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祝嘉:书学格言

 昵称4126423 2013-05-26

祝嘉:书学格言

2013-5-26 08:38| 发布者: 书法屋| 查看: 35| 评论: 0

摘要: 祝嘉:书学格言图为:祝嘉先生书法作品序言 民国乙十二年冬,予草书学,选书学格言百余则,约万言,附于后,意在取其简要,不以赡博为贵也。二十六年夏,成愚a书话一卷,以伸予说,终以为M陋,未足以登大雅之堂也。 ...
祝嘉:书学格言


图为:祝嘉先生书法作品



序言

    民国乙十二年冬,予草书学,选书学格言百余则,约万言,附于后,意在取其简要,不以赡博为贵也。二十六年夏,成愚a书话一卷,以伸予说,终以为M陋,未足以登大雅之堂也。三十年秋,编书学史,引用书目,计五百余种,所见历代书家之名言较多,遂有不厌求详。广为哀辑之意。今年秋,以一月之余暇成之,约得五万言,上自汉魏,下迄清末,于书学之微言精义,网罗殆尽,分为执笔、临书、运笔、结构、文具、杂事六类,昔张彦远撰历代名画记及法书要录,自云得此二书,则书画之事毕矣。法书要录,所录至唐代止,本书则直至清末,庶儿可补其所不足矣。然以轮扁之说,则此亦书家之糟粕耳。以武穆之说,则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虽多奚为,是予此举,得不泰多事乎?虽然,书学之妙悟,固有不能以语言文字形容者,顾妙悟又何从来乎?孔子读易,至于韦编三绝,古人谋元帅,必曰说礼乐而敦诗书。杜子美论诗,亦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则知轮扁武穆亦从积学中来也。不学者能有是说乎?是编学书者以为津逮,熟读深思,抱其精华,弃其糟粕,神而明之,亦不难与占人争一席地也。此予辑是书之旨也。

执笔

(一)

真书去笔头一寸二分,行书去笔头二寸一分。(卫夫人执笔法)

(二)

    大凡学书,指欲实,掌欲虚,管欲直,心欲圆。又曰,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次实指,指实则筋均平,次虚掌,掌虚则运用便易。(冯简缘云:“管直则心圆。”)(唐太宗论执笔法)

(三)

虚拳直腕,指齐掌虚。(欧阳询书法)

(四)

    笔长不过六寸,提管不过三寸;一真、二行、三草,指实拳虚。
(虞世南笔髓)


(五)
    置笔于大指中节前,居动静之际,以头指齐中指。兼助为力,指自然实,掌自然虚,虽执之使齐,必须用之自在。今人皆置笔当大指节,碍于转动,而指塞掌,绝其势力。况执之愈急,则愈滞不通,纵用之规矩,无以施为也。(徐涛笔法)

(六)

    执笔亦有法,若执笔浅而坚,掣打劲利,掣三寸而一寸著纸,势有余矣。若执笔轻而束,牵三寸而一寸著纸,势已尽矣,其故何也?笔在指端,则掌虚,运用适意,腾跃顿挫,生气在焉。笔居半则掌实,如枢不能转,岂能白由?既不能转运回旋,乃成棱角,笔既死矣,宁望字之生动乎?(张怀瓘执笔法)

(七)
    卢肇谓林韫曰:“子谓我书,但求其力耳。殊不知用笔之方,不在于力,笔死矣!虚掌实指,指不入掌,东西上下,何所关焉!常人云:永字八法,乃点画尔。”拘于一字,何异守株?翰林禁经云:“笔贵绕左,书尚迟涩。”此君臣之道也。大凡点画不拘拘长短远近,但勿遏其势,傅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此乃画耳,非书法也!吾昔教韩吏部,其法口拨橙,今将授子,勿妄传!推拖拈曳是也。诀尽于此,子其旨而味乎?韫加以罹戎事,笔砚多亡,终不能穷其妙,敢复传于智者。(林韫拨橙法) 来源 书法.屋,转载请保留此信息来源,谢谢合作!

(八)

    元章告伯修父子日:“以腕着纸,则笔端有指力无臂力也。”曰:“提笔亦可作小楷乎?”元章笑顾小史,索纸书其所进舫黼表,笔画端谨,字如蝇头,而位置规矩,一如大字。伯修父子,相顾叹服,因请其法。元章曰:“此无他,自今以后,每作书时,无一字不提笔,久之自熟矣。”(米芾提笔法)

(九)

    世人多写大字时,用力提笔,字愈无筋骨神气,作圆笔头如蒸饼,大可鄙笑。要须如小字,锋势备全,都无刻意做作乃佳。(米带海岳名言)

(十)

大要执之欲紧,运之欲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姜夔续书谱)

(十一)

    拨锥法,李后主得之陆希声,希声所传于警光者止五字,后主更益二字日导送,谓之七字诀。

    撅,大指骨上节下端用力,欲直如提千钧。
    压,捺食指著中节旁。来源 书法.屋:www.shufawu.com。
    钩,中指着指尖,钩笔令下。
    揭,名指着爪肉之际,揭笔令向上。
    抵,名指揭笔,中指抵住。
    导,小指引名指过右。
    送,小指送名指过左。
    右名拨钮法,拨者,笔管著中指名指尖,令圆活易转动也。橙即马橙,笔管直,则虎口闲空如马橙也,足踏马橙浅,则易出入;手执笔管浅,即易拨动也。上指法。
    枕腕,以左手枕右手腕而书之。
    提腕,肘腕著案而虚提手腕而书之。
    悬腕,悬着空中而书之,最有力。
    枕腕以书小字,提腕以书中字,悬腕以书大字。行草即须悬腕,悬腕则笔势无限,否则拘而难运。今代惟鲜于郎中善悬腕书,间之,辄螟目伸臂曰:“胆!胆!胆!”上腕法。
    撮管,以拨橙指法撮管头,大字草书宜用,书壁尤宜。
    撤管,以大指小指倒垂执管,擞三指攒之,就地书大幅屏嶂。
    捻管,以大指与中三指,捻管头书之。侧立案左,书长幅钓字。
    握管,四指中指节握管,沉着有力,书浩救榜疏,右变法。(陈绎曾翰林要诀)

(十二)

    夫善执笔则八体具,不善执笔则八体废。
    寸以内法在指掌,寸以外法兼肘腕。掌指法之常也,肘腕法之变也。魏晋间帖,掌指书也。(郑构衍极)

(十三)
    占文搐隶,同源而殊流。篆直分侧,用二而理一。自其殊者而观之,则古文而搐,摘而隶,若不可相人。自其一者而观之,则直笔圆,侧笔方,用法异,而执笔初无异也。其所以异者,遣笔用锋之差变耳。
    大抵笔直故圆,圆故长,长必瘦。侧必匾,匾故方,方必肥。瘦硬易写,肥硬难工。直笔难于肥,侧笔难于瘦,其要在于变通之。若夫执笔,则不可不直也。
    古人学书,皆用直笔;王次仲等造八分,始有侧笔。然隶书间用直笔者有之矣,未有古文摘篆而用侧笔者也。
    临池法曰:“用笔之法,以大指撅,中指敛,第二指抽,名指令掌心,虚如握卵。名指拒中指,小指拒名指,须用大指初节外置笔,令转动自在。掌指自寸以往,则势局矣:遂有覆腕悬腕运肘运臂之作。至于俯仰步武之间。随宜制变,莫不各有当然之理,故有常法焉,有变法焉。常,经也;变,权也:审于反经合经之权,则知变矣。(刘有定释衍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