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人难忘的“花名”

 海雯2 2013-05-27

让人难忘的“花名”

2012/11/20 00:00:00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明月空庭

  上学十七载,总会给同学起些“花名”,也会被同学起些花名,说来总有缘由,又或者是一时兴起的无中生有。缘由或许不必追究,而有了花名之后的日子才是那么的笑料百出、乐趣无穷。

  回想起来,小学还懵懵懂懂的,很少会给别人起花名;初中就开始爱闹爱玩了,学业又不太紧,大家经常玩在一块儿,花名就多了起来。

  初中那一班有46个人,有17个人被取了花名。第一个花名来自于粤语的变通,英语科代表叫陈敏仪,粤语读起来就像是“七蚊二”,即是“七块二”。于是“七块二”就成了她的花名,我们都不叫她陈敏仪或者英语科代表了,直接以“七块二”称呼。班上有几个男同学英语非常烂,经常交不出作业。每当“七块二”催促他们的时候,他们就耍起了段子:“帅哥,来一个西瓜吧。”“多少钱啊?”“七块二。”“美女,来一碟鸡蛋瘦肉炒米粉吧。”“多少钱啊?”“七块二。”“咋这么贵啊?我们不要啦。”如此一来,弄得“七块二”哭笑不得,只好追着他们满课室乱跑一通。

  “白面书生”的名字是不错的,叫杨哲,从遥远的陕西来。至于为何叫他“白面书生”,完全是因为他的外表问题。他那一个白皙啊,比班上任何一个女生都要白净得多,又一副瘦弱的样子,非常符合一个古代书生拥有的气质。于是,“白面书生”当之无愧了。“白面书生”多少有些怪才的潜质。他就坐在我前面,上课基本没见他认真听讲过,老是在抽屉里藏着一本小说,每天都看得不亦乐乎。而他依然能够数学拿满分,还被挑选去参加奥数竞赛,拿了个二等奖回来。语文课是班主任授课,他依然熟视无睹,可每次被叫起来回答问题时,还能答个八九不离十,于是班主任也没多大管他。有一次期末考试,他用文言文来写作文,然后以一个漂亮的满分来赢得全班的争相传阅,最后还被科主任放大贴在走廊里,供全年级的同学阅读。这事一时成了我们年级的美谈,也成了我们班最大的荣耀。

  “柴嫂”的名字来源,也是由于她外形的问题。一米七五的身高,却是一副皮包骨的嶙峋架子,整个人瘦得眼珠都有点突出来的感觉,正如那柴火干而瘪的样子,所以取之于“柴”。而后一个“嫂”字,则是因为她和同样高大的男同桌闹出了那么一点绯闻,大家就直呼“嫂”了。每当大家说起她的绯闻时,她那苍白的脸上总会飘过一丝丝害羞的红晕,然后眼珠一瞪:“你再说说看,看我揍不揍扁你。”她跑得倒是挺快,打人却是不痛的。听得多了,她就慢慢地不理睬那绯闻了,对于“柴嫂”这一称呼似乎也不那么抗拒了,渐渐地就任由大家叫。其实“柴嫂”蛮有大姐风范的,每次班上有女同学被男同学欺负了,她总会过去教训男同学一番。她还会经常买零食回来,分给大家吃。她说,她就是喜欢这种大家一起分享、其乐融融、说说笑笑的快乐时光,细腻而温馨。还真想不到“柴嫂”还有这么一颗柔软的心。对了,她还有一个文雅的名字,叫陈素琴。

  “八达通”则是绘画、唱歌、跳舞、吉他、运动、搞活动、追女孩子都通,就是学习不通;“猪肉荣”长得不像杀猪的,可大家都一直认为他就是杀猪的;“大粒麦”其实就是“大颗痣”,“麦”和“痣”粤语读音差不多,因为她姓麦,刚好嘴角有一颗大大的黑痣;“水鱼”人高马大的,但就真的是经常容易被骗被欺负;“金毛狮王”也叫“金毛玲”,在某个星期一顶着一头蓬松松的黄澄澄的头发来上课,大为惊艳,却是稍纵即逝,一节课下来就被班主任亲自带去染回了黑发,而“金毛狮王”的称号就自然落在她的身上了;还有“阿瓜”、“阿牛”、“麦乐鸡”“小强”这些五花八门的花名,说也说不完。

  也许很多年过去了,我们都会忘记某些同学的姓名,但是只要一说起花名,他们的形象就会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或许有些花名里带着歧视或不光彩的成分,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成分都被过滤掉了,剩下的都是有趣而让人回味无穷的部分。这些部分也同样如彩带般装点着我们学生时代里天真烂漫的美好回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