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寂 想

 武当书苑 2013-05-30
 

一个人,青灯黄卷,半盏红茶,枯坐着,想事情,应该就是寂想了。

我喜欢开窗远望,站在高楼上打量整座小城,悠悠古建,林立楼群,还有街面上小贩们饭摊儿上冒着的热气,一派生活的气息。此时,想事情,心思格外静寂,判断力格外清明,主见很快柳暗花明,于是,快意地下楼去,做我想做的事情。

没事的时候,我也喜欢在临河的那家茶馆呆坐。茶馆少有人去,毕竟是小城,喝茶的人尚少,估计老板开这家茶馆也是个闲差,不缺这俩钱。清静的氛围里,我把目光伸到河边,随波逐流的水草,时不时冒出来的一尾鱼,还有河对岸在绳子上晾晒香肠的老妇,炸豆干的小贩,还有排挡,它们是那样的近,却被一条小河的水声遮蔽了喧闹,我如在屏障中,独享着我的寂想。

寂想的时候,是思想修炼的过程,也是思想在做功,好比戏子练声,舞者压腿。人是思想的芦苇,在秋风里白了头,苍苍白发,又是何其智慧的象征。

民间有句话,叫“没事多想想,有事不费思量”。意思是要我们闲下来的时候,多盘点心路,收拾心房,打理心绪,抚平心的褶。闲暇时多寂想,急迫时显思想。

我至今还在怀疑,禅师们打坐的时候是不是也在思考。只不过他们思考的是人间大道,生命哲理,与我们凡人所想的琐事不同。应该也是,若是不想,人久坐着,多没趣,还不睡着了?

想起童年乡间的桑树,夏初,桑葚鼓涨着红得发紫的笑脸,沉甸甸地荡在树枝上,煞为诱人。而桑树下,却枯睡着一只白猫,旁若无人地眨着眼睛,似在假寐,又似在思考。我想,猫在假寐的时候,一定也是在思考着什么。这样的欲望膨胀的桑葚,这样清寂的猫,组成的场景散发着浓浓的禅意。

心理学家说,人心静默,有利于排毒。那么,寂想呢,应该是条分缕析地把排毒后的心灵给梳理好,调整好。让我们知道尔后什么样的事情可做,什么样的事情不做。给时光也作一些分类,恰如其分地安排好自己的生命光景。

寂想,不寂寞。有思想作伴,内心自然形成一个安然的磁场,形成消极无法入侵的“心灵金钟罩”。

人生也是一门修养的学问。我们也需给自己的寂想加入一些高尚的元素。寂想的时候,想着宽容,想着爱仁,多琢磨事,少琢磨人,于是,内心平和,天地宽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