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无声处塑造高雅校园——北京昌平五中精细化管理纪实

 李青春图书馆 2013-05-30

  ■本报记者 施剑松

  沿着京藏高速公路辅路向北,快到昌平区时,离路边不远处就是昌平五中。走进校门,迎面是一条整洁的水泥路。路两旁立着橱窗,一边张贴着学校12位首席名师的大幅照片,另一边写着“德优怀远,才大博见”的校训。

  昌平五中建于1993年,今年恰好20周年。从10年前开始,这所后起的学校一直稳居昌平区教学十佳校行列。近日,记者走进这所昌平区规模最大的初中,发现精细化管理是这所学校多年来品质不断提升的奥秘。

  习惯培养精细化 人人学会做好百件事

  在昌平五中的校园里,一路遇到的学生会主动向客人问好。走进教学楼,干净的楼道里人来人往而又秩序井然,没有学生在课间高声喧哗,也没有学生追跑打闹。校长张玉泉说:“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五中从新生入学到毕业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制度。”

  学校要求每个学生要遵守最起码的15项制度,这些制度是规定所有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基本要求,如“四不”,即不说脏话、不高声喧哗、不追跑打闹、不乱写乱画。

  昌平五中还将对学生行为习惯要求编成口诀。除了“四不”之外,还有“三要”,即要尊重他人、要宽容他人、要善待他人;“三谦让”,即高个谦让矮个、高年级谦让低年级、男生谦让女生等。

  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张玉泉说,每个学生进入学校后都会收到学校发放的一本蓝色封皮的小册子——《学生要学会做好的100件事》,内容覆盖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三个领域的行为规范和要求。

  翻看这本仅有8页的小册子,记者发现其中每一件事的要求都非常具体。例如,《学校篇》第30条规定,“在校就餐,按秩序排队买饭,保持安静,吃多少买多少,保持桌面干净,不浪费粮食,饭后把餐具按要求放到指定位置,椅子摆好”。

  “我们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不但有要求,还有一套检查评价机制。”张玉泉说,“我们建立了班级管理评比量化积分制度,由学校管理干部和年级组定期对所有班级,在卫生、出操、课间等进行考核打分,及时统计通报。”

  这些制度并不是一天建立起来的。在来到昌平五中担任校长之前,张玉泉分别在昌平区的山区校和半山区校担任过校长,从那时起,他就在尝试把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细化为一件件学生需要学会做好的具体事。他说:“初中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规定得越具体,越有利于学生遵守执行。”

  现在,昌平五中学生出操从教室到操场排好队仅需90秒;学校的值日,所有学生15分钟内就能完成。

  多年的坚持,使得昌平五中学生成为学校教育品质最好的代言人,学校培养的学生行为高雅,成为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学校育人特色最切身的感受。

  教学管理精细化 重师资和课堂建设

  昌平五中的教学质量在昌平区连续多年名列前茅。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五中的教师队伍平均年龄仅为37岁,年轻教师占了学校教师队伍的一多半。如何依靠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创造优异的教学成绩?这是五中教学管理最重要的课题。

  在昌平五中,凡是入校5年以内的教师都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培训班,由学校牵线帮助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签订师徒协议,定期开展集体教科研。

  青年教师王雪梅从首都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来到昌平五中,刚刚进入第三个年头的她,就已经获得了全国基教研公开课二等奖。回忆起刚到学校当着师傅讲“过关课”的情形,她说:“那是一节关于食品的课,我没讲完,后来师傅点评指出我对课上活动的设计和时间把控还需加强。”

  “过关课”是昌平五中面向新进学校青年教师开设的公开课,用于检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由骨干教师根据听课情况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除了“过关课”,学校的青年教师还要过“评优课”,参加“读书沙龙”、“做试卷”等教学培训关。

  “在青年教师培训班之外,学校还为骨干教师办提高班,为首席名师办研讨班,每学期至少一次派教师赴优秀学校观摩学习。”张玉泉说,“学校对教师的培养始终紧扣高效课堂。”


 记者到昌平五中采访时,正值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开发10节研究课,主题是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还长期开展‘我与优秀课做比较’活动,让老师们观看全国优秀教师的课,写反思找差距。”张玉泉说,“每学期每名教师要献一节课。献课教师在录课厅里自己先录,积攒下来也就是教师的业务发展档案了。”

  有一个细节印证了五中教学管理的精细化。五中在校内管理机构设置上不仅有教务处,还设立了一个教学处。教务处负责学校考务、学籍管理等事务性工作;教学处负责直接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如开展教研活动、青年教师培训和骨干教师培养等。

  学校还将学生意见纳入了教师考核。每学期对学生问卷调查,评选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最喜欢的课;以及学生最不喜欢的老师,最不喜欢的课。

  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大大加强了五中的教师队伍。虽然教师平均年龄仅为37岁,但学校教师中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已有12人,区骨干教师以上达到45人,占比超过40%。

  环境营造精细化 全面育人润无声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走进五中的校园,“状元林”里刻着历年来在市、区教育教学及活动中获奖的学生名单,简单的人名发挥着强大的榜样力量;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墙、唐诗墙,校风、校纪的大幅标语以及名言警句、学生书画作品随处可见。

  昌平五中校园环境营造注重榜样引领,分层设计。学校营造的正面榜样第一层面是中外名人,在学校里随处可见的是古今中外名人的事迹和警句;第二层面是学校杰出教师、杰出学生,每年从每个年级评出10人,要求获得市级一等奖以上荣誉;第三层面是学校的优秀学生,不仅考查学生成绩,还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考核,每年评出100人;第四层面是五中之星,全校100人,每学期产生一次,在楼道内张榜公布;第五层面是习惯之星,分10类习惯,每周评选产生,每个班10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学校的荣誉序列里,还设有一个面向学困生的奖励——“显著进步生”,每月评选百人。谈起这项荣誉的设计,张玉泉说:“教育面向全体,对那些学困生学校不能放弃。我们针对学困生,专门建立了例会制度,班会、年级会、校会,要求学校管理干部必须到会讲话,形成集体向上的氛围;对个别学困生学校安排专人管理,建立学情跟踪档案,定期分析提出对策。”此外,学校还提出加强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对学困生要包容、耐心,注意增进与家长的感情。

  不仅是校园布置,学校的人文环境同样注重全面育人。学校每年都要举办科技与艺术运动会,让全校所有孩子的所有特长都有展示舞台。每年的这个时候,学生们喜欢的街舞等时尚的东西就会出现在校园里。“哪怕全校只有一个孩子会舰模,也要单设一个奖,就让这孩子捧回一个一等奖。”张玉泉说。

  制度无声,环境不语,却能实现高效教学、高雅育人的目标。张玉泉说:“把完善的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校长就可以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谋划创新。一直以来,我的脑子里有一个高标准的优秀学校的模子,我感觉五中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