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五一居士”?提高语文素质

 缤纷生活 2013-05-28

培养“五一居士” 提高语文素质

    大文豪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作为语文教师,我则向我的学生提出了“人人成为‘五一居士’”的要求。何谓“五一居士”?即一手好字,一张铁嘴,一笔好文章,一肚子名篇佳作,一颗永远年轻的心。一句话——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下面我将从“五一居士”的五个方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一手好字——规范的书写习惯
  良好的书写习惯往往可以体现一个人的风格、品质乃至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长期规范的书写训练,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从开学起,我们班每周固定开设一节书法课,聘请书法协会的专业教师给学生上课,讲写字姿势,讲笔划间架,讲书法精神,让学生认识到写字不是一种任务,不是为了考试。写好字是一种习惯,一种素质,一种追求。
  除对学生有高标准的要求之外,我在这方面也尽力做出表率,尤其上课的时候,我的板书一律用正楷。时间长了,我发现,好多学生的书写笔迹都有了我的板书的某些特点。
  另外,我还拿出适当的时间在班内举办写字比赛、写字展览,形成良好的写字、练字氛围。经过一学年的强化训练,学生写规范字的习惯已逐步养成。
  
二、一张铁嘴——伶俐的说话习惯
  除了哑巴,人人都能说话。能说话并不等于能把话说好。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真要把话说明白,说得体,说精彩,则大有学问。我认为语言(口语)表达水平有三个层次。①要把话说清楚。实际上要达到这一要求也不是很容易。②要把观点表述清楚,道理讲透彻。③思维要敏捷,语言要灵活应变。中学生正处在语言感知和语言表达的最佳年龄段,语文教学应不失时机地对其进行系统科学的训练,使之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我从两个方面训练学生的“说话”:
  第一,课前风采展示。从课堂45分钟里“挤”出5分钟给学生,按顺序每课一人上台说话,说话内容根据年级不同有计划、有侧重地安排:七年级是故事会——叙事和介绍性的说话训练;八年级是赏美文——议论和评介性的说话训练;九年级是谈时事——即兴演讲和论辩性说话训练。
  第二,课堂众说纷纭。具体说来,又从三方面进行训练:
  1.走近文本——让学生有“自己说话”的自由。
  以往教学中确定教学目标都是教师的事,学生无过问权。要想让学生动起来,就要适当地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权利:我想怎样去预习课文?我能在预习中解决哪些问题?预习中哪些获得让我得意?预习过程中我遇到过哪些困难?我是怎么解决困难的?至今未解决的有哪些问题?
  在课堂上,我向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一般是:“阅读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或疑惑?”我会根据学生的发言,对教学目标或教学重难点进行调整,以真正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总之,让学生主动参与确定教学目标,也就是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自己智力活动的机会。在这样的课堂上,激情唤起的才智与探索生成的快乐才会不断喷涌。
  2.解读文本——让学生有“说自己话”的权利。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学生,课堂上只能听到一种声音,看到一种答案,学生的个性被抹杀。《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羚羊木雕》时,我以最后一段“这,能全怪我吗?”为触发点,让学生讨论这场矛盾的主要责任在谁,学生各抒己见,越说越多,甚至连“都怪木雕太贵重了”、“万物皆有错”之类富有哲学思辨的话都出现在讨论中,实在令人欣喜。这样解读文本,激活了学生真实的情感,让学生说出了自己的话,真正从文本中获得了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的内心认同。
  3.超越文本——让学生有“话说自己”的思考。
  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读“出”文本,结合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读出作者的思想,读出自己的思考。在教《散步》时,当学生读到“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时,我有意地插入:“我注意到你在读‘熬’字时加重了语气,你为什么要加重语气呢?能不能用‘熬’字造个句?”学生纷纷造出了不少“精彩”的句子:“这个漫长的家长会终于熬过去了。”“今晚作业堆积如山,我该怎么熬啊?”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理解了文中作者对母亲生命的珍视,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一肚子名篇佳作——点滴的积累习惯
    “积累是构建语文之塔的金砖。”怎样积累才能使学生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呢?我认为,关键是引领学生做好阅读、摘抄、背诵的三步曲。
    1.阅读。
    阅读是感悟人生,丰富学识,同时也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这固然叫多读。然而,基于写作意义的多读,不仅仅是量的积累,更是质的飞跃。读出了文章的表层意思,圈点了文章的谋篇布局和主题内涵,悟出了自我的人生哲理和生活要义,这样的读——哪怕只读一本,也比泛泛地读几本要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读。当学生对怎样读、读什么、读多少还很茫然时,我们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地读,有效地读。
    2.摘抄。
    (1)课内阅读的积累。课文选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有着受教育者成长所需要的丰富养料。因此,学生很有必要也应该读好每一篇课文。通过对课文的感悟,进行语言积累,全面提高语文素质。我是从两方面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的:①写“学后心得”。我要求学生学完每篇课文后都写“学后心得”,150字左右,可以抒感悟,可以谈写法,可以仿写,可以质疑,还可以摘抄美句美段,主要是积累对文本的阅读收获和写作收获。②字词的积累。第一步,以课文为单位,将课文后面“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生字查字典注音,并任选三至五个词语进行连词成话,不少于100字。第二步,以单元为单位听写,并注音。第三步,在单元测试中进行考查。
    (2)课外阅读的积累。积累材料要养成勤做摘抄的好习惯。我要求学生建立阅读积累本,开展每周“四个一”积累活动。“四个一”即一首诗词,一句名言,一篇美文,一个历史故事。每周定期上交,我亲自批阅,评出优良中差,每月评比,每月展览。虽然这是额外的工作量,但从长远看,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又是值得的。
    3.背诵。
    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中小学是记忆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背诵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们应把语言积累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背诵上。对于每一篇要求背诵的课文,我都会自己先示范背诵,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然后再要求学生不折不扣地进行背诵默写。具体做法为四步:家中默写——课堂默写——考前过关——默写测试。
    总之,有计划、有选择地指导学生阅读、摘抄、背诵文章,并且长期坚持下去,对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厚学生的语文功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一笔好文章——经常的练笔习惯
    叶圣陶先生指出:“自己有了意思情感,便动起手写出来,这是生活上必要的习惯,中学时代须得养成。”在练笔训练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每周一篇随笔。
    我根据学生每周的语文学习或生活情况,拟定题目或话题,让学生自由写作,不受主题内容或形式所限,不少于500字,每周双休日在家完成。这种课外练笔,选题自主,形式自由,可以评说时事,也可以独抒灵性;可以状物写景,借景抒情,也可以记叙凡人小事,反映真实人性,充分体现了学生写作的自主性。
    2.每单元一篇大作文。
    内容限定单元主题,45分钟内当堂完成,600字以上,成绩折算进单元测试。
    3.每年或每学期一本个性作文集。
    在寒假或暑假,要求学生从一学期或一学年所写的作文、随笔中挑选出10篇以上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作文打印成册,还需自己设计封面、封底,写序言,排目录,选插图。一开学,当一本本新鲜出炉的学生个性作文集摆在案头时,就像有位家长在序言中写的:“这十篇作文就像是十串晶莹剔透的珍珠,串起了孩子在初一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文笔虽然不是很完美,但记录了他的成长足迹,是值得珍视的。”
   
五、一颗永远年轻的心——乐观的生活习惯
    你们或许会觉得奇怪:初中生的心怎么会不年轻?我的回答是,只要你走近他们,用心去感受他们的生活,你会发现,他们的心已不再年轻。
    我所带的这届学生全是被称作90后的一代人,这一代人的父母成长于上世纪那个重大的变革时期,保留着一定的传统思想,作为成年人,他们知道孩子这一代竞争是激烈的。所以,90后的大部分人,从幼儿园起就被父母逼上并奔走于人生的快车道上,从最初的绘画、音乐、外语,到后来的特长、培优班,然后就是不断地为进入重点学校而无休止地做着重复性的练习,他们失去了几乎所有的周末的娱乐时间与空间,而且可以预料,这一状况还会继续下去,直至他们高中毕业、大学毕业……
    这些年来,我虽然身居教师的位置,但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很多时候,我发现并体会了他们的无奈,因此我经常提醒学生要永远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只有保持积极向上的年轻心态,才能应对生活中种种无法预料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