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拿什么救赎孩子们的儿童节

 宝轮散人 2013-05-27

伴着一年一度六、一儿童节脚步的临近,各地正在紧张而有序的开展着大大小小的文艺排演。老师的热忱,父母的期望,孩子的压力仿佛就是节日前一道永远也不能平衡的风景。

厚重的书包,无辜的眼神,焦急的脚步前前后后不知多少次穿梭在教室和操场。“文艺演出很重要”,当老师自以为是的认为搞好文艺演出营造的是一种温馨的校园氛围,展现的是孩子的一种成熟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成熟后的孩子还是当初童心未泯的小天使吗?

大人们决定的事情仿佛永远也不需要询问孩子愿不愿意,当自以为是的把不回应当作默认的时候,还有多少聚光灯正在灼伤孩子的童真。孩子们在背负着学业的重担时还要面临着加班加点的排演,这是不是真的还是当初那个让孩子们日思夜盼的节日。

还记得当初我们80后的儿童节吗?还记的那些丰富有趣的游园活动吗?还记得紧张的布置会场,自愿的参与节目时候的感受吗?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没有给我们太多压力,只是精心的为我们准备好我们平时最喜欢穿的衣服参加活动的时候,我们真正的感觉到了这是我们自己的节日。

没有华丽多彩的服装,没有太多闪烁不定的聚光灯,有的只是父母为我们准备的一件我们平时最爱穿的衣服已经让我们从五月就开始期盼了。没有涉及到父母的家族背景和个人荣耀,没有那些让人一看就怕的社会世俗,有的只是一群天真的孩子用歌声和舞姿来诠释生活。

反思当下,当领导们在台上络绎不绝大谈中国梦时,孩子们的梦想真能起航吗?当成熟的孩子在发言时,滔滔不绝的全是名利浮华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要扪心自问,这还是当初我们天真无邪的孩子吗?让孩子过早的成熟不一定就是好事,当孩子的童真在聚光灯下变成了一种人生无奈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得警惕孩子们内心的渴望和追求是不是就是社会需要的坚守呢?

父母都有盼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情,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是最棒的,可是孩子的内心却是我们永远也无法用成熟的思维去揣测的领域。当我们在急功近利中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想法和爱好的时候,其实儿童节已经变成了一种极具功利性的社会浮华。

成长的路也许会随着物质的丰盈而变得顺畅,可是孩子内心的塑造却需要全社会的关爱。保护孩子的童真不是大人们自以为是的追名逐利。那些互相攀比和吹捧孩子的行为本应在现实面前枯萎。

当成熟的大人们把孩子们盼望的“儿童节”变成了“儿童劫”的时候,我们剥夺的是孩子们选择的权利和那些纯美的童真。面对六一脚步的临近,请用理解和关爱救赎孩子们的节日吧!(成都郫县 赵雪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