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话重提——香港殡仪馆观感

 月未圆书斋 2013-05-27

旧话重提——香港殡仪馆观感

        在常人看来,游记中有这样的题目,显得有些不雅:什么事不能写?偏要去写“香港殡仪馆”,是否会给人带来点晦气?
一到香港,大巴士载着我们去香港岛东北部的五星级酒店——北角海逸大酒店。
        据导游介绍,这是香港首富李嘉诚开的大酒店。李嘉诚不仅是香港首富,而且也是全球华人中第一首富,在香港有许多资产都是房产、地产、大楼、酒店、娱乐场所。在香港这块寸土如金的地方,他的资产可都是优质的,别人只能望其项背。
使大家感到惊讶的倒不是北角海逸大酒店的豪华,也不是它的客房比想象中要小得多;而是在大酒店的贴隔壁,竟然是一家殡仪馆——香港殡仪馆。
        众人暗中大呼“晦气”,有人还当场向导游“提抗议”:香港宾馆那么多,哪里不能找,非要找隔壁是一家殡仪馆的大酒店。是不是因为这种酒店里生意不好,所以价格便宜,想多赚我们的钱?
        我则问导游:是酒店先造还是殡仪馆先造?如果是酒店先造,像李嘉诚这样有钱有势者,怎么会允许在他的酒店旁建殡仪馆?而如果是殡仪馆先造,像李嘉诚这样会看风水的聪明人,又怎么会把自己的酒店建在殡仪馆隔壁?
        那个导游笑得连话也说不出来。她操着带广东口音的普遍话说:“你们都搞错了啦!李嘉诚可不是个傻瓜啦!在香港,在殡仪馆旁边建酒店,可是大大的好风水啦!你们不知道啦,香港殡仪馆也不是一般的殡仪馆啦。张国荣和梅艳芳都是在这里办的丧事啦!”
        我们一听,也都吃惊不小啦!
        本来,这次到香港我们下榻的北角海逸大酒店,就在香港殡仪馆的隔壁,这纯属是偶然。按大陆上的习惯,这是一种很不吉利的事,许多同伴已经感到有点不爽;但是,经我们的导游的一番介绍,倒让大家都大开了眼界。
        我想,像张国荣和梅艳芳这样赫赫有名的大明星,都要在这里办丧事,那么香港殡仪馆一定是不同凡响罗!这马上让我感到,要对“香港殡仪馆”另眼相看了。
        既然“香港殡仪馆”就在酒店旁边,何不顺便去看看。
        我这个人向来是好奇心甚浓,也不相信鬼神之类,于是决定傍晚时顺便去看看,同伴中只有阿建有胆量愿和我一起去。
        北角海逸大酒店和香港殡仪馆都在同一个狭长的街岛上,南面就是著名的“英皇大道”,这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大道,并不很宽,和上海的淮海路差不多,至今路上还行使着有轨电车;北面的一条马路也很窄。
        香港殡仪馆就坐落在街岛的嘴角上。这是座很高的大楼,大约有三十层.“香港殡仪馆”几个大字竖立在高楼一侧,他的外形和格局与花园式的上海龙华殡仪馆完全不同;整个香港殡仪馆就在一幢高档的大楼里,如果把那招牌改为“XXX百货大楼”,就是一个百货公司了。
        香港殡仪馆是香港目前共有五家殡仪馆之一,是私营的。 
        殡仪馆门庭很小,也不很宽敞,一楼是两个一样大的殡仪大厅,比上海龙华殡仪馆的中庭大,但比大厅要小,最多可容纳三四百人。
        每个厅里都已经“有人”了,周围男男女女都披麻戴孝的。我奇怪,这么晚了,怎么还会有殡仪仪式。
        原来,那是准备明天上午举办殡仪仪式的家属,他们在这里要准备通夜值守灵堂呢!
        大厅门口都堆放着纸做的“汽车”、“别墅”、“元宝”、“花轿”等丧葬模型,是作为丧葬品准备在殡仪仪式上焚烧的。
        看来,这也是香港人期望升天后在天堂里享用的生活物资条件了,从丧葬品的样式大体上也能反映香港人一定的生活水平。
二楼与一楼完全相同;而三、四楼都是小厅。
        看来整个香港殡仪馆并不大,但名气确不同凡响。在每一层的走廊上都挂着香港名人办丧事时留下的照片,其中就有张国荣和梅艳芳。看到他们的照片,不禁使人想起那曾经轰动整个亚洲演艺界的事件。
        2003年4月初,红极一时的香港影视歌坛巨星张国荣在一家酒店跳楼自杀,令人震惊。也令世人感到大惑不解:像张国荣他那样的名人,要钱有钱,要名有名,呼风唤雨、红极一时,什么都不愁、什么都不缺,为何要自杀?看来,在他的精神世界里,还有我们不知道的痛苦。
        2003年4月8日,张国荣于香港殡仪馆举殡,其生前好友、歌迷致送的花篮摆满了整条街道,一些影歌迷还是专程从日本、台湾、美国等地赶来凭吊,把香港殡仪馆挤得水泄不通,许多人只能站在外面,无法进入灵堂,加上200多名媒体采访,几乎使附近交通瘫痪,当局因此派出了数十位警察维持秩序,好让丧礼顺利进行。
        张国荣的家人为他选了一副价值27万港元左右的桃木棺木,灵堂布置花费超过了40万港元。他的家人选定使用白玫瑰、绣球花及马蹄兰等三种花为他布置灵堂,并将他的全套唱片及喜欢的羽毛球拍、一副麻将、一个四面佛牌作为他的陪葬品共赴黄泉。其葬礼总花费超过200多万元。可以想象,张国荣的凭吊场面一定是非常的壮观,参加追悼张国荣的人群把小小的香港殡仪馆都要淹没了。
        张国荣生前爱美,所以他的好友们为他送上最后的心意,花圈都费尽心思设计,令他的灵堂有如花园。丧礼以简洁高雅为主,大家相信张国荣一定会喜欢。
        张国荣家人选定了一张他在电影《金枝玉叶》海报中身穿黑色礼服、手执香烟的造型相做遗照,放置在灵堂上。这张照片也是张国荣生前十分喜爱的。
        如果说张国荣的自杀在香港引起轰动的话,那么梅艳芳的病故也同样引起轰动。
        无独有偶,同年12月30日凌晨2时50分,罹患子宫颈癌的香港著名演艺明星梅艳芳经抢救无效去世,终年只有40岁。
梅艳芳在香港曾被誉为芳华绝代的传奇女王。他是广西合浦人,1963年10月10日出生于香港。她很小的时候便开始学习唱歌,6岁时便开始登台公开演唱。上学后,她在晚上常随姐姐梅爱芳一起外出演唱挣钱用以维持家庭生活。1982年,在香港无线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届歌唱新秀大赛上,她以一曲《风的季节》获得冠军。1983年,她的音乐天赋再次得到认可,在东京音乐节上又获得了一个亚洲特别奖。
        后来梅艳芳便开始涉足电影界,演技征服观众,在与张国荣、张曼玉一起主演的《缘分》一片中,她的出色表演为她赢得了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
        到1987年她主演了《胭脂扣》,影片中,她与张国荣饰演的富家公子十二少产生了真爱情。这段凄美的东方人鬼情未了令她获得了第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第二十四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
        1997年香港回归后,在第十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和第三届香港金紫荆奖上,她都获得了最佳女配角奖。她已经是一位难得百变影后。
        梅艳芳的英年早逝,让大家感到无比的惋惜和悲痛。
        梅艳芳遗体的公祭火化日是12日,光是当日到香港殡仪馆公祭的歌迷约有七千人。 到场致祭的各界人士可能接近一万人。
  香港殡仪馆外墙两侧,摆满了歌迷、好友及市民致送的花牌、花圈。
  梅艳芳公祭在下午举行,演艺圈的好友们包括吕良伟、胡慧中纷纷赶到灵堂开会,同时替梅姑扶棺的人员,包括杨紫琼、刘德华、梁朝伟和陶喆等8个人。 
        我想,全世界那么多人都来参加张国荣和梅艳芳的丧礼,香港殡仪馆隔壁的大酒店的客房不爆满才怪呢?
 
 

香港殡仪馆简介

香港殡仪馆(Hong Kong Funeral Home),俗称香港大酒店,是香港岛唯一一间殡仪馆,坐落于北角英皇道与渣华道交界。其历史始自1930年代,与位于九龙大角咀的九龙殡仪舘同为由有殡仪大王之称的萧明及其家族管理,最初,只在湾仔道搭成的简陋竹棚经营,至1964年才迁往现址,新建成的北角香港殡仪馆继续经营。香港殡仪馆收费较高,但交通方便,且不少名人富豪均居于港岛区,所以成为城中名人富豪之丧礼首选。
香港殡仪馆位于北角英皇道679号,邻近北角模范邨、香港烟草有限公司、渣华道363号中华煤气有限公司、鰂鱼涌地铁站、北角海逸酒店、北角分区警署等,全馆共有20个大小异同的礼堂,其中位于一楼的基恩堂及主泽堂可互相打通,不少已故香港名人举行他们的丧礼仪式均使用此两个礼堂。

特色

全馆大部分地面以绿色和白色纸皮石铺成。
一楼的基恩堂、主泽堂和地下的褔海堂以及寿山堂的停屍间与馆内其他地方可不经公众地方互相连接。
守灵当晚使用二楼或以上楼层礼堂的话,大殓出殡当日大多会移师至一楼或地下的礼堂举行。

于香港殡仪馆举行丧礼仪式的香港名人

粤剧名伶任剑辉 1989年12月
船王包玉刚 1991年10月
艺人黄家驹 1993年7月
艺人陈百强 1993年10月
艺人罗文 2002年10月
艺人张国荣 2003年4月
艺人梅艳芳 2004年1月
前政协副主席霍英东 2006年11月
前行政局及立法局议员罗德丞 2006年12月
华懋集团前主席王龚如心 2007年4月
南洋商业银行创办人庄世平 2007年7月
香港立法会议员、民建联前主席马力 2007年8月
前全国政协常委、《镜报》创办人徐四民 2007年9月
海产大王蔡继有2007年10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