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淳化阁帖》之虞世南三帖厘定

 率我真 2013-05-31
 

    北宋《淳化阁帖》中收录宋代以前的书迹颇多,为后世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但是,从书法考据的角度来看,其所收录的诸多刻帖真伪难勘,问题种种。其中的虞世南六帖即为明显例证。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人。少年时学于顾野王,十年精思不懈,文章文明于世。他在陈、隋二代为官,初为隋炀帝近臣,入唐后,为弘文馆的学士,官至秘书监,贞观七年封永兴县子。甚得唐太宗的敬重,死后赠礼部尚书,并绘像于凌烟阁,为二十四功臣之一。唐太宗曾诏曰:“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

    一、《去月帖》(《左脚帖》《朝会帖》)

《淳化阁帖》之虞世南三帖厘定 - 浮生若梦梦无言 - 浮生若梦
    虞世南《去月帖》

    行书,六行。
释文:
    世南从去月廿七八,牵一两日行,左脚更痛,遂不朝会。至今未好,亦得时向本省,犹不入内。冀少日望可自力。脱降访问,愿为奉答。虞世南谘。
    明人顾从义《法帖释文考异》:
    世南从去月廿七八,率(一作牵)一两日(一上二字合作曹)行左脚更痛,遂不朝会。至今未好,亦得时向本省,犹不入内,冀少日望耳(施作可)自力。脱降访问,愿为奉答。虞世南咨。
    “可”或“耳”,根据大观本(右图),明显是“可”字,释作“耳”字,与文义亦不贯。帖末的“咨”虽与“谘”意相通,但在释文中还是“谘”为宜。
    此帖书法平正婉和,气韵清朗。文见《唐文拾遗》卷十三。著录首见《淳化阁帖》“历代名臣法帖第四”。又刻入《大观帖》、《绛帖》、《汝帖》、《东书堂帖》、《宝贤堂帖》、《聚奎堂帖》等。
    《去月帖》确为虞世南真迹之佳品,此帖笔势温静,当虞氏晚年手笔,正乃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帖中“少”字一撇,稍作颤抖。有人说以此可以想象虞世南年迈体弱时腕力不足,直接影响到他的运笔作书。笔者不敢苟同,我们可以从其传世作品中可以得到反证这一点的许多证据,虽是有“人书俱老”一说,但是却“灿烂至极”。此笔即是偶然之意,才为合理。

 

    二、《大运帖》

《淳化阁帖》之虞世南三帖厘定 - 浮生若梦梦无言 - 浮生若梦
    虞世南《大运帖》

    楷书,行数不定。
释文:
    世南闻大运不测,天地两平;风俗相承,帝基能厚;道清三百,鸿业六超;君寿九宵,命周成算;玄无之道,自古兴明。世南。
    宋人刘次庄在《法帖释文》中说:
    “大运帖玄无之道,大观讳“玄”字末一点,以宋太宗小字“玄朗”故。高宗临《兰亭》于天朗气清,“朗”字亦阙“月”中两小画。”
我们现将该帖的局部和虞世南较为可靠的《孔子庙堂碑》进行比较,可以明显看出结字风格的惊人一致。(如下图)

《淳化阁帖》之虞世南三帖厘定 - 浮生若梦梦无言 - 浮生若梦
《淳化阁帖》之虞世南三帖厘定 - 浮生若梦梦无言 - 浮生若梦

    表格的对比结果表明此帖明显为集《孔子庙堂碑》而来。那么,关于帖文的真伪因无明显可靠证据,暂存疑。

 

    三、《贤兄帖》(临乐毅论)

《淳化阁帖》之虞世南三帖厘定 - 浮生若梦梦无言 - 浮生若梦

《淳化阁帖》之虞世南三帖厘定 - 浮生若梦梦无言 - 浮生若梦

《淳化阁帖》之虞世南三帖厘定 - 浮生若梦梦无言 - 浮生若梦
    虞世南《贤兄帖》(临乐毅论)肃府本淳化阁刻本


    行书,八行,《绛帖》未收,容庚《丛帖目》列为伪帖。
释文:

    贤兄处见临乐毅论,便是青过于蓝,欣忭无已数愿(一作“记”)学耳(一作“存之”)。世南近臂痛,发书不觉(尔见)缕也。虞世南呈。十三日遣书。谨空。得书为慰可言也。
    明人顾从义在《法帖释文考异》中推断:
    “陈(与义)云,与第六卷王羲之帖中“熙”字下一字笔画相似,而次庄释作“孝”字,故知此亦未必是“学”字也。案书法头上作交叉与六卷存亡字不同,当做“学”。”
    另外,关于该帖的释文,王澍认为《临乐毅论帖》“数愿学耳”当是“数记存之”,且是帖当“笔驶少回锋耳”。认为刘次庄释“愿学”亦通,但以学字草法不合、上下文义不贯,遂判定其为伪作。
    其后又论述道:
    “米以《临乐毅论》帖为俗人伪作,信然。此书柔缓,全乏永兴谨严意,且其文义至“遣书谨空”已尽,“得书”以下七字又以别帖续之。文义全部相属,笔意亦与上下不类。其伪不疑。”
    我们总结两者的疑点主要有两点,一为“数愿学耳”与“数记存之”;一为“谨空”的书写范式问题及该帖的风格。
    1. “数愿学耳”与“数记存之”
    依照帖文,应该释作“数记存耳”。结合陈与义的推断和草法,“存”字的可能性比较大,若是“学”字,第一笔草法就不妥。“耳”字草法合理明显,不须赘言。从文义上来讲亦通。
    2.“谨空”
    唐宋人书札末尾用语,谓敬留空白以待批复。而与此相近的“谨状”虽也是行状、书状结尾常用语,但为敬谨陈述之意。使用“谨状”的例子有南朝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易名之典,请遵前烈。谨状。”
    唐李德裕《与桂州郑中丞书》:
    “伏恐製序之时,要知此意,伏惟详悉。谨状。”
    宋汪应辰《柴君墓志铭》:
    “谨状叔父行实,授诸执事者,惟先生幸而铭之。”
    清人焦循《拣选知县李君滨石事状》:
    “今适当修府县志,奈何不编次其本末,以乞於大人先生,或赖以不朽。 循 不敢辞,谨状。”
    颜真卿《与李太保帖》:
    “二十九日,刑部尚书颜真卿状上李太保大夫公阁下。谨空。”
    颜真卿《与李太保帖八首》之一:
    辞後明日至宅奉送,承己当时出(阙)不获重捧袂,至今为恨。仲春渐暄,不审太保尊体何如?真卿粗尔,不审初到如何?伫承异绩,以慰瞻仰。因中郎    张溆往,谨附状不宣。谨状。二月十四日,刑部尚书颜真卿状上李太保大夫公阁下:张溆昨艰难时,首末得力,愿在麾下,有容足处,庇之,幸甚!谨空。
    蕃寇推退,为宪之功,忝沐深情,俱增喜跃。前後不逢之信,遂阙修状;何时入奏未闻,悲系无喻。谨还状不次,谨状。闰月十有四日刑部尚书颜真卿状上李太保大夫公阁下,谨空。
    《千手赞》已领讫,然尚少第二隔,恐在书府,希更根寻足。疏拙抵罪,圣慈含宏,犹佐列藩,不远伊迩。省躬荷德,恩贷实深,兢栗之诚,在物何喻!仲春暄甚,不审太保尊体何如?所苦当转胜也。真卿缘驿上无马,私乘泡转几死,前进不得。今日始至蓝田,即便取路,不获执别。此情如何?珍重珍重!谨附状不次,谨状。二月十一日,陕州别驾颜真卿状上李太保大夫公阁下。
    不审所苦何如?奉计已痊复。真卿缘马病,朝回已乏,未遂驰谒。谨勒参候不次,谨状。刑部尚书颜真卿状上李太保大夫公阁下。
    《千手赞》检得未?帖之。谨空。
    拙於生事,举家食粥来已数月,今又罄竭,祗益忧煎。辄恃深情,故令投告,惠及少米,实济艰勤,仍恕干烦也。真卿状。阴寒,不审太保所苦何如?承渴已损,深慰驰仰。所检赞犹未获?望於文书内细检也。病妻服药,要少鹿肉脯,有新好者,望惠少许,幸甚幸甚!专驰谒不次,谨状。二十九日,刑部尚书颜真卿状上李太保大夫公阁下,谨空。
    王安石《与王宣徽书》之一:
    “某惶恐再拜留守宣徽太尉台座。谨空。”
    从颜真卿的《与李太保帖八首》
    但是,米芾在《跋秘阁法帖》中根据此条与“得书为慰可言也”风格与前文不统一,言是帖“俗人伪作”。
除此之外,收录刻帖中的虞世南书迹还有《郑长官帖》、《疲朽帖》(又称《东顾帖》,文见《全唐文》卷一三八,阁帖“第四卷”)、《潘六帖》(文见《唐文拾遗》卷十三)、《郑长官帖》(《全唐文》误入《东顾帖》内,著录首见《绛帖》“历代名臣法帖第八”)。
    今所见存从帖中之外,有传世书迹刻石楷书有《孔子庙堂碑》、《破邪论》、行书有《汝南公主墓志铭》、《摹兰亭序》等。


参考文献:
1.曹士冕《法帖谱系》,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出版社,1985年北京第1版。
2.刘次庄撰《法帖释文》,中华书局出版,据百川学海本影印,1985年北京第1版。
3.黄伯思《东观余论》,《文津阁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第281卷。
4.顾从义《法帖释文考异》,见《文津阁四库全书》史部目录类。
5.文津阁钦定四库全书《法帖释文》提要,史部十四金石之属,史部第227册。
6.王澍《淳化秘阁法帖考证》,见《文津阁四库全书》史部目录类。
7.启功主编,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法帖全集》,湖北美术出版,2002年3月,第1版。

 

    虞世南(558-638),唐初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汉族,余姚人。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
    虞世南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字,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书。其书法刚柔并重,骨力遒劲,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其诗风与书风相似,清丽中透着刚健。  
    虞世南隋大业初授秘书郎。入唐,太宗引为秦府参军,弘文馆学士。贞观七年(633)转秘书监,赐爵水兴县子,授银青光禄大夫,世因称“虞秘监”或“虞水兴”。唐大宗尝称其有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誉为‘当代名臣,人伦准的”。谥文懿《旧唐书》卷七十二及《新唐书》卷一百零二之本传云:“世南性沉静寡欲,笃志勤学。……同郡沙门智永善王羲之书,世南师焉,妙得其体,由是声名藉甚。”虞世南书法继承二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冲和而有遒丽之气。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书后品》列其书为上之下品,评云:“萧散洒落,真草惟命,如罗绩娇春,鹤鸿戏沼,故当(萧)子云之上”。《书断》卷中列其隶。行书为妙品,称其书“得大令(王献之)之宏规,含五方之正色,姿荣秀出,智勇存焉。秀岭危峰,处处间起;行草之际,尤所偏工。及其暮齿,加以遒逸”。《述书赋》云:“永兴超出,下笔如神,不落疏慢,无惭世珍。”《宣和书谱》卷八以为世南晚年正书与王羲之相后先,又以欧、虞相论曰:“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传世墨迹有碑刻《孔子庙堂碑》、《破邪论》等,旧摹墨迹本《汝南公主墓志铭》等。书法理论著作有《笔髓论》、《书旨述》。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群书理要》五十卷、《兔园集》十卷等,另有诗文集十卷行于世,今存《虞秘监集》四卷。
    虞世南身体文弱,博闻强记。少年时与兄虞世基一起拜博学广识的顾野王为师。十余年勤学不倦,学到紧要处,累旬不盥栉。尤喜书法,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友善。智永精王羲之书法,虞  虞世南题跋像
[2]世南在智永的精心传授下,妙得其体,圆融遒丽,外柔内刚,继承了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传统。他与当时的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唐初四大书法家,而虞世南又是四人中最优者。他写的《孔子庙堂碑》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赞赏。唐太宗非常喜爱虞世南的字,并经常临写。相传有一天,唐太宗书“戬”字,但戈字还没有写好,正好虞世南进见,即提笔补写了一个“戈”字。唐太宗将两人合写的“戬”字给魏征看,说:“朕学世南,尚近似否? ”魏征看后说:“戈字颇逼真。”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叹息道:“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 虞世南一生经历了南朝的陈、隋和初唐三个时代。陈文帝知世南博学,召为法曹参军。陈朝灭亡,与兄世基同入长安,做了隋朝秘书郎,后迁起居舍人。当时世基任内史侍郎,权倾当朝,荣华无比,妻子所用被服,尤胜王侯。虞世南虽与世基同住,仍以勤俭务本。隋灭后,李世民闻虞世南之名,引为秦府参军,又授宏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同掌文翰,后来又担任著作郎。一次,唐太宗想在屏风上书写《列女传》,没有临本,虞世南在朝堂上一口气默写出来,不错一字,赢得朝中文士的钦佩。  
    虞世南虽然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当政得失,直言敢谏。他多次讽劝唐太宗要勤于政事,并以古帝王为政得失,论证利弊。贞观八年(公元634年)陇右山崩,唐太宗问“天变”。世南以晋朝以来历次山崩为例,说:“臣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若德义不修,虽获麟凤终是无补;但政事无阙,虽有灾星何损于时。然愿隆下勿以功高古人以自矜伐,勿以太平渐久而自骄怠,慎终如始。”唐太宗听后敛容反省。他一再劝阻唐太宗筑陵墓厚葬,使唐太宗有所收敛。他还严正劝阻唐太宗不要恣于游猎而疏于政事。这些都对当时的“贞观之治”起着积极的作用。唐太宗曾对大臣们说:“你们如果都象虞世南那样刚正忠烈,天下何忧不理。”   
    虞世南年逾古稀后,屡次上表求退,不许,被封为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卒于长安,享年八十岁。唐太宗十分悲伤,痛哭流涕,说:“虞世南对我忠心一体,拾遗补阙,无日暂忘,实为当代名臣,人伦准的。我有小失必犯颜直谏,而今亡故,朝延上下,无复人矣!”赐东园秘器,陪葬昭陵,赠礼都尚书,谥文懿。太宗还命画图象挂在宫中凌烟阁。  
    唐太宗曾称虞世南有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虞世南的书法代表作是正书碑刻《孔子庙堂碑》,还编了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类书《北堂书钞》共一百六十卷,摘录了唐初能见到的各种古书。这些古书现在大多失传了,但《北堂书钞》为保存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作出了重在贡献。他死后,将慈溪鸣鹤镇故宅改建定水寺,寺内有虞世南画像。他的子孙便迁居长安去了。
    其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仕隋为秘书监,赐爵永兴县子,世称“虞永兴”或“虞秘监”。授青光禄大夫,谥文懿。沉静寡欲,精思读书,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见称于仆射徐陵,由是有名。在隋,官秘书郎,十年不徙。入唐,为秦府记室参军,迁太子中舍人。太宗践祚,历弘文馆学士、秘书监。卒谥文懿。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手诏魏王泰曰:“世南当代名臣,人伦准的,今其云亡,石渠、东观中无复人矣。”其书法刚柔并重,骨力遒劲,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其诗风与书风相似,清丽中透着刚健。因是近臣,故侍宴应诏的作品较多。代表作有《出塞》、《结客少年场行》、《怨歌行》、《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等。其中后三首咏物诗(即《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分别写竹、蝉和风,紧紧抓住对象特点,刻画得相当传神,例如《蝉》诗写蝉饮清露,栖(梧桐)高处,声因高而远,而非是依靠秋风,寓意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从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世南描摹状物、托物言志之功夫可见一斑矣。集三十卷,今编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三十六)。
    虞世南是跟从王羲之的七世孙、隋朝书法家智永禅师学习书法的。他的字用笔圆润,外柔内刚,结构疏朗,气韵秀健。传说唐太宗学书就是以虞世南为师。唐太宗常感到“戈”字难写。有一天,他写字时写到“戬(jian剪)”字,只写了“晋”的半边,让虞世南写另外半边的“戈”。写成以后,唐太宗让魏征来鉴赏,魏征看了说:“今窥(看的意思)圣作,惟戬字戈法逼真”。唐太宗赞叹魏征的眼力高,也更看重虞世南的书法了。虞世南的代表作有《孔子庙堂碑》等。初唐的书法家继欧、虞之后的是褚遂良和薛稷。虞世南死后,唐太宗慨叹地说:“世南死,没有人能够同我谈论书法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