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

 山情水 2013-05-29

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继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之后,又一新的理论创新,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类遵循自然与社会发展规律,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建设生态文明,要从历史、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把握其重大战略意义。首先,是顺应世界文明发展大势的需要。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现正转向生态文明新阶段。反思工业文明负面影响,尤其是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发展难以持续的人与自然的尖锐矛盾,走生态文明之路,已经成为世界文明的必然选择。其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生态伦理思想是中华传统文明的重要特质之一,儒家“天人合一”,道家“道法自然”,佛家“众生平等,万物乃佛性之统一”等思想,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为支撑。建设生态文明,将大力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再次,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重庆正在进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试验的实质是践行科学发展观,重点是城乡统筹,特征是综合配套改革。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这样的试验才有全局的广度、理性的深度和历史的厚度。 

  建设生态文明,要从多层面、多领域、多角度把握其深刻内涵。一是生态价值观。把自然与人放在平等的地位上,既反对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又反对绝对的生态中心主义,鼓励和倡导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价值取向。算人类发展账,既要算经济账,又要算社会账,还要算生态账。二是生态发展观。将人类发展以消耗资源、破坏自然、牺牲环境为代价,转变到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创新能力、产业优化升级上来,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三是生态道德观、荣辱观。培养和提高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生态道德感情、生态道德能力和生态道德习惯,旗帜鲜明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引导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社会风尚。四是生态消费观。以维护生态平衡,满足人们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为基础,实行理性的、和谐健康的、可持续的消费。五是生态政绩观,不能一讲政绩,就以GDP论高低,造成“干部出政绩,子孙吃恶果”的现象,干部政绩评价与考核,要从经济社会与生态、当前与长远、显绩与隐绩、主观与客观等方面,全面科学系统地衡量。 

  建设生态文明,要放眼高远,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永续推进。其一,注重理论指导。从生态政治、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生态道德等方面,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理论体系研究,丰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内涵,更好地指导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其二,加强传播教育。紧贴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思想文化实际,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人们喜闻乐见的方法,寓教于乐、寓理于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增强生态文明传播教育对群众的吸引力和教化力。突出抓好青少年的生态道德教育,做到生态文明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进家庭、进课外实践,以启发式、体悟式教育方法,培养青少年健康的生态道德品质与情操。其三,健全体制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重要内容,在规划编制、产业布局、基础设施配套、社会功能完善、组织保障管理、绩效考核评价等方面,结合实际进行融合和细化,从体制与机制上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永续保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