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题:内陷 | 医源世界

 神医图书馆318 2013-05-30
麻疹夹班   病证名。指麻毒炽盛,内陷营血而夹瘀斑。《疹科纂要》:“麻疹不出,忽发红点者,名为夹斑。”症见恶寒壮热,喷嚏流涕,腮红眼赤,咳嗽气急,继而全身既可见碍手的颗粒麻疹,复见成片、平坦不碍手之红斑。由肺胃同时受麻毒热蒸所致。治宜清营解毒透疹化斑。用清瘟败毒饮等。
日期:2006年1月12日 - 来自[字母M]栏目

麻疹夹班

麻疹夹班   病证名。指麻毒炽盛,内陷营血而夹瘀斑。《疹科纂要》:“麻疹不出,忽发红点者,名为夹斑。”症见恶寒,壮热,喷嚏流涕,腮红眼赤,咳嗽气急,继而全身既可见碍手的颗粒麻疹,复见成片、平坦不碍手之红斑。由肺胃同时受麻毒热蒸所致。治宜清营解毒,透疹化斑。用清瘟败毒饮等。
日期:2006年1月12日 - 来自[字母M]栏目

睛陷

睛陷   病证名。系指眼目内陷的病证。见《五官病》,即目内陷。详见该条。
日期:2006年1月11日 - 来自[字母J]栏目

火陷

火陷   证名。疮疡陷中三种陷证之一。见《疡科心得集》卷上。高秉钧分疮疡三种险证中之犹有三陷变局,即“火陷、干陷虚陷也。”他认为“火陷者,气不能引血外腐成脓,火毒反陷入营,渐致神迷,发痉发厥。”证见:疮色紫暗,疮面干枯无脓汁,根盘散漫,壮热口渴,便秘尿赤,烦躁不安,神昏谵语舌绛脉数等。治宜清营凉血解毒,并投补益之剂,内服可选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人参、生黄芪之类,或选用清营汤,配以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外治法参见有头疽条。
日期:2006年1月11日 - 来自[字母H]栏目

骨蚀

骨蚀   病名。痈疽内陷而侵蚀于骨之病证。出《灵枢·刺节真邪》。有:“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寒胜其热,则骨疼内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内伤骨为骨蚀。”该病因久患疮疡,毒邪内著而骨被腐蚀破坏者,甚而有脓。相当于骨骺炎或骨髓炎。证治可参见附骨疽条。
日期:2006年1月11日 - 来自[字母G]栏目

毒气攻心

毒气攻心   病证名。疔毒、痈疽之走黄、内陷而引致神昏痉症者。见《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多因疮毒邪盛正虚,或患疮疡后失于调治,致使毒邪内攻,扰及心营所致。证见心中烦乱,寒热、神昏,或恶心欲呕,严重者口噤抽搐而痉者等。相当于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治法参见疔疮走黄、内陷等条。
日期:2006年1月11日 - 来自[字母D]栏目

表邪内陷

表邪内陷   病证名。指在表之邪因邪盛正虚或治疗失当而内陷入里的病变。如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症见不恶寒,高热,神昏、谵妄等。又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参见内陷条。
日期:2006年1月11日 - 来自[字母B]栏目

耳膜内陷致听力下降30例诊治体会

   临床中常见卡他性中耳炎积液吸收,因听觉异常、感觉不适的病例求治,自2003~2004年我院门诊共诊治30例,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 30例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30~55岁,主要症状及体征:耳木、耳闷、耳鸣、自声及他声异常,鼓气耳镜下见耳膜松弛部或紧张部放射状充血、耳膜内陷、活动度差,部分病例表现为仅有后下或后上部分范围微弱活动,指压耳屏听力有暂时好转。鼻咽镜检查,咽鼓管圆枕肿胀,鼻咽部腺样体肥大或有瘤样增生。
   
  1.2 治疗方法与结果 30例病人均行耳膜前下方穿刺治疗,75%酒精棉签消毒外耳道、耳膜,敏感者加用耳膜表面麻醉剂麻醉鼓膜前下方至颜色发白,用1ml注射器加5号长针头刺穿耳膜至中耳腔,当耳膜上有刺孔存在时,用鼓气耳镜活动耳膜,可见耳膜活动度较前有明显加强,症状随之好转。20例病人1次治愈,5例病人复诊2次以上,3例病人虽不见耳膜活动度增强但自觉症状明显好转。2例病人感觉不明显。
    
  2 讨论
    
  卡他性中耳炎是一种中耳腔内负压导致的非化脓性疾病,复发性或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与变应性鼻炎、慢性鼻咽炎所引起的咽鼓管功能不良有关。耳咽管的开放调节中耳气压,使之与外界大气压基本保持平衡 [1] ,若耳咽管口部堵塞或耳咽管功能障碍(如排液、自洁功能)会导致中耳腔内原有空气逐渐吸收,造成中耳腔负压,但表现不一定有中耳腔渗出液,仅有耳膜内外的压力差所致的耳膜内陷为主的一系列中耳腔负压的症状及体征;耳膜穿刺替代耳咽管功能,改善通气 [1] 平衡耳膜内外侧大气压,缓解中耳腔负压引起的症状,争取时间使耳咽管功能恢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当然,对耳咽管堵塞严重,短期功能不能恢复者,也可用耳膜置管来代替穿刺,以防中耳负压再度出现。可以认为耳膜小穿孔对负压耳听力有改进提高之效。不引起中耳腔渗液的中耳腔内的小负压会造成耳膜内外气压不平衡而引致不适感,负压及气压不平衡会因耳膜穿刺平衡耳膜内外压力而起效。
   
  本组病人多为近期对症治疗,远期疗效应进一步观察。病因治疗也是根本治疗,以彻底改变引起中耳负压产生的原因。可能因病程日久致耳膜钙化斑形成所致。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耳鼻咽喉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47-248.

  作者单位:472500河南灵宝,灵宝市中医院五官科

日期:2005年8月12日 - 来自[经验交流]栏目
共 5 页,当前第 4 页 9 1 2 3 4 5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