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甘”微事

 留送书屋 2013-05-27
“阿甘”微事
本报记者 金可
  高玉冰(左)和杨菲是甘家口街道的两名年轻人,他们每天都要在微博上收集社区居民反映的各类意见,他们工作的办公室也挂上了“微博工作室”的铭牌。
  本报记者 贾同军摄

  一说起“阿甘”,您脑海里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美国电影《阿甘正传》里那个憨憨的小伙子。

  海淀区甘家口街道的居民生活中也有一位“阿甘”,它可不是小伙子,而是居民给街道的官方微博“甘家口之窗”起的小名。自打去年6月1日甘家口街道启动“微事处理机制”以来,“阿甘”就成了大伙儿解决社区微事的大平台。

  “阿甘”24小时值班

  “阿甘”履历简单——2011年6月1日诞生,是全市141个街道中首个官方微博。“阿甘”的宣传语是:24小时全天候受理居民诉求的便民窗口。

  位于海淀区南部的甘家口街道是个老街道,常驻人口12.6万人。街道“织围脖”目的很单纯:一方面让社区居民有地儿“吐槽”;另一方面,把社区正在做的工作搁到网上去,让居民瞧得见,积极参与。

  甘家口街道副书记康云很形象地把社区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从足尖,到舌尖,再到指尖。以前,社区干部闷头干活,往往费了半天劲干的事却没多少人知道;后来,宣传意识强了,热心居民有了了解和参与的渠道;现在,电脑、手机成了沟通的新渠道,“阿甘”应运而生。

  “阿甘”刚开通就发布好消息:将联手辖区的海军总医院、空军总医院等大型医疗机构,全程实时报道“健康甘家口行动”的系列送医、义诊活动。这个送医活动,一搞就是两年。随后,辖区居民可以通过微博“随手发”、“随手问”,及时了解街道辖区动态信息及常用的相关办事程序。像社保、医保、生育、法律咨询,居民不必再跑路排队,随手在微博上留言,很快就能得到相关部门的答复。

  甘家口街道办事处3楼310室挂着一块牌子:微博工作室。7人负责管理维护“阿甘”,全天候有人值守,团队还有专门的微博新闻发言人。

  从“阿甘”开通之初,街道就申明不刻意追求粉丝数量,以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两年来,“阿甘”共发布微博千余条,吸引粉丝1.3万人,在线解决问题600余个,成为海淀区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创新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排头兵”。

  “阿甘”身后有三支小分队

  在“阿甘”周岁生日时,街道推出了“微事处理机制”。这一来,“阿甘”更忙了——社区自行车棚坏了、树木倒了、路面破损了、井盖丢失了、施工扰民了……大大小小的问题全涌向了它。

  所谓微事,一语双关,既指“微小事”,又指“微博事”。

  街道对“微事处理机制”有个很写意的描述——天上有云、中间有网、地上有格、户有微博、心中有人。简单说,就是把居民的事处理得又好又快。

  记者采访中,社区微博专员杨菲突然发现页面一闪:“您有一条私信”,点开一看,有位居民反映下午社区发给她家的健康包里体温计是坏的,希望换根新的。杨菲立刻回复她,要来了联系电话,然后把这条信息生成处理单,转交给社区。4分钟后,网友私信他说:“社区已经跟我联系了,明早就来换。”

  别看是微事,处理起来光靠“阿甘”肯定不行,站在它身后的,是民意征集、环境治理和民事协调三支小分队。

  光是民意征集队就有1135名队员,由地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微博微员和舆情信息员,“阿甘”的活跃粉丝,街道宣传员、社区民意征集员等组成。人员“杂”,才能确保民意征集无“死角”。截至目前,民意征集队已收集到包括城市管理、环境建设、安全卫生等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2526条。

  征集到的这些问题,由近200人的环境治理队和882人的民事协调队“照单全收”。环境治理队负责清除了地区垃圾点269处,集中清理了增光路、阜成路等地粘贴的小广告,解决了玉渊潭北门、老虎庙的环境问题。由街道和居委会工作人员、退休老党员、社区志愿者等组成的民事协调队业绩也不错,一年间就成功调解医疗报销纠纷及甘东社区施工扰民等356个问题。

  5月20日刮大风,潘庄社区的一棵树木突然折断,压在路边屋顶上。这要搁过去,得先认定树的产权单位是哪家、由哪个部门来砍伐、属地赔偿又是谁,扯上半天皮,都未必找得着人。如今,接到反映后,环境治理队立刻到现场,修整折断的树木。

  “阿甘”上也不全是问题。美食地图、我的家园、健康甘家口、微党校、文明城区创建ing、微群精选、活动快报、便民微博、甘家口光荣榜、健康微课堂……十几个栏目透着社区生活的多姿多彩。春天玉渊潭的樱花节、秋天钓鱼台的银杏林、中央电视塔爬台阶比赛,“阿甘”时常招呼大家参加社区内的各种特色活动。“美食地图”一周推荐一家地区特色餐馆和特色菜,粉丝转发评论火爆。这不,上个星期,白堆子社区就在网上号召居民动手清理楼道小广告,几十位热心居民拿着小铲子、小喷壶,把自家门口的小广告清得一干二净。

  积极反映问题和参与地区建设的3000多位居民,还获得了“阿甘”赠送的洗衣粉、肥皂等小奖品。

  “阿甘”要推微服务

  两年间,“阿甘”已经走进甘家口居民的生活。居民@范_森反映的施工扰民问题得到解决后,他在微博上留言:“这样的形式不但使公民和政府机构建立更流畅便捷的交流渠道,还使得机构的工作和努力为公民所了解。减少或许存在的误解和隔阂。深知事有大益,做事更有大不易,望更坚持之,努力之。作为甘家口居民表示支持和感到骄傲!”

  一位居住在其他街道的“甘粉”@上山张小迈说:“工作做得真细。如果我住的社区有你们工作做的那么好就好了。”

  其实,“阿甘”的想法还很多,比如基于微博平台开发最后500米“微服务”,解决老年人点餐送饭、买菜购物、居家医疗等难题。但由于微博群体特定于年轻人和办公室人群,针对老年人开展“微服务”显然困难重重。街道初步希望通过推出二维码,让更多的社区居民体验“阿甘微服务”。

  海淀区信访办主任孙鹏透露,有了“阿甘”,甘家口地区的信访量下降约20%。海淀区将在全区所有街道办事处逐步推广“微事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居民身边的各种问题。

  对此,“阿甘”很清醒:在社区管理中,微博不是一剂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社区工作的难点是细和杂,千头万绪,又直接关系百姓民生。“阿甘”的成功,是各方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居民的理解和参与。

  短评

  多一些服务入微的创新

  张砥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甘家口街道“微事处理机制”受到广泛好评的重要原因。藉由官方微博沟通社情民意、服务社区百姓,这对信息化时代的基层管理而言,是一个有益探索和实践,值得借鉴。

  思路决定出路,办法源于创新。要把基层的事办好,关键看能不能有效地把基层机构职能与社情民意对接融合起来,能不能有效地把社区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

  “微事处理”是个创新思路。如今网络成为人们联系沟通的重要平台,尤其微博这种形式,参与者众、互动性强、快捷便利。充分利用网络、微博等新兴传播工具和人际交往手段,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模式,已成为势所必然。“微事处理”,事虽“微”,重在“贴近”,通过网络、微博的直接互动,社区群众需要什么,能不能、有没有得到满足,大家都看得一清二楚。把网络、微博这个平台用足,基层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就可以开展得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

  当前,首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作为最直接面对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地方,街道社区所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及时运用新技术、新载体,探索基层管理服务的新体系、新模式,“微事处理”不是起点,也不会是终点。这样的创新,可以多一些、再多一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