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好吃的猪肉越来越少?

 五成 2013-05-30

               为什么好吃的猪肉越来越少?

2013-05-28 本文行家:宋大官人

猪肉是人们日常生活消费中最重要的肉类,2013年5月27日有报道称最适合做回锅肉的四川成华猪已濒临灭绝,我国的猪肉消费对象几乎全部来自于“洋猪”。大多数人认为,现在的猪肉越炖越硬、越来越不好吃,在病死猪、瘦肉精、注水肉等问题之外,猪种也是影响口感的重要因素。

 

好吃的猪肉越来越少好吃的猪肉越来越少


我国地方猪种濒临灭绝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养猪大国,也是猪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

2012年3月,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畜禽资源处副处长于福清曾在中国农科院《中国猪业》杂志刊文透露,目前在我国,猪的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和引入品种共计125个。其中,地方品种多达72个,列入“国家级禽畜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地方猪种就有34个。

地方猪种多为肥肉型

我国地方猪种主要分为华北型、华南型、华中型、江海型、西南型、高原型六大类。其中,浙江金华猪、四川荣昌猪、江苏太湖猪、湖南宁乡猪,是最为知名的“中国四大名猪”。 

  猪种  代表菜品
  浙江金华猪   金华火腿、东坡肉
  四川荣昌猪   回锅肉、东坡肘子 
  湖南宁乡猪   红烧肉、湘西腊肉
  江苏太湖猪   狮子头、无锡酱排骨 

它们的普遍特点是,肉质好,偏于脂肪型,尤其是肌内脂肪含量普遍高于国外品种。缺点是生长周期长、脂肪含量高、出肉率低,这均是有别于瘦肉型猪的显著特点。

经济效益低被市场抛弃

我国地方猪种远未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格局,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推进,地方猪种不适应于现代化、工业化的生产特点和一些老百姓的饮食要求,加上选育方向不能适应市场消费需求,导致地方猪种在商品猪市场上无法跟世界外来猪种匹敌。

由于经济效益低下,国产猪遭到广大养殖户和猪场的无情抛弃,种群数量逐渐萎缩,甚至走向灭绝。国外猪种逐渐挤占了我国猪肉市场空间。

地方猪种急剧减少

第二次全国性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发现,除新发现高黎贡山猪等4个新猪种之外,横泾猪等8个地方猪种已找不到了,深县猪、项城猪等4个品种已确定灭绝。

不少地方品种母猪数量急剧下降,公猪头数锐减,有的品种甚至已经找不到公猪。统计显示,我国有85%左右地方猪种的群体数量呈下降趋势,31个品种处于濒危状态和濒临灭绝。

大量引入“洋猪”

改革开放以后,终端市场对瘦肉需求越来越高,地方猪种的低效率产出模式也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开始大量引入外来猪种。

原产英国的大约克夏猪(大白猪)、原产丹麦的长白猪、原产美国的杜洛克猪、原产比利时的皮特兰猪等世界盛行的瘦肉型猪品种,大规模进入中国。

这些“洋猪”的生长周期只有半年左右、瘦肉率高达60%以上,因而受到养殖户的青睐。而我国的地方猪种的生长周期多在11个月左右,瘦肉率只有40%多。因此,瘦肉型猪种的养殖效益远高于地方猪种,农民自然更愿意养殖外来猪种。

好吃的猪肉在哪里

决定猪肉味道口感的主要因素是猪种,而且不能用颗粒饲料饲养,喂的蔬菜、五谷杂粮也不能含有激素等化学成分。地方猪种肉质好过“洋猪”是不少人的共识。

我国地方猪种须加大改良和选育方向的调整,在保持地方猪肉质优良特点的同时,通过选育等手段提高瘦肉率,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美味的猪肉,才能符合当下人们膳食结构的变迁,赢得市场。

专家观点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胡定寰:  

我国现在用的是三元猪,杜洛克、长仔、大仔,这种猪当初是在国外引进过来的,经过很多年的养育以后,它的出栏时间很短,长得很快,但它的缺点就是猪肉的味道不好。因为它是根据外国人的口味养的,所以虽然缩短了养殖时间,减少了饲料的用量,但是猪肉的质量稍微差一点,口感差一点。

我国还要逐步自己培育猪,按照我们农民的养殖习惯,按照消费者的味道。非常不光彩的是,我们国家所有的种猪都要从国外进口,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养猪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养猪历史最长的国家,但是我们现在还要依靠外国人把猪卖给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研制出自己的品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