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湖区创新推行“数字就业”模式 实现服务“零距离”

 9733 2013-05-30
西湖区创新推行“数字就业”模式 实现服务“零距离”
发布日期:2013-05-30 信息来源:西湖区人力社保局 浏览次数: 9 字号:[ ]

  当前,基层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存在着城镇登记失业、持就业援助证、大中专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等四类重点人群的就业需求多样化与服务手段不够丰富、就业信息与失业者需求信息不对称、失业者的心态不平衡、岗位要求与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存在差距等矛盾和问题。

  对此,该区古荡街道试点先行,积极探索,率先杭州市于2011年8月份自主研发推广了数字就业系统,有效拓宽基层就业再就业的渠道。该系统集考勤、查询、受理等功能于一体,利用电信3G网络,条码扫描等先进技术,依托手机信息平台,社区就业服务工作人员只需要带上装有系统的3G手机,便可开展即时、移动、高效的服务,为失业人员办理失业登记等各项事宜,进一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有效共享就业信息,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进一步提高就业为民服务的实效。截至目前,街道劳动年龄段人口是23347人,登记失业人员495人,4050人员212人,享受市最低生活保障35户、50人。街道10个社区全部应用数字就业系统,共有495名登记失业人员全部纳入系统,上门走访服务859人次,共有657人体验此项零距离、个性化的就业服务,其中9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就业单位分布于超市、物业公司、社区公益性岗位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大失业人员的充分肯定。街道在数字系统方面的探索实践吸引了上海市闸北区、德清县等全国兄弟单位学习考察,并得到了充分认可。

  一、主要做法

  1、联通网络,打造高效移动办公平台。针对社区工作量大,工作人员容易被束缚在固定电脑前受理的实际情况,借助运用中国电信3G网络技术的数字就业服务系统,将现有的就业管理服务内容移植入手机终端,实现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办理失业登记等业务操作与数据实时上传后台,再通过设置在街道劳动保障站的服务器,与杭州市劳动保障专网交换信息,同时也鼓励带动社区工作者走出服务大厅、走入居民家中,更好更快地为失业人员服务,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社区工作人员根据失业人员不同的需要,为符合申请条件的失业人员办理多类事项,现场查询服务对象的失业金发放、社会保险缴纳等多项内容,只需在居民家中核对所需提交的原始证件、收取所需的材料,即可完成一系列现场办理程序;此外,也可为各类愿意灵活就业的人员提供所需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创业指导,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政策和制度。在结束现场办理后,手机上便即刻在后台电脑系统上显示本次办理的记录,工作人员不需要回到服务大厅再次录入服务办理情况,避免重复操作,提高办事效率。街道益乐社区的张师傅由于企业效益不好,被用人单位解除合同后失业在家,情绪低落,更不愿意面对失业的现实,通过平时经常性的排摸调查,社区工作人员掌握情况后主动上门送服务,并告知其若超过60天期限不办理失业登记,将无法领取失业保险金等相关政策,随后帮助他在家里完成失业登记手续办理,成为该街道第一位通过数字就业服务系统办理失业证的失业人员。

  街道于2012年对数字就业服务系统进行二期研发,增加了岗位信息查询和失业人员求职登记等功能,丰富了现场服务内容。社区工作人员入户服务时,失业人员可借助数字就业工作手机,实时查询全市范围内的各类空岗信息;工作人员根据失业人员自身的特长和要求,对指定岗位的招聘信息进行搜索,使就业帮扶工作更加具有多元化、个性化,提高就业帮扶的成功率,促进充分就业。古墩社区失业人员沈师傅自2011年底由于单位破产终止劳动关系以来一直失业在家,期间也曾多次寻找工作,但总是因为工作单位离家太远、年纪偏大、工作时间不理想等原因未找到合适的工作,工作人员全面了解了沈师傅的具有电工上岗证等基本情况,即刻通过手机数字就业系统查询,为其找到酒店高配电工的岗位。

  2、运用条码扫描,打造社区量化考核平台。数字就业服务系统为每一位有失业证、援助证的失业人员定制了条形码,并记录了居民身份信息,社区工作人员即可将条形码粘贴在失业人员证件的备注栏。在上门走访过程中,第一步,社区工作人员先使用手机的摄像头对条形码进行扫描,快速获取失业人员基本信息,同时录入本次走访的时间、对象、服务内容等;第二步,工作人员开展相关查询、受理等服务,经过服务对象确认后,将相关信息同步上传至服务器,随后便生成走访量等数据;第三步,凭借已经生产的数据,实现对社区工作人员真实上门走访、走访到位等情况进行考核,确保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送补贴活动落到实处。目前,依托数字就业服务系统,街道对辖区失业人员走访率达100%,每季度至少联系一次就业困难人员。

  3、整合资源,打造就业信息共享平台。依托杭州市人力资源信息网、电信短信门户网站,数字就业系统同步发布日常就业岗位、就业招聘通知、公告等信息;在该系统内,同步设立就业信息手机报,街道劳动保障站将最新的优惠政策和岗位信息编辑成就业信息手机报,通过短信的形式,直接发送到辖区失业人员的手机上,避免了失业人员获取信息的时间差,较好地实现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在线沟通,拉近了街道与失业人员间的距离。自就业信息手机报开通后,街道累计发出各类政策信息、用工信息达5000余条,辖区内的实际失业人员均能在信息发布的第一时间获得用工信息。

  二、取得成效

  1、服务半径进一步延伸扩大。数字就业系统的运用,大大拓展了社工的服务半径,工作人员只要在居民家中核对所需提交的原始证件、收取所需的材料,即可现场办理,切实方便了服务对象,实现了真正的上门服务,更好更快地为失业人员服务,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2、考核制度进一步科学合理。条形码技术确保了每一条走访记录的真实有效,完善街道对社区的量化考核,促进社工对辖区登记失业人员走访率实现100%,确保把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送补贴为主要内容的五送活动落到实处。

  3、信息传递更加有序快捷。就业信息手机报平台的打造,缩短了失业人员获得信息的时间差,拉近了与失业人员间的距离,使就业帮扶工作更加多元化、个性化,进一步提高就业帮扶的成功率。

  三、下一步工作

  1、进一步加强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平台既是政府为民服务的工作台,也是居民群众获得服务的快速道,包括了具有人情味的实体和全天候虚拟两方面,有效对接市场(企业)与失业人员双方的需求,有效衔接政府行为与市场(企业)作为,满足不同人群的服务需求。街道、社区的劳动保障服务站(室)加强规范化建设,做到环境美化、设施齐全、制度上墙、服务优质,全力打造实体服务平台,让居民群众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借助网络,打造贴近居民的虚拟服务平台,自主上网办理各项事宜,让居民群众感受无时无处不在的温馨服务。

  2、进一步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最大程度实现市场需求与培训同步,通过网络汇总用工信息,劳动保障部门加强与企业沟通对接,鼓励企业主动开展就业培训,并给予费用补助,全面调动企业培训的积极性,让学历偏低、年龄偏大(4050人员)、无一技之长等失业人员掌握技能。政府与企业达成协议,录用人员的培训费用由企业承担,不能录用人员(作为后备人员)的费用再由政府补助,实现教育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

  3、进一步加强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大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完善考核制度,提高处理实际问题、与居民群众沟通等工作能力,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加大对基层工作者的关爱关心力度,使他们安心地投入到的一线工作,全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精通业务、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化、职业化队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