。明嘉靖、万历、崇祯年间三次重修。康熙四十二年(1763年)塔身倾斜,乾隆年间又修,同治七年(1868年)倾颓。现在我们所见的白莲塔是2005年重建。

DSC07489

乌镇西市河水通向大运河,如今为一坝所拦

DSC07476

运河中船来船往好不热闹

DSC07474

运河边小屋比邻无比温馨

DSC07472

下船后,我们便沿着小街慢慢行走。我心中惦记着电视剧中故事的发生地东山书院,到处寻找它的踪影。找到的却是这座昭明书院,没有沉甸甸的楠木大门,没有雕梁画栋的楼阁,更没有散发着少许霉味的古书。穿过门楼只是一片空地,中间矗立着一座明万历年间的石牌坊,上书“六朝遗胜”和“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原来东山书院只是剧中杜撰出来的,真实存在的是这座昭明书院。

昭明书院,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梁朝的太子萧统曾在乌镇筑馆读书多年,并编撰了《昭明文选》,是第一部诗文总集,对文坛影响极大,是当时文人必读必考之著作

DSC07562

六朝遗胜,为明朝万历年间,乌镇同知全廷训所建

DSC07567

一路沿着河边漫步,沉浸在这个千年古镇古色古香的气氛中。一个个小店保留着当年的韵味,草木本色染坊飘舞着片片蓝印花布,亦昌制坊铁锅铮铮,叙昌酱园美食 飘香,徐家画院画作精美,老恒益堂药香四溢。一路走来,仿佛回到一个古老的年代。跨过小桥来到街对面,眼前出现的则是另一副景象,一排排餐桌椅摆在露天, 一对老外坐在河边悠闲地享受着小镇美好的早晨;身后是挂满高脚杯的酒吧,屋前几个时尚青年在逛街;给古色古香的小街增添了活力,一下把人又拉回到二十一世 纪。

花布飘飘,蓝印花布俗称石灰拷花布或拷花蓝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精品,用棉线纺织、黄豆粉刮浆、蓝草汁印花,纯粹手工制造

DSC07432

裕兴布行

DSC07495

裕源泰鞋庄

DSC07493

本草乌茶

DSC07497

恒益药号,店铺为费氏费家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78-1908年)。1929年西栅失火被毁,重建后租给归姓商人开设恒益堂中药铺

DSC07502

恒泰箍桶店

DSC07520

徐昌酩画院,徐家厅为徐氏老宅,曾为米铺,现展出乌镇籍画家徐昌酩的画作和收藏

DSC07521

河这边的露天餐馆

DSC07490

老外

DSC07549

酒吧

DSC07542

时尚男女又将我们带回到二十一世纪

DSC07543

转身进入乌镇大剧院,说书场里坐满了人,人们喝着茶,聊着天等待着说书的开始。我很喜爱苏州评弹,看看时间还有10分钟开始,便坐下来耐心等候。终于开场了,一男一女走上舞台开始了说唱,唱的是弹词开篇《插金凤》。两人唱得字正腔圆、激情四射,让人不知不觉陶醉其中,尽管我一句没听懂。

乌镇大剧院,剧院里有水上舞台,地方戏曲说书场,以及怀旧的黑白露天电影,旧时的娱乐仍有着迷人的地方

DSC07517

DSC07514

DSC07515

书场出来我们继续漫步,乌镇虽历经20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梁、柱、门、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当地的居民至今仍住在这些老房子里。在这里,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 

巴家厅,著名中医巴心孚的故宅,始建年不详

重脊高檐

DSC07544

临河水阁

DSC07470

有多少故事隐匿在这古朴、幽深的小巷中

DSC07518

从西栅出来,我们来到东栅。东栅建于2001年,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很快成为古镇旅游胜地。这里有香山堂药店、三白酒坊等百年老店, 也有矛盾故居、立志书院等近代名人生活和读书的地方。然而如今的东栅少了当初的宁静,多了熙熙攘攘游客的喧哗。一进东栅大门,小桥流水的岸边突丌树立着一 个巨大的帐篷,里面全是一个个小商品摊位和嘈杂的人群,将美丽的江南小镇风景破坏殆尽。我有点庆幸先去了西栅,否则看到这些对乌镇的一腔热情会瞬间转化为无比失望。转身拐进后面僻静的小街,一下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人声渐渐远去,这里倒是十分幽静。

石板小路,古旧木屋,还有清清河水和弯弯的小桥,仿佛都在提示着一种情致,一种氛围、一种韵意。漫步在这样一个古朴、幽深的小街上,时常会使人产生时空的错觉,不能不使人陷入无限的遐思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