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3学案
2013-05-31 | 阅:  转:  |  分享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学习

目标 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

2.通过例题分析,体会算法的基本思路。 重点难点 重点:算法的含义及应用。

难点:写出解决一类问题的算法。 学习

过程

与方

法 自主学习:认真自学课本P2-5,完成下列问题.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分析: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想是消元的思想,有代入消元和加减消元两种消元的方法,请用加减消元法写出它的求解过程.

解: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探究:对于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说,上述步骤应该怎样进一步完善?

评析:本题的算法是由加减消元法求解的,这个算法也适合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下面写出求方程组的解的算法:

2.试写出求方程组的解的算法.

解: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提炼:

一、算法概念:

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现在,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

二、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合作探究:

例1、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的整数n,试设计一个程序或步骤对n是否为质数做出判断.

分析:(1)质数是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大于1的整数.

(2)要判断一个大于1的整数n是否为质数,只要根据质数的定义,用比这个整数小的数去除n,如果它只能被1和本身整除,而不能被其它整数整除,则这个数便是质数.

解:













说明:本算法是用自然语言的形式描述的.设计算法一定要做到以下要求:

(1)写出的算法必须能解决一类问题,并且能够重复使用.

(2)要使算法尽量简单、步骤尽量少.

(3)要保证算法正确,且计算机能够执行.

阅读课本3-4页的内容,分析例2

例2、用二分法设计一个求方程的近似根的算法.

分析:该算法实质是求的近似值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

解:











达标训练

1.写出解方程x2-2x-3=0的一个算法。















2.求1×3×5×7×9×11的值,写出其算法。













3.有蓝和黑两个墨水瓶,但现在却错把蓝墨水装在了黑墨水瓶中,黑墨水错装在了蓝墨水瓶中,要求将其互换,请你设计算法解决这一问题。













4.课本练习。 课堂

小结 1.算法概念和算法的基本思想

(1)算法与一般意义上具体问题的解法的联系与区别;(2)算法的五个特征。

2.利用算法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写出一此简单问题的算法 作业

布置 20页习题1-1A组2、3;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1.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1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学习

目标 1.熟悉各种程序框及流程线的功能和作用;

2.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流程图的顺序结构;

3.通过比较,体会流程图的直观性、准确性. 重点难点 重点:流程图的画法.

难点:流程图的画法. 学习

过程

与方

法 自主学习:

一.复习回顾:了解了算法的概念及处理某些问题的算法后,你觉得用自然语言表述的算法有什么不方便之处?谈谈自己的感想.





二.认真自学课本P6-9,完成下列问题.:

什么是流程图?





说出终端框(起止框)的图形符号与功能:



说出输入、输出框的图形符号与功能:



说出处理框(执行框)的图形符号与功能:



说出判断框的图形符号与功能:



说出流程线的图形符号与功能:



出连接点的图形符号与功能:











总结如下表:

图形符号

名称

功能



















































什么是顺序结构?顺序结构对应的流程图怎样表示?





合作探究:

例:判断整数n(n>2)是否为质数的算法对应的程序框图表示为:







达标训练

已知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边长分别为a,b,c,利用海伦-秦九韶公式设计一个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并画出流程图.(已知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边长分别为a,b,c,则三角形面积为,其中.) 作业

布置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1.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2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学习

目标 掌握条件结构及其相应的流程图,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条件结构,会设计条件结构.

难点:设计条件结构. 学习

过程

与方

法 自主学习:

一.复习回顾:

①各种程序框及流程线的功能和作用?

②顺序结构的特征和作用?

二.认真自学课本P10-12,完成下列问题.:

如何判断某个年份是否为闰年?



该问题的算法步骤是:







该问题的算法框图为:













条件结构的使用条件是:







条件结构的算法框图为:



合作探究:

1.新知探究的疑点解答;

2.条件结构的算法框图; 达标训练

1.设计一个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表示。





















2.任意给定三个正实数,设计一个算法,判断以这三个正数为三边边长的三角形是否存在,并画出这个算法的流程图.



























作业

布置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1.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3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学习

目标 1.理解循环结构概念;

2.把握循环结构的三要素:循环的初始状态、循环体、循环的终止条件;

3.能识别和理解循环结构的框图以及功能;

4.能运用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画出程序框图。 重点难点 重点:循环结构的概念、功能、要素、框图及程序框图的画法。

难点:描述和应用循环结构时,三要素的准确把握和正确表达 学习

过程

与方

法 自主学习:

一.复习回顾:

问题1:给定三角形的三条边长,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完成程序框图:



问题2:设计算法,输出1000以内能被3和5整除的所有正整数,画出算法框图.

算法步骤:算法框图:







二.认真自学课本P12-19,完成下列问题

什么是循环结构、循环体、循环变量、循环的终止条件?





循环结构有三要素是:





循环结构的算法框图的基本模式:





④设计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的步骤。









合作探究:

循环结构的算法框图的基本模式;

程序框图的画法。

达标训练

1.课本例6,例7.

2.练习。 作业

布置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1.2.1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学习

目标 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3种基本的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的表示方法、结构和用法,能用这三种基本的算法语句表示算法,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的表示方法、结构和用法,用这三种基本的算法语句表示算法。

难点:理解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的表示方法、结构和用法。 学习

过程

与方

法 自主学习:

一、复习回顾:

算法中的三种基本的逻辑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认真自学课本P21-24,完成下列问题

1、任何一种程序设计语言都包含五种基本的算法语句,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上对应于算法中的顺序结构.

2、输入语句的一般格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输出语句的一般格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赋值语句的一般格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探究一、用描点法作函数的图象时,需要求出自变量和函数的一组对应值,编写程序,分别计算当x=-5,-4,-3,-2,-1,0,1,2,3,4,5时函数值。

















探究二、编写一个程序,计算一个学生数学、语文、英语三门课的平均成绩.





探究三、交换两个变量A和B的值,并输出交换前后的值。



达标训练:下列语句描述的算法的输出结果.

1、



2、



3、

达标训练



课本练习1、2.

作业

布置 练习3,4.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1.2.2条件语句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学习

目标 1.正确理解条件语句的步骤、结构及功能;

2.能正确地使用条件语句表示条件结构. 重点难点 重点:1.条件语句的步骤及功能

2.体会算法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难点:1.灵活使用条件语句表示条件结构

2.条件语句的语法结构 学习

过程

与方

法 自主学习

一、复习回顾:

条件结构的流程图为:

二、认真自学课本P25-29,完成下列问题

①指出条件语句的格式及功能:

流程图:条件语句:





②对于条件结构框图中没有语句2的结构图,如何用语句描述。



IF条件THEN

语句

ENDIF









自我检测:加快文明社会的发展,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景区规定对年龄超过50岁(含50岁)的游客可以免费提供“旅游拐杖”一根,其它游客购买“旅游拐杖”则需2元/根。根据结构框图,使用基本语句设计一个游客购买“旅游拐杖”费用的程序。

根据结构图写出程序:

程序如下:

















合作探究;

1.已知算法结构图,使用基本语句写出相应的程序。































2.课本例5,6











达标训练

课本练习1、2. 作业

布置

课本练习3,4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1.2.3循环语句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学习

目标 1.正确理解循环语句的概念,并掌握其结构;

2.会应用循环语句编写程序. 重点难点 两种循环语句的表示方法、结构和用法;用循环语句表示算法.

理解循环语句的表示方法、结构和用法,会编写程序中的循环语句. 学习

过程

与方

法 自主学习:

一、复习回顾:

循环结构的流程图:②条件语句的适用条件及一般格式:











二、认真自学课本29-32,完成下列问题:

1.Until语句的含义及一般形式为:

2.While语句的含义及一般形式为:





合作探究:

1.课本例8(体会Until语句的用法)

语句描述为:







2.与自然语言相比,基本语句描述的算法有何优点?









3、While语句与Until语句的适用条件及语句格式分别为:







达标训练

1.练习1;

















2.练习2;



















3.设计计算的一个算法,并画出流程图,然后用适当的语句描述该算法.























作业

布置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1.3算法案例1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学习

目标 1.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中蕴含的数学原理,并能根据这些原理进行算法分析。

2.基本能根据算法语句与程序框图的知识设计完整的程序框图并写出算法程序。 重点难点 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把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方法转换成程序框图与程序语言。 学习

过程

与方

法 自主学习:认真自学课本34-37.

1.辗转相除法,就是对于给定的两个正整数,用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若余数不为零,则将余数和较小的数构成新的一对数,继续上面的除法,直到大数被小数除尽为止,这时的较小的数即为原来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2.更相减损术,就是对于给定的两个正整数,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然后将差和较小的数构成新的一对数,继续上面的减法,直到差和较小的数相等,此时相等的两数即为原来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合作探究(一):辗转相除法

思考1:18与30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你是怎样得到的?



思考2:对于8251与6105这两个数,由于其公有的质因数较大,利用上述方法求最大公约数就比较困难.注意到8251=6105×1+2146,那么8251与6105这两个数的公约数和6105与2146的公约数有什么关系?



思考3:又6105=2146×2+1813,同理,6105与2146的公约数和2146与1813的公约数相等.重复上述操作,你能得到8251与6105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吗?



思考4:上述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称为辗转相除法或欧几里得算法.一般地,用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正整数m,n的最大公约数,可以用什么逻辑结构来构造算法?其算法步骤如何设计?

第一步,给定两个正整数m,n(m>n).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思考5:该算法的程序框图如何表示?







思考6:该程序框图对应的程序如何表述?







思考7:如果用当型循环结构构造算法,则用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正整数m,n的最大公约数的程序框图和程序分别如何表示?











合作探究(二):更相减损术

思考1:设两个正整数m>n,若m-n=k,则m与n的最大公约数和n与k的最大公约数相等.反复利用这个原理,可求得98与63的最大公约数为多少?



思考2:上述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称为更相减损术.一般地,用更相减损术求两个正整数m,n的最大公约数,可以用什么逻辑结构来构造算法?其算法步骤如何设计?



第一步,给定两个正整数m,n(m>n).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思考3:该算法的程序框图如何表示?





思考4:该程序框图对应的程序如何表述?





合作探究(三):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区别

(1)都是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计算上辗转相除法以为主,更相减损术以为主,计算次数上辗转相除法计算次数相对,特别当两个数字大小区别较大时计算次数的区别较明显。

(2)从结果体现形式来看,辗转相除法体现结果是则得到,而更相减损术则以相等而得到 自我检测:

例1分别用辗转相除法和更相减损术求168与93的最大公约数.

辗转相除法:







更相减损术:







例2求325,130,270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达标检测:

1、在对16和12求最大公约数时,整个操作如下:(16,12)→(4,12)→(4,8)→(4,4),由此可以看出12和16的最大公约数是()

A.4B.12C.16D.8

2、下列各组关于最大公约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6和12的最大公约数是4B.78和36的最大公约数是6

C.85和357的最大公约数是34D.105和315的最大公约数是105

3、算法

S1输入,x,y

S2m=max{x,y}

S3n=min{x,y}

S4若m/n=[m/n]([x]表示x的整数部分)

则输出n,否则执行S5

S5r=m-[m/n]*n

S6m=n

S7n=r

S8执行S4

S9输出n上述算法的含义是。

4、用辗转相除法求840与1785的最大公约数.

















5、用更相减损术求612与468的最大公约数





















6、分析算法,编出程序,求两个整数x(x≥0)和y(y>0)的整数商和余数(规定只能用加法和减法运算)。



















作业

布置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1.3算法案例2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学习

目标 1.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理解秦九韶算法。

2.掌握用秦九韶算法计算高次多项式的值。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秦九韶算法思想。

秦九韶算法的步骤。 学习

过程

与方

法 自主学习:认真自学课本37-39,完成下列问题:

求多项式f(x)=x+x+x+x+x+1当x=5的值。

一个自然的做法:把5代入多项式f(x),计算各项的值,然后把它们加起来,这时你一共做了__次乘法运算,__次加法运算。

另一种做法:先计算x的值,然后一次计算x﹒x,(x﹒x)﹒x,((x﹒x)﹒x)﹒x的值,这样每次都可以用上一次的结果,这时你用了__次乘法运算,__次加法运算。

计算机适合乘法运算少的。 合作探究:

1.根据秦九韶算法能把多项式f(x)=3x+4x+5x+6x+7x+1改写成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当x=5时求f(x)的值_____。



2.上题中需要__次乘法运算,__次加法运算。

自我检测:

1.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f(x)=5x+7x+6x+3x+x+1,当x=3的值。



2.多项式f(x)=15x+32x+21x+8x+6x+8,则f(2)=___。

达标检测:

1.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f(x)=3x+4x+5x+6x+7x+8x+1,当x=4时,需要做乘法和加法的次数分别是()

A6,6B5,6C5,5D6,5

2.f(x)=3x+2x+x+4,则f(10)等于()

A3214B3210C2214D90

3.多项式f(x)=10x+21x+5x+4x+3x+2x+3x+x+1,则f(5)等于()

A28079706B28089706C28179706D28189706

4.多项式f(x)=4x+7x+64x+8x+6x+1,则f(3)=___。

5.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f(x)=x+4x+3x+1,当x=1.3时的值需要将多项式改写为_______________。

6.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f(x)=9x+21x+7x+64x+8x+6x+1,当x=2的值。

























7.写出求一般多项式f(x)=ax+ax+···+ax+a,当x=x的算法程序。



































作业

布置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1.3算法案例3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学习

目标 解进位制的概念,对一个数能够做不同进制间的转换.

据对进位制的理解,体会计算机的计数原理.

了解进位制的程序框图及程序. 重点难点 理解进位制的概念,对一个数能够做不同进制间的转换 学习

过程

与方

法 知识情境:进位制是为了计数和运算方便而约定的记数系统,如逢十进一,就是十进制;

每七天为一周,就是七进制;每十二个月为一年,就是十二进制,每六十秒为一分钟,

每六十分钟为一个小时,就是六十进制.古代罗马人采取60进制,玛雅人使用20进制,

中国、埃及、印度等国主要采取10进制.而近代由于计算机的诞生,二进制应运而生.

自主学习:认真自学课本40-45,完成下列问题:

1一般地,“满k进一”就是k进制,其中k称为k进制的基数.那么k是一个什么范围内的数?



2十进制使用0~9十个数字,那么二进制、五进制、七进制分别使用哪些数字?



3十进制数3721中的3表示3个______,7表示7个_____,2表示2个十,1表示1个一。

于是,我们得到这样的式子:3721=

4一般地,若k是一个大于1的整数,则以k为基数的k进制数可以表示为一串数字连写在一起的形式:anan-1…a1a0(k).其中各个数位上的数字an,an-1…a1,a0的取值范围如何?



5为了区分不同的进位制,常在设的右下角表明基数,如二进制数10(2),七进制数260(7),十进制数一般不标注基数。

将以下数字表示成不同位上的数字与基数的幂的乘积之和的形式:

110011(2)=

7342(8)=

anan-1…a1a0(k)=

7参考教材,用除k取余法将89转化成二进制数得89=

8.将以下数字表示成不同位上的数字与基数的幂的乘积之和的形式:

10212(3)=412(5)=

9完成下列进位制之间的转化:

23769(8)=________(10)119(10)=_________(6)

合作探究:

例1把二进制数110011(2)化为十进制数.



例2设计一个算法,把k进制数a(共有n位)化成十进制数



例3把89化为二进制数



例4设计一个程序,实现“除k取余法”









达标训练:

1.将下列各进制数化为十进制数.

(1)10303(4)=(2)1234(5)=

2.已知10b1(2)=a02(3),求数字a,b的值.



3.用“除k取余法”将十进制数2008分别转化为二进制数和八进制数





4.将五进制数3241(5)转化为七进制数.



5.根据阅读与思考“割圆术”中的程序画出程序框图.















作业

布置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第一章章末小结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学习

目标 1.对本章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

2.熟练应用算法、流程图和算法基本语句来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应用算法、流程图和算法基本语句来解决问题.

难点:形成知识网络. 学习

过程

与方

法 自主学习

复习回顾:

①本章知识结构:







②算法的定义及特征:





③三种逻辑结构:

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④算法语句:

条件语句:For语句:Doop语句





合作探究

1.判断某一事情是否为算法

方法归纳:(1)判断某一问题是否为算法要把握算法的五个特征:

①有穷性②确定性③可行性④不惟一性⑤普遍性

例1.下列关于算法的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①求解某一类问题的算法是唯一的②算法必须在有限步操作之后停止

③算法的每一步操作必须是明确的,不能有歧义或模糊

④算法执行后一定产生确定的结果

A.1B.2C.3D.4

2.就某一问题画出程序框图并写出算法

方法归纳:(1)画程序框图时一定要明确图中各个符号的作用并能正确使用三种基本逻辑结构。(2)用程序设计语言描述算法时一定要注意有些符号与框图之中书写的不同。

例2.设计算法求的值.要求画出程序框图,写出用基本语句编写的程序. 达标训练

1.阅读右上的程序框图。若输入m=4,n=3,则输出a=__12__,i=_3____。(注:框图中的赋值符号“=”也可以写成“←”或“:=”)

































2.阅读如上右边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

是100,则输出的变量和的()

A.2500,2500 B.2550,2550

C.2500,2550 D.2550,2500`

3.如右图所示的程序是用来()

A.计算3×10的值B.计算的值

C.计算的值D.计算1×2×3×…×10的值

4.已知S=12-22+32-42+……+(n-1)2-n2,请设计程序框图,算法要求从键盘输入n,输出S,并写出计算机程序。 作业

布置 课本50页复习参考题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2.1.1简单随机抽样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学习

目标 正确理解随机抽样的概念,会描述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的一般步骤.

能够根据样本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抽样. 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会描述抽签法及随机数法的步骤.

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抽签法及随机数法的步骤.

自主学习

一、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

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抽取n个个体作为(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思考:简单随机抽样的每个个体入样的可能性为多少?(n/N)

练习:1.“从20个零件中一次性抽取3个进行质量检测”是不是采用了简单随机抽样?



二、抽签法和随机数法:

1、抽签法

1)分类:和

2)抽签法的一般步骤:

(1)

(2)

(3)

思考:你认为抽签法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当总体中的个体数很多时,用抽签法方便吗?



2、随机数法

1)定义:



2)随机数表法的步骤:

(1)将总体的个体编号;

(2)在随机数表中选择开始数字;

(3)读数获取样本号码.

思考: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随机数法有什么优缺点?





精讲互动 达标训练

11.下列问题中,最适合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样的是()

A.某电影有32排座位,每排有40个座位,座位号是1~40,有一次报告会坐满了观

报告会结束以后听取观众的意见,要留下32名观众进行座谈

B.从十台冰箱中抽取3台进行质量检验

C.某学校有在编人员160人,其中行政人员16人,教师112人,后勤人员32人.教育部

门为了解大家对学校机构改革的意见,要从中抽取容量为20的样本

D.某乡农田有山地8000亩,丘陵12000亩,平地24000亩,洼地4000亩,现抽取农田480亩估计全乡农田平均产量

2.某企业有150名职工,要从中随机的抽取20人去参观学习,请用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进行抽取,写出过程.













作业

布置 完成资料上的习题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2.1.2系统抽样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学习

目标 1.正确理解系统抽样;

2.掌握系统抽样的一般步骤;

3.正确理解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的区别和联系,并且选择适当正确的方法进行抽样. 重点难点 掌握系统抽样的特点和一般步骤;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抽样方法. 学习

过程

与方

法 自主学习

问题:某校高一年级共有20个班,每班有50名学生,为了了解高一学生的视力情况,从这1000人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进行检查,应该怎样抽样?

【】这个案例的总体中个体数较多,生活中还有容量大的多的总体,面对这样的总体,采用抽签或随机数表等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是不科学的.抽取样本最关键的就是要保证抽样过程的,要保证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寻求更好的抽样方法.

系统抽样以简单随机抽样为基础,通过将大容量的总体分组,只需在某一个组内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来获取一个个体,然后在一定规则下就能抽取出全部样本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的步骤为:









精讲互动



















例2某装订厂平均每小时大约装订图书362册,要求检验员每小时抽取40册图书,检查其质量状况,请你设计一个调查方案。















分析系统抽样的弊端(阅读课本14页):









达标训练

1.为了了解参加一次知识竞赛的1252名学生的成绩,决定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一

个容量为50的样本,那么总体中应随机剔除个体的数目是

2.全班有50位同学,需要从中选取7人,若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来选取,则每位同学能被选取的可能性是

3.一个总体中有100个个体,随机编号为0,1,2,...,99,依编号顺序平均分成10个小组,组号依次为1,2,3,...,10.现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10的样本,规定如果在第一组随机抽取的号码为,那么在第组中抽取的号码个位数字与的个位数字相同.若,则在第7组中抽取的号码是_____________.



4.要从1003名学生中选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试叙述系统抽样的步骤。

【解】































作业

布置 习题1-21,2,4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2.1.3分层抽样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学习

目标 正确理解分层抽样;

掌握分层抽样的一般步骤;

正确理解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的区别和联系,并且选择适当正确的方法进行抽样. 重点难点 掌握分层抽样的特点和一般步骤;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抽样方法. 学习

过程

与方

法 自主学习

问题:某校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分别有学生1000,800和700名,为了了解全校学生的视力情况,欲从中抽取容量为100的样本,怎样抽样较为合理.

【】如果在25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100名学生作为样本,或者在三个年级中平均抽取学生组成样本,这样的样本是否合理?能否反映总体情况?

1.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的概念:将总体按其分成若干类型,然后在每个类型中随机抽取一定的样本.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的步骤为:







【小结】①分层抽样适用于总体由差异比较明显的几个部分组成的情况,是等可能抽样,它也是客观的、公平的;分层抽样是建立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基础上的,由于它充分利用了已知信息,使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而且在各层抽样时可以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因此在实践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精讲互动













例2某电视台在因特网上就观众对某一节目的喜爱程度进行调查,参加调查的总人数为12000人,其中持各种态度的人数如下表所示:

很喜爱

喜爱

一般

不喜爱



2435

4567

3926

10

2



电视台为进一步了解观众的具体想法和意见,打算从中抽取60人进行更为详细的调查,应怎样进行抽样?

【解】











例3某所学校有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在校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之比为5:2:3,且已知初中生有800人,现要从这所学校中抽取一个容量为80的样本以了解他们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应采用什么抽样方法?













达标训练

1.某公司生产三种型号的轿车,产量分别为1200辆、6000辆、2000辆。为检验该公司的产品质量,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46辆进行检验,这三种型号的轿车应分别抽取______、______和_____辆。

2.某商场想通过检查发票及销售记录的2%来快速估计每月的销售总额,采取如下方法:从某本50张的发票存根中随机抽取一张,如15号,然后按顺序往后将65号、115号、165号、…发票上的销售额组成一个调查样本。这种抽取样本的方法是()

(A)抽签法(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D)随机数表法

3.某班有50名学生,(其中有30名男生,20名女生)现调查平均身高,准备抽取10%,问应如何抽样?如果已知男女身高有显著不同,又应如何抽样?































作业

布置 完成资料习题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2.2.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1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学习

目标 1.掌握常用四种统计图表(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茎叶图)的功能及其特点.

2.能针对实际问题和收集到的数据的特点,选择科学的统计图表.

3.能从统计图表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重点难点 选择一种适当数据表示方法;

能从统计图表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学习

过程

与方

法 自主学习

复习回顾

1.四种常用的统计图表为;

2.绘制频数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阅读课本16-22页并回答课本中的问题. 精讲互动 达标训练

1.关于频率直方图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直方图的高表示取某数的频率

B.直方图的高表示该组上的个体在样本中出现的频率

C.直方图的高表示取某组上的个体在样本中出现的频数与组距的比值

D.直方图的高表示取该组上的个体在样本中出现的频率与组距的比值

2.某地一种植物一年生长的高度如下表:

高度(cm)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棵数

20

30

80

40

30



则该植物一年生长在[30,40)内的频率是()

A.0.80B.0.65

C.0.40D.0.253.如图表示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每场比赛得分情况的茎叶图,则甲和乙得分的中位数的和是()



4.为了解某校高三学生的视力情况,随机地抽查了该校100名高三学生的视力情况,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由于不慎将部分数据丢失,但知道前4组的频数成等比数列,后6组的频数成等差数列,设最大频率为a,视力从4.6到5.0之间的学生数为b,则a,b的值分别为()

.B.0.27,83

C.2.7,78D.2.7,83

5.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减去80,得一组新数据,若求得新数据的平均数是1.2,方差是4.4,则原来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A.81.2,4.4B.78.8,4.4

C.81.2,84.4D.78.8,75.6

.(2008年上海卷)已知总体的各个体的值由小到大依次为2,3,3,7,a,b,12,13.7,18.3,20,且总体的中位数为10.5.若要使该总体的方差最小,则a、b的取值分别是________.

.(15分)下图是某个人口为90万人的县城人口年龄分布:



.(15分)为了了解九年级学生中女生的身高(单位:cm)情况,某中学对九年级女生身高进行了一次测量,所得数据整理后列出了频率分布表如下:

组别

频数

频率



145.5~149.5

1

0.02



149.5~153.5

4

0.08



153.5~157.5

20

0.40



157.5~161.5

15

0.30



161.5~165.5

8

0.16



165.5~169.5

m

n







M

N



(1)求出表中m,n,M,N所表示的数分别是多少?

(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3)全体女生中身高在哪组范围内的人数最多?估计九年级学生中女生的身高在161.5以上的概率.

.(16分)对甲、乙两名自行车赛手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了6次测试,测得他们的最大速度(m/s)的数据如下表:



27

38

30



7

35

31





33

29

38

34

28

36



(1)画出茎叶图,由茎叶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分别求出甲、乙两名自行车赛手最大速度(m/s)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并判断选谁参加比赛更合适. 作业

布置 习题1-33,4,5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2.2.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2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学习

目标 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

学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条形图、直方图;

会用频率分布表或分布条形图估计总体分布,并作出合理解释 重点难点 会用频率分布表或分布条形图估计总体分布,并作出合理解释 学习

过程

与方

法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32-33页并回答思考交流的问题.

抽象概括出:

1)编制频率分布直方表的步骤







2)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绘制的步骤















3)频率分布折线图的绘制





精讲互动为检测某产品的质量,抽取了一个容量为30的样本,检测结果为一级品5件,二级品8件,三级品13件,次品4件列出样本的频率分布表;

此种产品为二级品或三级品的概率?

画出样本分布的条形图 达标训练

1.在用样本频率估计总体分布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来源:学科网]

A.总体容量越大,估计越精确B.总体容量越小,估计越精确C.样本容量越大,估计越精确D.样本容量越小,估计越精确

2.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分成若干组,已知某数的频数和频率分别为50和0.25,则n=.

3.一个容量为32的样本,已知某组的样本的频率为0.25,则该组样本的频数为()

A.2B.4C.6D.8

4.某校为了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50名学生,得到他们在某一天各自课外阅读所用时间的数据,结果用右侧的条形图表示.根据条形图可得这50名学生这一天平均每人的课外阅读时间为()

0.6小时0.9小时

1.0小时1.5小时

5.(江西卷)为了解某校高三学生的视力情况,随机地抽查了该校100名高三学生的视力情况,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右,由于不慎将部分数据丢失,但知道前4组的频数成等比数列,后6组的频数成等差数列,设最大频率为a,视力在4.6到5.0之间的学生数为b,则a,b的值分别为()

A.0,27,78 B.0,27,83

C.2.7,78 D.2.7,83

3.如图表示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每场比赛得分情况的茎叶图,则甲和乙得分的中位数的和是()











作业

布置 习题1-51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1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学习

目标 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的计算、意义和作用;

根据问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数字特征来表达数据的信息. 重点难点 根据问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数字特征来表达数据的信息. 学习

过程

与方

法 自主学习

复习回顾

什么叫平均数?有什么意义?

什么叫中位数?有什么意义?

什么叫众数?有什么意义?











练习1: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情况如表所示:

月工资/元

8000

5000

4000

2000

1000

800

700

600

500



员工/人

1



2

4

6

12

8

20

5

2



分别计算该公司员工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公司经理会选取上面哪个数来代表该公司员工的月工资情况?税务官呢?工会领导呢?

【解】













什么叫极差?有什么意义?

什么叫方差?有什么意义?









练习2:在上一节中,从甲、乙两个城市随机抽取的16台自动售货机的销售额可以用茎叶图表示,如图

甲乙两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极差分别是多少?

你能从图中分别比较甲乙两组数据平均数和方差的大小吗?

精讲互动 达标训练

课本31页练习















教辅资料



作业

布置 习题1-41,2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2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学习

目标 正确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的标准差;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作合理的解释。 重点难点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作合理的解释。 学习

过程

与方

法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1.平均数描述了数据的,定量地放映了数据的集中趋势所处的水平;

2.一般的,称为平均数或均值;

3.数据的离散程度可以用来描述;

4.一般地,称为样本标准差。

阅读课本36-37页

练习1:一个水库养了某种鱼10万条,从中捕捞了20条,称得它们的质量如下:(单位:KG)

1.151.041.111.071.101.321.251.191.151.211.181.141.091.251.211.291.161.241.121.16

计算样本平均数,并根据计算结果估计水库里所有这种鱼的总质量约是多少?









练习2:要从甲乙两名跳远运动员中选拔一名去参加运动会,选拔的标准是:先看他们的平均成绩,如果两人的平均成绩相差无几,就要再看他们成绩的稳定程度。为此对两人进行了15次比赛,得到如下数据:(单位:cm):



755

752

757

744

743

729[

721

731

778

768

761

773

764

736

741





729

767

744

750

745

753

745

752

769

743

760

755

748

752

747



如何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处理,来作出选人的决定呢?















精讲互动 达标训练

1.若的方差为3,则的方差为.

2.在一次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歌手打出的分数如下:,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值和方差分别为()

A.B.C.D.

3.从甲乙两个总体中各抽取了一个样本:



6

5

8

4

9

6





8

7

6

5

8

2



根据以上数据,说明哪个波动小?

4.甲乙两人在相同条件下个射击20次,命中的环数如下:

甲[]

7

8

6

8

6

5

9

10

7

4

5

6

6

7

8

7

9

10

9

6





9

5

7

8

7

6

8

6

7[

7

9

6

5

8

6

9

6

8

7

7



问谁射击的情况比较稳定?

























作业

布置 习题1-52,3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2.3.1-2.3.2两个变量的相关性1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学习

目标 1.了解非确定性关系中两个变量的统计方法;掌握散点图的画法及在统计中的作用;

能根据散点图判断变量间是否为线性相关.

2.若两个变量为线性相关,告诉一个变量的值,能估计出与其对应另一变量的值. 重点难点 重点: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理解,利用散点图直观认识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难点:作散点图及理解两个变量的正相关和负相关. 学习

过程

与方

法 自主学习

变量之间的散点图指: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是什么?有几种?





新知探究:

1.正相关与负相关的概念是?



2.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判断方法是什么?



精讲互动 达标训练

1.在现实生活中,请你举出几个两个量之间存在明确函数关系的例子.





















2.请在现实生活中举出两个变量不满足函数关系,但二者确实有关系的例子.



















3.课本练习

























作业

布置 习题1-71、2题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2.3.2两个变量的相关性1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学习

目标 1.掌握最小二乘法的思想

2.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重点难点 重点:最小二乘法的思想

难点: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的应用 学习

过程

与方

法 自主学习

复习回顾:

1.画散点图的步骤是:



2.正、负相关的的概念是什么?



3.什么是线性相关?

新知探究:

上节课我们讨论了人的身高与右手一拃长之间的线性关系,用了很多种方法来刻画这种线性关系,但是这些方法都缺少数学思想依据。

问题1、用什么样的线性关系刻画会更好一些?



问题2、用什么样的方法刻画点与直线的距离会方便有效?



1.什么叫回归直线?



2.如何求回归直线的方程?什么是最小二乘法?



精讲互动 达标训练

1.已知x,y之间的一组数据如下表,则y与x的线性回归方程y=a+bx必经过点

x

0[来源:Zxxk.Com]

1[来源:Z,xx,k.Com]

2

3



y

1

3

5

7











(A)(2,2)(B)(1.5,0)(C)(1,2)(D)(1.5,4)



2.某连锁经营公司所属5个零售店某月的销售额和利润额资料如下表:

商店名称

A

B

C

D

E



销售额(x)/千万元

3

5

6

7

9



利润额(y)/百万元

2

3

3

4

5



画出销售额和利润额的散点图;

若销售额和利润额具有相关关系,计算利润额y对销售额x的回归直线方程。



















3.课本练习.

















作业

布置 习题1-82、3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第二章小结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学习

目标 1.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为合理的决策提供一些依据,认识统计的作用,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为合理的决策提供一些依据,认识统计的作用,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 学习

过程

与方

法 自主学习

复习回顾:

本章知识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随机抽样:三种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分别说明三种抽样方法的适用条件和操作步骤:









第二部分:用样本估计总体:两种方法------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①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特征:



画茎叶图的步骤:





②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估计众数:

估计中位数:

估计平均数:

b、标准差:

计算公式:

方差:

计算公式:

第三部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关关系的概念:

两变量之间的关系:

确定性的函数关系:

带有随机性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散点图的概念:

正相关与负相关的概念:



c、线性相关关系:

d、线性回归方程:







精讲互动100000个有机会中奖的号码(编号00000—99999)中,邮政部门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后两位是23的作为中奖号码,这是运用了________抽样方法.

2.某单位有500名职工,其中不到35岁的有125人,35岁~49岁的有280人,50岁以上的有95人.为了了解该单位职工与身体状况有关的某项指标,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应该用___________抽样法.

3.某社区有500个家庭,其中高收入家庭125户,中等收入家庭280户,低收入家庭95户,为了调查社会购买力的某项指标,要从中抽取1个容量为100户的样本,记做①;某学校高一年级有12名女排运动员,要从中选出3个调查学习负担情况,记做②.那么完成上述2项调查应采用的抽样方法是()

(A)①用简单随机抽样法,②用系统抽样法

(B)①用分层抽样法,②用简单随机抽样法

(C)①用系统抽样法,②用分层抽样法

(D)①用分层抽样法,②用系统抽样法

4.某公司生产三种型号的轿车,产量分别为1200辆,6000辆和2000辆.为检验该公司的产品质量,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46辆舒畅行检验,这三种型号的轿车依次应抽取______________辆.

5、有一个样本容量为50的样本数据分布如下,

3;8;9;11;

10;6;3.

估计小于30的数据大约占有()

A、94B、6C、88D、12

6.从甲、乙两班分别任意抽出10名学生进行英语口语测验,其测验成绩的方差分别为S12=13.2,S22=26.26,则().

A.甲班10名学生的成绩比乙班10名学生的成绩整齐

B.乙班10名学生的成绩比甲班10名学生的成绩整齐

C.甲、乙两班10名学生的成绩一样整齐

D.不能比较甲、乙两班10名学生成绩的整齐程度

7.某同学使用计算器求3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一个数据105输人为15,那么由此求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

A.3.5B.-3C.3D.-0.5

8.如果一组数中每个数减去同一个非零常数,则这一组数的().

A.平均数不变,方差不变B.平均数改变,方差改变

C.平均数不变,方差改变D.平均数改变,方差不变 达标训练

1.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零件,生产的件数是15,17,14,10,15,17,17,16,14,

12.设其平均数为a,中位数为b,众数为c,则有().

A.a>b>cB.b>c>aC.c>a>bD.c>b>a







2.12.有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数据的分组及各组的频数如下:

[12.5,15.5),6;[15.5,18.5),16;[18.5,21.5),18;[21.5,24.5),22;[24.5,27.5),20;[27.5,30.5),10;[30.5,33.5),8.

(1)列出样本的频率分布表;

(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3)估计数据小于30.5的概率.

























3.13.如图,是某单位职工年龄(取正整数)的频数分布图,根据图形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直接写出答案)

注:每组可含最低值,不含最高值

(1)该单位职工共有多少人?

(2)不小于38岁但小于44岁的职工

人数占职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3)如果42岁的职工有4人,那么

年龄在42岁以上的职工有几人?























作业

布置 课本69页复习题一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第三章概率

§3.1.1随机事件的概率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学习

目标 1.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2.了解频率的稳定性和概率的意义,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重点难点 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学习

过程

与方

法 自主学习

复习:

1.随机事件的有关概念:

(1)必然事件:有些事件我们事先能肯定其一定会发生;

(2)不可能事件:有些事件我们事先能肯定其一定不会发生;

(3)随机事件:有些事件我们事先无法肯定其会不会发生;

2.随机事件的的记法:通常用来表示随机事件,随机事件简称为.

3.思考:(1)如何判定一个事件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





(2)随机事件说法中“同样的条件下”能否去掉?请举例说明





探索新知:

1.随机事件的有关概念的频率:

(1)频率是一个变化的量,但是在试验时,它又具有,——在一个附近摆动;

(2)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摆动的振幅具有的趋势;

(3)有时候试验也可能出现偏离“常数”较大的情形,但是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大,频率偏离“常数”的可能性会。

2.随机事件的概率:

(1)在相同的条件下,大量重复进行时,随机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在

附近摆动,即随机事件A发生的频率具有,这时把叫作随机事件A的频率,记作P(A),P(A)的范围是。

3.思考:

(1)如果随机事件A在n次试验中发生了m次,则事件A的概率一定是 精讲互动,那么;

(3)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向上;

(4)从分别标有号数1,2,3,4,5的5张标签中任取一张,得到4号签;

(5)某电话机在1分钟内接到2次呼叫;

(6)没有水分,种子能发芽.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频数和频率都反映一个对象在实验总次数中出现的频繁程度;

②每个实验结果出现的频数之和等于实验的总次数;

③每个实验结果出现的频率之和不一定等于1;

④概率就是频率.

A.①B.①②④C.①②D.③④













达标训练

1.从存放号码分别为1,2,3,(,10是的卡片的盒子中,有放回地取100次,每次取一张卡片并记下号码,统计结果如下:

卡片号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取到的次数

13

8

5

7

6

13

18

10

11

9



则取到号码为奇数的频率()

A.0.53B.0.5C.0.47D.0.37

2.已知随机事件A发生的频率是0.02,事件A出现了10次,那么可能共进行了次试验.

3.课本p127练习123 作业

布置 1.习题3-11,2

2.教辅资料

3.预习下一节内容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3.1.2概率的意义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学习

目标 1.理解概率的意义;

2.能正确利用概率知识解决现实中的生活问题. 重点难点 利用概率知识解决现实中的生活问题 学习

过程

与方

法 自主学习

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概率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生活中随机事件,我们可以利用概率知识作出合理的和.

探索新知:

1.阅读课本p127“思考交流”,讨论其结果:







2.问题1:抛掷10次硬币,是否一定是5次“正面朝上”和5次“5次反面朝上”?







3.问题2:有四个阉,其中两个分别代表两件奖品,四个人按排序依次抓阉来决定这两件奖品的归属.先抓的人中奖率一定大吗?







4.阅读课本p127-130,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精讲互动,不可能抽到他,所以他就不想去查阅、咨询有关世园会的知识,你认为他的做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达标训练

1.课本p129练习1







2.课本p132练习123







3.已知射手甲射中靶的概率为0.9,因此我们认为即使射手甲比较优秀,他射击10发子弹也不可能全中,其中必有一发不中,试判断这种认识是否正确.















作业

布置 1.习题3-1A3,B组

2.教辅资料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3.1.3概率的基本性质1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学习

目标 1理解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定义,会判断所给事件的类型;

2.掌握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并会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难点: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

过程

与方

法 自主学习

1.互斥事件:在一个随机试验中,把一次试验下___________的两个事件A与B称作互斥事件。

2.事件A+B:给定事件A,B,规定A+B为,事件A+B发生是指事件A和事件B________。

3.对立事件:事件“A不发生”称为A的对立事件,记作_________,对立事件也称为________,在每一次试验中,相互对立的事件A与事件不会__________,并且一定____________.

4.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1)在一个随机试验中,如果随机事件A和事件B是互斥事件,那么有P(A+B)=_________.

(2)如果随机事件中任意两个是互斥事件,那么有____________。

5.对立事件的概率运算:_____________。

探索新知:

1.如何从集合的角度理解互斥事件?





2.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有何异同?





3.对于任意两个事件A,B,P(A+B)=P(B)+P(B)是否一定成立?





4.某战士在一次射击训练中,击中环数大于6的概率为0.6,击中环数是6或7或8的概率为0.3,则该战士击中环数大于5的概率为0.6+0.3=0.9,对吗?







5.什么情况下考虑用对立事件求概率呢?





6.阅读p143例3和p144例4,你的问题是什么? 精讲互动 达标训练

1.课本p147练习1234









2.(选做)一盒中装有各色球12个,其中5个红球、,4个黑球、2个白球、1个绿球。从中随机取出1球,求:

(1)取出1球是红球或黑球的概率;

(2)取出1球是红球或黑球或白球的概率。













作业

布置 1.习题3-26,7,8

2.教辅资料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3.1.3概率的基本性质2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课型 习题课 主备课人 学习

目标 1理解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概念,会判断所给事件的类型;

2.能利用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进行相应的概率运算。 重点难点 重点: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难点: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

过程

与方

法 自主学习

1复习:(1)互斥事件:.

(2)事件A+B:给定事件A,B,规定A+B为,事件A+B发生是指事件A和事件B________。

(3)对立事件:事件“A不发生”称为A的对立事件,记作_________,对立事件也称为________,在每一次试验中,相互对立的事件A与事件不会__________,并且一定____________.

(4)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1)在一个随机试验中,如果随机事件A和事件B是互斥事件,那么有P(A+B)=_________.

(2)如果随机事件中任意两个是互斥事件,那么有____________。

(5)对立事件的概率运算:_____________。



2探索新知:

阅读教材p147例7,你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精讲互动 达标训练

1.课本p151练习12

























2.选择教辅资料









作业

布置 1.习题3-29,10,11

2.预习下一节内容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3.2古典概型1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学习

目标 1理解古典概型的两个特征及古典概型的定义;

2.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难点:古典概型的判断 学习

过程

与方

法 自主学习

1.古典概型的特征

2.基本事件:试验的称为基本事件。

3.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对于古典概型,通常试验中的某一事件A是由几个_________组成,

如果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基本事件)数为n,随机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数为m,那么事件A的概率规定为:P(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索新知:

任意一个试验都是古典概型吗?



2.判断下列两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

(1)在线段[0,2]上任取一点,求此点的坐标小于1的概率;

(2)从1,2,3,4,5,6六个数中任取一个数,求此数是2的倍数的概率。



3.怎样计算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4.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与随机事件频率的计算公式有什么区别?





精讲互动























达标训练

1.课本p138练习1234























2.教辅资料









作业

布置 1.习题3-21,2

2.教辅资料

3.预习下一节内容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3.2古典概型2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学习

目标 理解概率模型的特点及应用,根据需要会建立合理的概率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古典概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从多种角度建立古典概型 学习

过程

与方

法 自主学习

1.在建立概率模型时,把什么看作是一个基本事件(即一个试验结果)是人为规定的,要求每次试验_______________基本事件出现,只要基本事件的个数是___________,并且它们的发生是_____________,就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

2.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一个实际问题,可以将问题转化为不同的来解决,而所得到的古典概型的所有可能结果数,问题的解决就变得越简单。

探索新知:

1.建立古典概率模型时,对基本事件的确定有什么要求?





2.从分别写有A、B、C、D、E的5张卡片中任取2张,所有基本事件有哪些?这2张上的字母恰好按字母顺序相邻的概率是多少?











3.课本p139例2用了几种方法?你是怎样理解的?







精讲互动图像上的概率;

(3)将a,b,5的值分别作为三条线段的长,求这三条线段能围成等腰三角形的概率。

















(3)回答教材p141的“思考交流”















达标训练

1.课本p142练习12













2.教辅资料











作业

布置 1.习题3-23,4,5

2.教辅资料

3.预习下一节内容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3.3几何概型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学习

目标 1初步体会模拟方法在概率方面的应用;

2.理解几何概型的定义及其特点,会用公式计算简单的几何概型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借助模拟方法来估计某些事件发生的概率;几何概型的概念及应用,体会随机模拟中的统计思想:用样本估计总体

难点:设计和操作一些模拟试验,对从试验中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随机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学习

过程

与方

法 自主学习

1.模拟方法:通常借助____________来估计某些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用模拟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重复试验,对于某些无法确切知道概率的问题,模拟方法能帮助我们得到其概率的近似值。

2.几何概型:

(1)向平面上有限区域(集合)G内随机地投掷点M,若点MG1的成正比,而与G的、无关,即P(点M落在G1)=

,则称这种模型为几何概型。

(2)G也可以是或的有限区域,相应的概率是或



探索新知:

1.几何概型中事件A的概率是否与构成事件A的区域形状有关?











2.在几何概型中,如果A为随机事件,若P(A)=0,则A一定为不可能事件吗?













3.阅读p156“问题提出”,你的结论是什么?



















精讲互动 达标训练

1.课本p157练习12







2.教辅资料



作业

布置 习题3-31,2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第三章复习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课型 复习课 主备课人 学习

目标 1.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

2.学会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简单运用 重点难点 重点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的相关知识点

难点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的具体应用 学习

过程

与方

法 自主学习

1.本章的知识建构如下:



2.概率的基本性质:

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

2)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

3)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P(A)+P(B)=1,于是有P(A)=1—P(B);(巧妙的运用这一性质可以简化解题)

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我们可以说如果两个事件为对立事件则它们一定互斥,而互斥事件则不一定是对立事件

3.古典概型

(1)正确理解古典概型的两大特点: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2)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P(A)=

4.几何概型

(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A)=;

(3)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5.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区别相同:两者基本事件的发生都是等可能的;

不同:古典概型要求基本事件有有限个,

几何概型要求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 精讲互动1、柜子里装有3双不同的鞋,随机地取出2只,试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取出的鞋子都是左脚的;

(2)取出的鞋子都是同一只脚的















(选作)变式:(1)取出的鞋一只是左脚的,一只是右脚的;

(2)取出的鞋不成对















例2、取一根长为3m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两段的长度都不小于1m的概率有多大?











达标训练

1.课本p161复习题三A组:123456

2.教辅资料 作业

布置 1.复习题三A组:7、8、9、10、11

2.教辅资料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1







语句



条件











y=0



开始







x>=50











输入x



结束



y=2



输出y



开始







输入x



X<10



Y=20﹡X



Y=18﹡X



输出y



结束











X<30











Y=14﹡X



开始



输入



















结束



输出



















程序:S=1

I=1

WHILEI<=10

S=3S

I=I+1

WEND

PRINTS

END

(第3题)





0.5



人数(人)



时间(小时)



20



10



5



0



1.0



1.5



2.0



15



0.3



0.1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视力











随机事件



频率



概率,概率的意思义与性质



应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古典概型



几何概型



随机数与随机模拟







献花(0)
+1
(本文系雪鹰雕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