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即将在山东拉开帷幕

 昵称12477801 2013-05-28

图为发布会现场。

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由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部艺术司、山东省文化厅、中央民族乐团、枣庄市人民政府、济宁市人民政府、菏泽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将于529日至62日在山东省枣庄市、济宁市、菏泽市举办。这是文化部首次组织举办的全国性乐种展演,也是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专业艺术单项评比展演系列活动之一。 

  本次展演分职业和非职业两组进行。自展演通知下发以来,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27支组合报名,其中,职业组72支,非职业组55支。经过初评,71支组合最终入围复赛,其中职业组40支,非职业组31支。非职业组的复赛和决赛将于529日至30日在枣庄进行,职业组的复赛和决赛将于531日至61日在济宁进行,颁奖音乐会将于62日在菏泽举行。 

  为体现展演的严肃性与权威性,本次展演只设优秀演奏奖、演奏奖两个层次的奖项,同时,严格程序,严格标准,优中选优,宁缺毋滥。评奖标准包括五个方面:一是要求参赛曲目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弘扬时代和民族精神,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二是能够代表本乐种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提倡通俗易懂,雅俗共赏;三是演奏的乐器须以中国常规民族乐器为主,组合形式秉承传统,特色鲜明;四是参赛组合具有较好的集体协作精神,配合默契,演奏富有表现力,艺术性与技术性并重,能够充分体现民间乐种的意境美;五是音准、节奏、音色达到较高水平。每支参赛组合每轮要演奏两首曲目,其中一首曲目必须为代表本乐种艺术特点的传统曲目,并使用中国传统、常规民族乐器演奏,而且在演奏过程中一律不使用伴奏带,不使用指挥和谱架。 

  民族音乐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文化部历来重视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不仅出台了《关于扶持发展歌剧、交响乐、芭蕾舞、民族音乐的阶段性指导意见》,而且与财政部联合实施了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和扶持工程,迄今为止已投入1800万元,用于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保护、经典曲目的挖掘整理,以及民乐新曲目的创作演出,民乐人才培训、理论研究、交流传播等。今年12月,文化部还将举办以民乐为评选内容的第十八届全国音乐作品评奖此外,文化部艺术司还与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联合举办了华乐论坛活动,今年已是第二届。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是文化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民乐事业繁荣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其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民间乐种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从而挖掘优秀作品,发现优秀人才。过去很多好的民乐作品如《二泉映月》、《百鸟朝凤》等,都来自民间。展演初评过程中,不少组合也有让人惊喜的表现,比如山东省的“挫琴组合”展示了中国最早的弓弦乐器“轧筝”(先秦称“筑”);山东鲁西南古老的弦索乐“碰八板”也重新恢复,其中的“软弓京胡”在城市舞台几乎已经消失。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的举办,不仅给参赛组合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而且有利于民间乐种传承人坚定信心,坚守传承事业。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各级党委政府抢救、保护民间乐种的积极性,加大对民乐事业的扶持力度。 

  二是有利于发挥导向和示范作用,建立科学规范的民族器乐比赛模式。过去,一些民族器乐比赛固守“技术至上、技巧第一”的理念,认为速度越快越好,技巧越难越好,获胜者往往就是演奏技巧最好的人。但实际上,中国民族器乐崇尚的是意境美,讲究的是协作配合、和谐融洽。在民间,评价一个乐种的好坏,不是看某个人的技巧高低,而是看一组人的默契配合。每件乐器既有个性,又互相融合,“你繁我简,你让我退”,相互唱和,游刃有余。既保持主干旋律,又加花变奏,主次分明,珠联璧合,只有配合默契,才能炉火纯青。这种集体协作精神,正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和”的境界,也是中国器乐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三是有利于民间乐种的普及和推广。初评过程中,西安音乐学院对“西安鼓乐”的加工创新,星海音乐学院对“广东五架头”的精心演绎,浙江艺术院校对“江南丝竹”的精雕细琢,都让人耳目一新。新一代学生努力传习传统乐种的行为,反映了在新的教学观念下民乐发展的新趋向,令人印象深刻。 

  文化部艺术司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希望通过这次展演,集中展示民间乐种传承保护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发掘民族器乐作品,发现民族音乐人才,传承发展优秀民间音乐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民乐事业的繁荣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