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剧之——衣饰讲解

 鹿野陋室 2013-05-27

草帽圈

图片

斗笠之夸张帽饰。圆形有圈无顶,蓝稠衬里制成,绣寿字或福形,套于甩发、发髻之上,象征渔家装束。如《芦花荡》中的张飞。

罗帽

图片

江湖侠客所戴,上呈六棱形,下圆,顶端有疙瘩。分软胎和硬胎两种,软胎分花与素,硬胎镶数层光珠、绒球。《恶虎村》的黄天霸戴白色硬罗帽。

相貂

图片

式样同相纱,有多种色彩,前饰牛心面牌,四角镶龙形、光珠,两侧相展饰立体双龙。如《甘露寺》的乔玄。

相纱

图片

硬胎,前低后高呈方形,黑色,两侧插扁长相展,扮演丞相专用,如《群英会》的曹操,《铡美案》的包拯。

纱帽

图片

剧中各级文官职员所用,硬胎圆形前低后高,黑色,后沿的正中有榫,可以插上帽翅。帽翅有方形、圆形、尖形,一般正直官员用方形翅,贪官用尖形翅,丑行用圆形翅,另外纱帽上套有驸马套,两侧挂流苏,就是驸马扮相,唯有钟馗的纱帽是红色的插有尖翅,并饰以金彩花,前插大红绒球。

侯帽

图片

又名“侯盔”。式样是两边各有一个平方顶、瓦片形的“耳不闻”,以遮掩耳部。有的侯帽翅子翘得高些,并缀以凤毛穗。分金、银色两种。为有功的文臣武将的礼冠。如《二进宫》中的徐延昭、《黄金台》里的乐毅等戴之。武将的侯帽顶端加戟头,称为“台顶”。

二龙箍

图片

帽箍类饰物,正中太极图大绒球,左右双龙饰光珠,仙官、道家戴蓬头施法术所戴,如《借东风》中的诸葛亮。

王帽

图片

亦称皇帽,剧中帝王专用。前圆后高,中饰面牌,黑底,饰龙形九条,贴金点翠,饰光珠,后有朝天翅一对,两侧挂流苏。

旗鞋

图片

亦称花盆鞋,上边与彩鞋相同,鞋底倒置一花盆形底,高约二寸,,穿旗装、梳旗头的国太、后妃、公主穿用,源于满族宫廷之旗鞋。

彩鞋

图片

旦角穿用,后跟稍高,彩色缎面绣花,鞋尖镶异色丝穗。

小蛮靴

图片

为女式快靴,半高腰,彩缎面绣花,靴尖镶彩色丝穗,武旦、刀马旦穿用。

快靴

图片

亦称薄底靴,皮制薄靴底,半高腰,为短打武生、武净穿用。

虎头靴

图片

经过美化加以装饰的改良靴,靴尖饰以虎头,俗称猫靴,底薄者为武生穿改良靠时所穿。

朝方靴

图片

靴底高寸余,为丑角扮演文武官员及太监穿用。

厚底靴

图片

齐头长方,黑色缎或绒做帮,长筒高腰,底厚二至四寸,刷白色,为帝王及文武官员穿用,衬托生、净角色的庄严气概,孙悟空穿绣猴旋纹的黄色厚底靴,关羽穿绣云头纹的绿色厚底靴,钟馗穿加方头的厚底靴。

彩裤

图片

京剧内衬服装,绸制,尺寸肥大,便于演员做大幅度的动作,色彩有黑、红、白、粉、湖蓝、皎月、古铜等颜色,根据不同角色穿用,素地为多,也有彩花彩裤。

夫子巾

图片

绿色为关羽专用,黑色为项羽所戴。前低圆,后高扁平,正中面牌大绒球,左右饰两条环形珠须。整体贴金点翠,缀光珠、绒球,两侧龙形耳子,挂忠孝带,上缀珠穗,大后兜绣二龙戏珠。

方巾

图片

软胎,形似坡形屋顶,素面无绣,正中缀帽正一块。如《范进中举》的范进。

员外巾

图片

软胎巾帽,斜方形,多绣寿字纹,后有二条软翼下垂,色彩与服装相配。

荷叶巾

图片

方顶似荷叶,用于丑扮人物,如《群英会》中的蒋干。

八卦巾

图片

形似小屋顶,下呈方形,绣八卦与太极图,巾背垂两条丝带,如《空城计》的诸葛亮。

将巾

图片

武将便装时所戴,缀光珠、耳子,正中牛心火焰,加后兜,如《野猪林》前部的林冲。

武生巾

图片

形同文生巾,但后面没有飘带,巾顶部正中插小火焰,用彩绸结成。如《文昭关》中的伍员。

文生巾

图片

又称小生巾、公子巾,剧中清秀儒雅的秀才、公子戴此巾。如《牡丹亭》中的柳梦梅。

小袖

图片

京剧服装衬件,白布制长半尺、宽三寸的套袖,套于窄紧袖口上,使手腕利落,并洁白美观,均为武角色使用。

护领

图片

京剧服装内衬饰件,白布制成,长二尺,宽三寸,两端接绳带,从演员项部围至颈下,于胸前交叉,于胸背处系住,再穿戏装,露出部分形似白衣领,衬托面部形象,同时保持戏装清洁。

胖袄

图片

京剧各行角色内衬服装,白布制成,无领无袖,形似棉坎肩,衬于戏装内,可垫高演员双肩,胸部挺起,显得外型魁梧、挺直。花脸角色尤需穿加厚的胖袄,根据需要有时穿双层胖袄。

大带

图片

亦名鸾带,腰带的夸张美化,全长一丈八尺,宽四寸左右,丝线或棉线织成,两头各有一尺长的丝穗,色彩多种,有花、素之分,穿箭衣、英雄衣均需系大带,系法有巾字式、丁字式、介字式等。

水袖

图片

京剧服装除紧袖者外,大多缀有一段长方形纺绸,甩动时形似水波,故名水袖。水袖的来源为参考明代服装衬袍出袖的形式,并取“长袖善舞”之意创制而成,经夸张美化已脱离生活原型,成为一项高技巧的艺术手法。男用水袖长一尺余(丑行较短),女用水袖长二尺至三尺。其作用为表演中可延长和放大人物的手势,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借以创造出许多优美的舞姿。

玉带

图片

穿蟒之人物均需腰挂玉带,为一圆形硬带,蒙光缎,色彩有多种,上镶方形与圆形玉片,称品片。分当朝一品、五府、六部、八大朝臣二十个品片。嵌有龙形、凤形、寿字等图案。玉带源于生活中的腰带,但已脱离原型,空悬于腰间,是为了利于表演而极度夸张的饰物,分男女两式,并需于人物服装色彩协调。

武生花褶

图片

武生花褶用于有身份的将领或绿林英雄。周身绣10个花团。

图为《铁弓缘》之匡忠

文丑花褶

图片

用于迂腐的文吏、书吏或奸诈贪色的衙内、恶少。一般用绿色,绒绣散点式小碎“花”(纹样为花卉或“八宝”)。

图为《铁弓缘》之石伦

扎巾

图片

古代武士所戴头巾之夸张变形。软胎,饰以光珠、绒球、插面牌,色彩有多种。比如《一箭仇》里的史文恭,《艳阳楼》里的高登以及老将黄忠等。

鼻卡

图片

为八字型小须,卡于鼻孔,不用铜丝搭挂,如《升官记》中的徐九经。

五撮髯

图片

京剧髯口的一种,简称五撮,亦称五嘴,又称四喜吊搭,即在四喜髯的基础上,又在下颊加一缮桃形胡须。或在吊搭的两旁,加上两腮的两撮胡须,垂于两耳际,表示胡须多而短。颜色有黑、白两种。同四喜髯一样,五撮髯也多用于丑扮的各种下层人物,如《女起解》剧中的崇公道,《卖马》剧中的王老好等。幽默诙谐的程咬金,在《敬德装疯》剧中亦戴五撮髯。

四喜髯

图片

京剧髯口的一种,简称四喜。即在八字髯的两旁,再加两撮胡须,亦即五撮髯减去颊下所悬垂的一片。有黑、白两种。多用于丑扮的各种下层人物,如樵夫、艄公、禁卒、老军等。如《秋江》中的艄翁,《空城计》中的老军,《问樵闹府》中的樵夫等。个别丑扮的将领,为表现其性格幽默风趣,也用这种髯口,如《白良关》剧中的程咬金,即戴白四喜髯

吊搭髯

图片

京剧髯口的一种。又称八字吊搭。即在八字髯的基础上,下颏又吊有一绺桃形短须,悬空摇荡。黑、黪、白三种颜色,以区分剧中人物年龄。为一般文丑戴的髯口,多用于性格诙谐角色或者品行不端的文人。如《审头刺汤》剧中的汤勤,用黑色的;《豆汁记》剧中的金松,挂黪色的;《法门寺》剧中的刘公道,使白色的。

丑三髯

图片

京剧髯口的一种。又称丑三。三绺,两腮及唇部各一绺。黑色,稀薄短细。表示胡须仅寥寥几根。适于表现寒酸、猥琐、狡猾、谄媚的小文人,小官吏。为剧中丑角专用;如《打面缸》剧中的王书吏,《打鱼杀家》剧中的葛先生,《连升三级》剧中的崔老爷等均戴此髯口。

二挑髯

图片

两撇短须向上挑起,形如倒八字。多用于武丑扮演的武艺高强而又幽默、机敏的人物。

虬髯

图片

形似二字髯,但浓密蜷曲,多用于僧人,如《野猪林》里的鲁智深。

黄团龙蟒

图片

黄色在我国封建社会里为帝王所专用,是至尊至贵的象征,皇权的象征。所以,黄(明黄)色团龙蟒专为帝王使用。绣活多采用俊雅清丽的绒绣,弯立蟒水。其纹样,除龙纹以外,特在前后心显著位置环摆“八宝”(宝珠、方胜、玉磬、犀角、古钱、珊瑚、银锭、如意等)此外,还在全身插底散摆“八吉祥”(指花、罐、鱼、肠、轮、螺、伞、盖八种饰有风带的吉祥物,又称佛家八宝)。使用上述众多象征尊贵的装饰纹样,无非是为了衬托帝王之威严仪态,但在这里,恰恰也留下了清代蟒衣纹样琐碎的痕迹。

图为《打龙袍》之赵祯

黑团龙蟒

图片

黑色是具有庄重感的中性色。远在中国历史上的周及秦、汉时代,因崇拜天而崇尚象征天的黑色(即所谓“玄色”)。天子冕服用的就是表示庄重尊贵的黑衣(玄衣)。京剧人物服装吸取了这一用色传统。对具有庄重气派、刚直性格的人物规定服色为黑色。此外,又特定:凡勾黑色脸谱,性格粗纩豪放的人物,也以黑作为服色,这同样对刻画人物具有象征意义。前一类人物如文臣包拯,后一类人物如猛将张飞、关羽、焦赞、尉迟恭等,这两类人物都用黑,形成固定程式。黑色蟒,一般采用大方而有气派的平金绣、直立蟒水。按传统规律,龙纹应是大龙,唯前辈表演艺术家金少山用过黑团龙蟒。

图为包拯

关羽靠

图片

京剧舞台上关羽专用,绿色。《水淹七军》、《走麦城》等剧用淡黄色。平金绣。周身的甲片均缀有黄色“排穗”。过去有些名家的私人行头,对此靠极为美化,鳞甲缘饰为孔雀翎纹样,还有缀真孔雀翎的,极为富丽华贵。

图为《长坂坡》之关羽

女团花帔

图片

女团花帔为已婚之青年妇女用。图案取布局平稳、纹样严谨的团花,以衬托人物端庄的仪态。

图为《孙安动本》之孙妻

团花帔

图片

中级官吏,豪宦乡绅使用。一般用较沉着的色彩(紫红、古铜、深蓝、秋香等色)。多绣团寿字、团鹤等象征福寿延年的吉祥图案。

图为《孙安动本》之孙安

女硬靠

图片

女式靠的靠肚较小,绣双凤牡丹。靠肚下缀二或三层飘带。虎头肩(肩部甲片)下另衬荷叶袖,绣凤及牡丹。用时加用云肩。其服装造型比男式靠更具有装饰性,色彩纹样都更为绚丽,完美地衬托出女将英武和阴柔之美的形象气质。

图为《红鬃烈马》之代战公主

硬靠

图片

男式靠在使用时插靠旗,即表示人物全副武装,已处于临战状态,这叫“硬靠”(靠旗之生活依据,源于古代将官之令旗。当然,那种实用令旗较小,传令时手执,骑马行进时就插在后腰革带上,作为传令凭证。发展为“靠旗”后,已美化、夸张、加大成为临战武将的装饰物了。一般用四面靠旗,缎料,绣“单龙戏珠”)。靠的结构很复杂,全身共有绣片31块,其中有3块可移作它用。穿蟒或穿箭衣者围靠领,象征武将;单用两块靠腿者,象征丢盔卸甲的败将,具有符号意义。

图为《长坂坡》之赵云

改良靠

图片

“改良靠”为周信芳所创。原是专为演《献地图》之刘备时,为适应“内穿靠外袭官衣”的特殊要求而设计的:将靠改为上下两部分,束腰使用(去掉靠肚),紧身合体。这实际上是又回到了“上衣下裳制”,更趋于历史真实。“改良靠”后经不断加工,遂成定式。靠腿分前后左右共四块,软带上及肩部有半立体虎头。甲片缀排穗(不扎靠旗)。这种服装造型具有简洁轻便的特点,当然,不及传统靠的样式威武,所以一般用于普通将官,更多的是用于“番邦”将官(番将用时需加“狐尾”)。

图为《吕布与貂蝉》之吕布

白团龙蟒

图片
白色是具有素雅、圣洁美感的中性色。白色团龙蟒一般用于英俊儒雅的青年武将(如武小生行当的周瑜)或正直英武的中年武将(如老生行当的徐延昭),给人以潇洒清秀之感。多采用俊雅清丽的绒绣,弯立蟒水。凡穿蟒的人物,加用靠领(三尖领),即表示此人是武将,这就是京剧服装特有的一种艺术语汇。

图为《小宴》之吕布

霸王靠

图片

西楚霸王项羽专用。黑色平金绣,最显著特点是靠肚下端缀有黄“网子穗”。此乃近世霸王靠的形制,远从金少山、近至袁世海均用此制。清代宫廷演剧,“霸王靠”绣象鼻,甲片为方形,那种古老形制已被淘汰。

图为《霸王别姬》之项羽

 

 

———————————————————————————————————————————————————————

 

牵巾

讹作“千斤”。京剧生、旦、净,丑各行角色梳裹发式的用品。长度四尺余的水纱,平直分成两绺,取中系结,放于额顶网子的上部,余纱沿左右颊垂下,表示左右鬓绺,或用以衬托满髯扎髯既长又密,头部网子若遇松懈,必要时可将牵巾左右两绺系于颏下,以防掭头。

发髻

也称“发鬏”,牦牛毛制成。其底座为一铜圈,四周束以假发,取中理顺,分成三组:一组扎成蓬松的发团,呈半圆形,凸出于头顶,一组披散脑后,覆盖在网子上,做为发尾,另一组是左右各分出一绺,用作鬓发,垂于耳际。用时戴在网顶,头部四周用水纱扎紧,发重有白、灰、黑、红四色。白、灰色发鬏为老年男女角色用,为表示年迈,角色头部不应露出额部黑色水纱,而在水纱外部裹一道橙色或蓝色包头条,余条拖于背后,见图。黑色发鬏一般为性格粗鲁的净扮中青年角色或神话剧中的大妖,外貌怪异,戴红色髯口的角色,必须戴红发鬏。戴黑、红二色发鬏的人物,均须在耳根部位配插同色耳毛子。

甩发

生、净、丑行装饰头部的假发,用长二尺左右的人发制成,发根处二寸缠绕粗白丝线,固定在皮制圈口内,使用时置于网子顶部圆口内用水纱勒紧。净行所用甩发粗而长,生行次之。丑行所用甩发较短,约一尺余。戴甩发表示武将战败丢盔弃甲,亦可表现剧中人受打击或绝望。甩发只有黑色一种,剧中老年人物不戴盔帽时,多用白色或灰色(黪)的发髻,表现老年人头发稀少。

水纱

水纱为宽半尺、长四尺半的黑丝纱巾,用时浸水,故名“水纱”。勒头后将水纱叠为双层绕头一周系紧,将余纱返回沿耳根向上打成对称的弧形,称为“月牙头”,如《击鼓骂曹》的祢衡。花脸角色则从耳根处平直包起,呈直线状,如《失空斩》中的马谡。网子、水纱是各个角色多种发式的最基本用品,其作用主要是盔、帽等戴在水纱上勒紧,既稳定又利用外露部分的黑色勾勒出角色的额部轮廓,如《小宴》中的吕布。不戴盔头时则表现头发的边缘,便于生、净人物插戴附件和旦角人物固定头面。

雉尾冠

雉尾冠是中国古代王爵世子头上配戴的帽子,用来识别其贵族身分,此外,一些军事将领也有戴的,此蛉游牧民族的军人也有戴不同形雉尾冠的情况,雉尾冠也经常常用于戏曲演出时。

冠上插的两根长翎子,最初只用在外国(或外族)武将的头上,后来在中国青年男女将官头上也用,以增添勇武气势。

凤冠

冠上饰件以龙凤为主,龙用金丝堆累工艺焊接,呈镂空状,富有立体感;凤用翠鸟毛粘贴,色彩经久艳丽。冠上所饰珍珠、宝石及重量各不相等,最多的一顶上有宝石128块,最少的95块;珍珠最多5,449颗,最少的3,426颗,最重者2,905克,最轻者2,165克。冠上嵌饰龙、凤、珠宝花、翠云、翠叶及博鬓,这些部件都是先单独作成,然后插嵌在冠上的插管内,组合成一顶凤冠。 凤冠造型庄重,制作精美,其工艺有花丝、镶嵌、錾雕、点翠、穿系等项。点翠面积大(四顶凤冠上有翠凤23只,翠云翠叶翠花多达数百片),宝石镶嵌多达400余颗,大小珠花及珠宝串饰的制作也不少。最后的组装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序,各饰件的放置,几千颗珍珠的穿系,几百颗宝石的镶嵌,诸多饰物于一冠,安排合理。凤冠口衔珠宝串饰,金龙、翠凤、珠光宝气交相辉映,富丽堂皇,非一般工匠所能达到。凤冠上金龙升腾奔跃在翠云之上,翠凤展翅飞翔在珠宝花叶之中。

网子

京剧生、旦、净、丑各行角色梳裹发式的用品,又称网巾。是用马尾编织而成的罩头网子,形似圆帽,四周成网状,故名。顶端有圆孔,孔边有绳,可以张缩,用来安装、紧固甩发、发鬏等。距网子底边半寸处交叉织成网口。脑后开叉处,左右各缝一条长二尺、宽五分的勒头带,用以勒头吊眉。网子分黑、灰、白三种颜色,有男用女用两种,依剧中人物年龄选用。扮戏时先勒网子将眉、眼吊起勒紧,故名“勒头”。

彩匣子

戏曲所用的化妆箱子,内行人叫做“彩匣子”,里面专门放置一些化妆所用的各式颜料,如笔、墨、砚、油料、瓷碗、瓷砖、颜料、水碗及镜子等。其中毛笔是勾画图案使用,大楷笔是抹粉白脸用,油料可分成麻油、甘油及花生油,是用来调和颜料用,瓷碗是装置各种颜料的器具,大小有如小酒杯,瓷砖是用来调色的,但须选用面积较大的才够使用。颜料当中红、黄、金、银、黑在勾脸时必须调油,而绿、蓝、紫、白皆是调水的,因蓝、紫、绿如加油,会改变原有的色泽,使之变成不明显的黑色。另外,“勾脸布”是化妆时绑在额上常用的修饰脸部的一块白色细棉布,一般勾脸布的尺寸,至少宽约三寸,长要两尺半以上才够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