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继新对话名校长系列之五十】 寻求教育的本真 《中国教育报》2012年5月19日

 李青春图书馆 2013-05-30

【陶继新对话名校长系列之五十】 寻求教育的本真 《中国教育报》2012年5月19日

【陶继新对话名校长系列之五十】

寻求教育的本真

——山东省济阳县第二实验小学“三五六”教学模式探究

■陶继新 卢箭/文

  
   卢箭,1971年1月生,中国共产党党员,济南市优秀教师。先后任济阳县店子乡中心小学校长、济阳镇中心小学校长、济阳现代小学校长,现任济阳县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曾担任教育部西部地区教育顾问、《中国教师》理事、济南市学科带头人。主持并承担多项“十五”、“十一五”全国重点规划课题研究工作,并获全国优秀科研成果奖。学校是“十一五”全国重点规划课题研究基地,被评为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从教以来,有多篇教科研学术论文和科学管理文章公开发表,主编了《高效教学研究——“三导五学六环节”教学模式》等著作。

【编者按】一所农村小学,十年来没有分配一名大中专毕业生,教师平均年龄43岁;可是,就是这样一所师资老化的学校,近年来却在济南市小学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到该校参观学习的领导和老师,对这所学校孩子的表现感到震撼;与老师们交流,从他们的谈话中,能感受到“三五六”课堂教学模式给他们带来的成长与成功的愉悦。为了深入了解“三五六”教学模式的内涵,陶继新先生专程赶到这所学校与卢箭校长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对话。希望这次对话能给那些正在探究课堂教学改革的同仁们一些启示。

破 壳

【卢 箭】今天我想和您交流一下有关我校“三五六”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关问题,希望能得到您的指导和帮助。首先谈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改革。

    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是由原济阳镇中心小学更名而来,现有48个教学班,学生2670人。全校156位教师平均年龄43岁。由于教师队伍年龄偏大,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所以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都存在不同的缺憾。我们在听课中发现课堂存在以下问题:①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够准确,对学情了解不到位。学生会的知识教师往往讲得很详细,学生不会的反而不去关注;②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③教师缺乏对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比较狭小;④课堂评价大而空,教师缺乏对评价策略的研究。这是我校改革的主要原因。

【陶继新】以上您谈的这四个方面的问题,不仅你们学校以前存在,而且现在一些学校依然如此。可是,他们更多的是固守原有的状态,不知如何解决,或者不敢进行改革。更可怕的是,不少人身处这种状态之中,精神已经麻木,以致认为本该如此。于是,教师倦怠情绪日增,学生厌倦学习的越来越多。“为了学生的发展”,只是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你们正视现实,分析问题,找出原因,义无反顾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这种精神令人钦佩。其实,大凡改革,都是有一定风险的;即使风险不大,也会困难重重。可是,为了学生生命的成长,为了教师更好地发展,你们经过艰难探索,终于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以至为更多学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卢 箭】正如您说的,我们校领导一班人立志改革,用超常的勇气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课堂教学改革,从此拉开了教学改革的序幕。从2008年春天开始,我们进行了教学模式的实践和研究,在深入调研把握学校实际、深刻领会内化新课程精神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进行了重新定位,从改革课堂形态入手,提升师生课堂生存质量,逐渐归纳总结出了一整套课堂结构改革思想和策略,开始了系统的探索和构建,逐步提炼、总结出了“三导五学”教学策略和“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简称“三五六”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实现了课堂教学从有效到高效的转变。我们改革的目标:一是通过持续不断的、系统的实验探索研究,形成一套完整、开放、可持续发展的高效课堂的教学思想体系、策略机制和操作流程。二是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竞争学习、愉悦学习”,培养健康、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学生,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三是突出教师在课堂上的“参与、引领、组织、体验”教学方式,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帮助教师实现职业的幸福和个人成就。四是充分发挥教材、学生、教师的三主体作用,实现教与学的最高效益。五是派生出积极的学校文化。

【陶继新】欣赏你们的目标定位。现在研究高效课堂教学者可以说风起云涌,可是,有的是跟风者,有的是没有目标者,所以,闹腾了一阵子,非但没有走进高效的课堂,反而连原有的教学也不会了。你们强调“持续发展”,且有完整与开放的教学思想体系、策略机制和操作流程。所以,从改革开始,就有了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可能性。如此改革者,大都能够抵达“百战不殆”的境界。同时,你们追求的是学生学习的最优化,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力求课堂的高效率与高效益,这种做法是多少教育者想做却没有做到的。自主状态下的学习是积极的、有效的,也是愉悦的。当自主与愉悦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色调的时候,学生的课堂学习就不再是心力交瘁的苦役,而是变成了“其乐也无穷”的审美之旅。再说,竞争与合作看似一对矛盾体,其实,从本质上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良性的竞争,不是为了击败对方,更不是攻击与打击对方,而是建立在良性互动、相互支持的系统之中的快速共进。于是,合作也就在竞争之中应运而生。其实,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会慢慢发现,合作才能共赢,合作才能高效。学生收获的还不止于学习上的高效,还有超越学习之上的人生境界提升。而且,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不是可有可无的陪衬,而是“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的导航者。“参与、引领、组织、体验”不但成为一种教学方式,也成为教师享受教学的一种方略。教学不再是苦不堪言,而是在学生成长的时候,自己也有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材、学生、教师不是分离的,在某种时段、某个节点上,各有其“主体”的作用,所以,你们的“三者合一”说,当是一种智慧的选择。最后谈到学校文化。这是一个大问题,也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有无积极的学校文化,当是一个学校能否发展的关键。

【卢 箭】陶老师,其实我们的课堂改革也是在不断否定、不断实践中走过来的。接下来,我来谈一下我校“三五六”教学模式的思想体系和基本策略。“三五六”教学模式指的是三导、五学、六环节。“三导”为教师准确定位;“五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六环节”规范了课堂教学流程和教学行为。

【陶继新】做任何事情,第一次就取得成功都是比较困难的,有的时候失败当在情理之中,所以,就要有否定,没有否定,就不会有后来的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实践的考验,就很难确定得失正误。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你们才总结出了真正有价值的“三五六”教学模式。

【卢 箭】“三导”是指导学、导释、导思,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领者、学习者地位的体现。“导学”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导释”是引导学生消除疑惑、疑虑、疑问和疑难,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导思”即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陶继新】“三导”之于教师,意义重大。教师不是一味地教,而要有效地导。有了导学,学生就会在学中学会学习。《中庸》有言:“有弗学,学之弗得,弗措也”。有疑,不是直接答疑,而是导,是让学生自己辨,“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导思”也很重要,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而且要“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要想让这种“导”起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心中就要有导的思想,有导的行为,乃至有导的艺术。

【卢 箭】“五学”是指自学、互学、示学、评学和拓学,是学生的五种学习方式。自学,是学生独立的学习,是互学、示学、评学和拓学的基础;互学,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的学习;示学,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它既是互学的继续,又是质疑、释疑的过程,是课堂学习的核心环节;评学,是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师评促进学习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拓学,即拓展学习。

【陶继新】“五学”有层层递进之义,有时也有互相渗透的可能。“自学”者多能善学,而“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互学”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项教育方略。“示学”重在展示,它是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学生在这个教学环节,多有突出的表现,也多能生成自信心与自豪感。“评学”是一种多维的评价,多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拓学”既是所学内容的拓展,还可以让学生了知“功夫在诗外”的要义。

【卢 箭】教学六个基本环节:导学预习→专项训练→预习展示→引领探究→能力拓展→评价提升。

    导学预习,这个环节主要是在课前,是学生利用老师设计的导学案进行前置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专项训练,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大约2-3分钟。

    预习展示,这个环节分“小组内交流展示”和“全班交流展示”两个部分,主要是检测学生预习完成情况,展示学生通过预习所掌握的知识,是“导学预习”环节的延续和提升。

    引领探究,这个环节主要是教师结合预习展示情况,抓住最关键的知识点设疑,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小组内和全班的交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层、系统的理解,最重要的是习得学习方法。

    能力拓展,这个环节主要是学生学习新知后的巩固练习,包括对新知的巩固和灵活运用,可以检查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并进行补偿性和拓展性学习。

    评价提升,这个环节中主要是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梳理归纳,查漏补缺,质疑内化,教师要适时进行知识的课外拓展与延伸。

【陶继新】前置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自我预习的习惯,也能让学生在预习中自己寻到学习的难点、疑点与重点,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不过,这个前置一定要有度,时间不能太长,不能成为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

    专项训练可以解决教学中的某些知识点,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但应是快节奏与高效率的。

    预习展示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有了展示的机会,而且,有合作与竞争在其中流转。某些学生在展示的时候,其他学生也大都会集中精力,以期能够寻找问题,出奇制胜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掀起一个小小的高潮,让课堂异常活跃起来。

    在引领探究这一环节中,教师独到的见解充分显现出来。看来,这种课堂教学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特别需要教师有文化底蕴,需要有应变能力。

    评价提升不但要有有效的评价,而且还应让课堂教学抵达“更上一层楼”的境界。这个时候,学生不但对学习的知识点有了清晰的认知,而且也在有意与无意中学到了学习的方法。它是显现教师“授之以渔”水平的一个特殊教学环节。

【卢 箭】教育是一种坚守,教育改革更是一种悲壮的坚守。我们的研究历经4年,走到现在,得到了省市教研部门的认可。尽管课改之前我们做了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但遇到的困难还是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

【陶继新】要想干成一件事情,特别是干成一件大事,几乎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况且,您要动的是老师们习惯了几十年的教学方式,艰难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开始的时候,他们不理解以至抵触是比较自然的事情。可是,当您坚守下来,决不放弃的时候,老师们也一点点觉醒了。当他们感觉到这一改革对教育教学真的太有作用的时候,他们也就会由被动变成主动了。

蜗 行

【卢 箭】回首走过的路程,我们的课改能走到今天,是因为我们坚持做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行政干预,建章立制。学校首先建立了三级管理组织、双轨道校本教研体系:一是学校成立了课改工作领导小组,我任组长;二是由分管校长具体抓的课改工作核心组;三是各年级主任带领的教研组,确立了语文、数学两个课改学科和89名实验教师,明确了课堂教学的方向和目标。双轨道校本教研体系一是以“教科室——教研组——教师个体”的自然常态化研究机构,主要侧重实践层面的研究,目的是全员参与,是保底的校本研究;二是研究共同体优化组合的教科研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及时指导和总结实验实践工作,并对实践成果理论提升和定位,目的在于培养骨干、引领全体。

【陶继新】不但要有制度,有的时候,还需要行政干预。不然,那些在教师中已经根深蒂固了的旧有观念就很难铲除。培养骨干也很重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一些先行者的改革结出果实的时候,那些观望者、反对者,也就有了新的认识,以至有了跃跃欲试的改革冲动。这个时候因势利导,群体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有了水到渠成之势。

【卢 箭】第二,理念引领,强力推进。改革之初,有部分教师顾虑重重,生怕影响了教学成绩而徘徊不前;有部分教师重蹈“邯郸学步”的覆辙;有部分教师上演“双面人生”,领导听课和不听课表现截然不同……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三级听评课活动,学校领导推门听课、学校研究共同体听评课、年级教研组听评课。二是开展课堂大展台活动。每周三、周四安排每个年级组到多媒体教室上公开课,教师轮流集中展示,每位教师每学期都有至少5次上台上公开课的机会,及时集中点评得失,年级组捆绑评价,使课改活动自上而下,有序开展。三是学校开展课堂全开放活动,每位家长、教师都能参与教师的推门课,推动全校教师参与课改。

【陶继新】消除教师的疑虑,开通改革的大门,就要大刀阔斧,一往无前。改革是没有后退之路的。如果遇到困难就退缩下来,不但前功尽弃,还会在人们的心里形成一种消极的思维定式:改革是不可能推行的,更是不可能成功的。你们不但说得到,而且做得到,特别是做得有智慧。没有上面您谈的三个方面毫不动摇的工作,大部分教师是不可能步入改革大门的。看来,有的时候,也需要“逼”。人往往是有惰性的,如果不强行推进,大多是不会主动改革的。所以,在这个时段之“逼”,不是不人道,而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也是为老师们自愿改革的一种特别准备。

【卢 箭】第三,扎根课堂,榜样带动。改革的阵地在课堂,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改革的落脚点在学生。为此,学校领导一班人坚持深入课堂,通过与师生真诚的交流为改革导航,通过教研沙龙和教学论坛引领课改团队。几年来,我每学期听课达200多节,业务校长和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达300节,教学沙龙和教学论坛每周举行2次,针对老师们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校领导和老师们群策群力,破解教改难题,为课堂改革提供了真实、翔实的基础资料。在集体研究课的基础上,由共同体成员教师上示范课,给其他教师提供范例,引领教师模仿上路,使教师学有榜样,做到从临帖到破帖。

【陶继新】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必然带来学校其他领导关注课堂,也必然带动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学校校长不同于工厂厂长,厂长可以不懂某一方面的具体技术,校长则不然。校长要想在学校里真正拥有话语权,就要深入课堂,就要真懂教学。这个时候,再进行课堂改革的时候,老师们才能“听其言而信其行”。纵观当今中国中小学的改革典型,大多是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的,校长也是在改革中身先士卒的。您深得课堂改革的要义,不但走在了前面,而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所以,才有了虽难犹进、虽苦犹乐的生命状态,才有了教师逐渐走进改革方阵的可喜局面。

【卢 箭】第四,问题为媒,教研助推。我们是因为有问题才进行的课改,课改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又推动着我们的课改不断前进。学生如何自学,教师怎样引导,导学案如何设计更科学更有效;学习小组如何划分,职责如何界定,组长怎样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课堂上学生常常彰显自我而忽视合作,教师该如何实施有效的评价;民主的课堂让学生灵感迸发、观点各异、疑问丛生,也让教师应接不暇,时常出现难以应答的尴尬局面;教师的点拨引领跟不上,这是我们课改中教师遇到的最大的难题。一系列问题的发生与发现,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探索提供了切入点。学校一是发挥常态教学研究机构的作用。二是充分发挥共同体研究实践引领功能,对共性的主流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查找问题成因,提出解决策略。三是实施教师课堂技能培训。我们学校加大教科研力度,发挥集体的力量,几年来形成了一套“课堂技能”培训模式。这套模式从“问题入手”,帮助教师做课堂环节的剖析,如怎样分组,如何培训小组长,怎样组织预习,怎样组织展示,怎样组织测评,如何即时性评价,遇到问题怎么办等等,从而使教师熟练地掌握“三五六”教学模式,掌握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套培训模式就是以课堂为现场,把课堂变成“教学研究室”,让每一位教师成为行动的研究者。四是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学习。在教师熟知课标要求的基础上,为了准确把握教材,我们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进行了语文教材的精备课和数学教材的知识整合。几年下来,我校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能力显著提高,能够把握住每节课知识的前后联系、训练重点。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明显增强,使课堂更加高效。

【陶继新】基于问题的研究是最为有效的研究,课堂教学改革亦然。那些身在研究部门而不深入课堂教学之中的“专家”的“教导”,多没有实际的意义。理论是灰色的,只有与实践结合与碰撞后,才能生成巨大的能量。对已有问题的有效解决,并不等于问题不再产生,恰恰相反,问题永远都是存在的,它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强劲特点。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也正是在破解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才有了属于它的生命张力。而教师与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有了解决当下问题的能力,也有了面向未来、可以解决更大更多问题的勇气与可能。

化 蝶

【卢 箭】4年多的课改实践,我们的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堂变了,学生变了,老师变了!

首先以我校的语文学科为例,来谈谈我们课堂的变化:首先,课堂变成了学堂。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内的展示交流、班内的汇报交流、交流过程中的碰撞、生成,给每个孩子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尽情地获取知识,享受学习的乐趣。其次,课堂容量明显增大。原来一篇精读课文我们要用2-3课时,现在我们一课时就能学完;略读课文一课时基本能学一篇带一篇。这样一学期的课程半学期就能学完,学生就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拓展阅读和积累。

【陶继新】其实,以前教学的地方就不叫教室,就是叫学堂。那时候,也是以学生学为主。中国第一篇教育学的论著也不是叫“教记”,而是叫“学记”。孔子教学,就是提倡学生学,而且,以学做人为主。看来,课堂变成学堂,是回归了教育的本位,是教学本然之路。可是,很多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了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的学退居到了次要的位置,甚至只有听的权利。你们的教学改革之路,恰恰遵循了教育的规律,也由此激活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这种状态下学习,虽然内容多了,可学习的负担轻了。为什么呢?当处于快乐境地里的时候,学习就一定是高效的。此之谓乐此不疲也,此之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更重要的是,学生课堂上的学习之乐,还会延伸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至未来的生命成长。这样,课堂焕发出来的不只是当下的活力,还有指向未来的长久的幸福。

【卢 箭】接着说说学生的变化:第一,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家都知道,学生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我校学生学习的方式有课前自学、组内合作学、班内交流学三种。几年的课堂改革,《导学案》被学生视为“隐身却在线”的老师,学生利用《导学案》由原来的不会自学到会自学,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有效的学习。长期有序的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

    第二,学生学习能力明显增强。我校课改给学生带来的最大的实惠是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低年级的学生就能自主读课文、做字卡,课堂上能进行识字方法的交流;中高年级学生赏析文本的能力显著提高,课堂上学生对语言文字有独特的感受、独到的见解并能侃侃而谈。

    第三,学生参与课堂的有效性显著增强。课堂改革给了每个孩子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课堂的展示交流让学生学会了表达、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质疑。小组成员的交流互助让学生学会了合作,教师适时而恰当的评价点燃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的学生由原来的吭吭唧唧到现在的侃侃而谈,由原来的不会说到现在的能说到点子上,由原来的不参与课堂到能高效地参与课堂,使每个学生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加上小组内的互帮互学,现在我校已基本消除了差生。考试成绩提高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陶继新】在课前自学、组内合作学、班内交流学时,尽管也有教师的引导,可学生已经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其中有个体自学,也有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学记》中就说,“三年视敬业乐群”、“七年视论学取友”,看来,合作意识的培养与彼此之间的交流是何等的重要。《学记》上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你们的学生不是独学,而是有了学友。这些学友,还不只是相互学习上进的支持者,还有了友爱精神。正如孔子的高足曾子所言:“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这样,学习就又升华到了更高的境界。

    纯为教师之讲,即使比较精彩,学生听得时间长了也会有厌倦的时候。当学生参与其中,在课堂上可以畅谈自己的想法,以至与其他同学进行辩论,甚至与教师一争高下的时候,就有了特殊的热情,也有了特殊的收获。这种状态下学习的效率,比只是听讲要高上很多倍,而且还有持久性。长期如此而为时,积极的学习就会形成一种习惯。

【卢 箭】我再来谈谈老师的变化:第一,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大幅度提高。教师的备课不再只是教学内容,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如何有效展示以及如何激励学生质疑思考、如何利用教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都成为了教师备课的内容。更为可喜的是,现在我校语文老师能够从艺术层面来解读文本,不再只关注内容,而且能关注到文章表达的特色、布局谋篇的技巧,从而引领学生的语文学习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第二,教师驾驭课堂能力明显提高。学生通过预习就能掌握的知识,老师不再去教,而是把精力放在学生学有困难的重点、难点的地方。教师能够找到新颖高效的学习文本的切入点,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文本的学习。

    第三,课改使老师的教育观念、幸福指数、科研意识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提升与发展。课改使老师们由教变成了导、由台上走到了台下,教师具备了更开阔的视野,具备了更完善的学科知识,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虽然老师们的工作比较辛苦,但教师们把压力化作自己专业成长的动力,把学生成长、自己的进步和学校的发展当作自己的幸福,在奉献中感受工作的充实与快乐;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与学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在成长中体验育人的价值和幸福。比如我校的张玉花老师,生病出院后马上到校上课,当别人劝她休息时,她说:“给我的学生上课是我心情最愉快也是感到最幸福的时刻!比在家休息更有利于我身体的恢复!”其实,课改让我们的老师品尝到了任何物质也换不来的精神愉悦。

【陶继新】语文教材中本来就有不少带有文学色彩的元素,教师要想与教材文本对话,自身就要具备这种素养。你们的教学改革,让老师们更好地解读课文,更多地阅读教材之外的文本。时间长了,优质文本中的优质文化,也就走进了教师的心里,教学的时候,也就自觉不自觉地外化出来一道又一道的绚丽的风景。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不再俯视学生,而是将学生视作与自己人格平等的生命体,并由此进行一系列的教学设计。这样,内蕴于学生之中的巨大潜能被激发了出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学生也就越来越多。于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乃至争辩,由此生矣,“教学相长”的理想也就实现了。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个性,不是教师讲来讲去就可以让学生学好的。教师很好地关注重点、难点与疑点,就有了更多的时间教学更多的课文与相关的内容,学生也就有了更多的读书与练笔的机会。有了多读多写,语文水平自然也就高了。所以,教师不但要更好地把握课文的要义,还要通过读书与写作不断地丰富自己,不然,就会在学生“发动”起来之后,成为教学改革的落伍者。教师的这种内在动力,则成为其教学改革及其一生发展的生命支撑。

    特蕾莎修女之所以说“工作是最好的休闲活动”,是因为她充分体验到了工作的意义与价值。你们的老师在教学改革中,也有了这种美好的感觉。当一个人感到工作是一种快乐的时候,虽累犹乐。长期的快乐,还会在心里积淀成一种幸福,从而让人生也幸福起来。教师的幸福,也会在无形中影响到学生的幸福。当师生都感到教学与学习是一种幸福的时候,他们的人生也就幸福了,也就有了持续发展与优质发展的可能。

【卢 箭】课改走到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信心,带来了变化,也带来了希望。尽管我们研究还存在许多的迷茫和困惑,但是我们将更加坚定地走下去,今后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继续完善“三五六”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其次,要继续依托“三五六”教学模式,推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构建有效的德育教育新模式,使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还有,就是要继续狠抓经典诵读和书法课两大工程。今后语文课堂研究的重点是对现有教材学有余力的基础上,课堂上让学生大量诵读经典美文,并在读中学写,使我们的学生不但会说、能诵还要善写,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相信我们的实践道路是正确的,我们的研究愿景是光明的。在此,我愿意一直坚守着课改的沃土,永不停息地探索,追求教育的真谛。正是因为有了陶老师您的指导和鼓励,使我们走在课改路上不再孤单!

【陶继新】你们的“三五六”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获得了普遍的认可,而且有了推广的价值。如果再进一步完善的话,相信它会更具生命力,更会给更多的学校教学发展以有益的启示。

    由此推动学生习惯的养成,可谓抓住了学生成长的根本。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其实,你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在学习上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由此推而广之,向德育等领域拓展的话,就会有更大的收获。

    继续狠抓经典诵读和书法课两大工程,对于有效地提升语文教学的水平,以及学生思想素养与文化素养,都会起到巨大的作用。当学生生长在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不断滋养的环境里时,就等于自己的生命有了根系,未来必会“根深叶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