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丰花灯是全丰特产。当地人称为“下半本戏”的花灯,不仅与当地流行的“上半本戏”(宁河戏)迥然不同,独立存在,而且与外地民歌小曲也有别。 全丰镇位于修水西北边陲。全丰花灯发源于全丰镇,辐射全县各乡村。 全丰花灯一般是节日、喜庆活动,特别是春节,乡村各路花灯云集, ![]() ![]() 节日花灯上的演出,首先要选灯贴通知对方,出发时,书有“庆祝××娱乐花灯”的牌头开道,一路彩灯高照、锣鼓喧天。 全丰花灯的演产唱形式,有生、旦、丑三行。丑行脸勾豆腐块,一手持绢,一手扶把,作颤颤阿娜态;生带礼帽眼镜,眉宇间画以白线条,骑马(竹扎字纸)扬鞭, ![]() ![]() ![]()
![]()
![]()
![]() ![]()
全丰花灯的演产唱形式,有生、旦、丑三行。生角双手推车,旦角一手捏手帕一手扶车把表演,丑角戴礼帽、眼镜,脸画豆腐块,骑马扬鞭,时与旦角逗趣。 ![]() ![]() ![]() ![]() 全丰风花灯的曲调, 全丰花灯有八盏(也叫盆灯),其灯工有八种特技,号称:姑嫂推磨、老鼠犯梁、刘海戏船、猴子打兑、仁贵射雕、姐妹观花、洞宾背剑、张三打虎,全属玩耍表演。 节日花灯上门演出,首先要送"灯贴"通知对方。出发时,将书有"庆祝某某某娱乐花灯"的牌头开道,一路彩灯高照,锣鼓喧天。 ![]() ![]() 全丰镇有二十余支花灯队,最活跃的是塘城街(镇所在地)、龙泉段、黄沙段、绿豆窝、黄袍冲、杉树坪、上源等地。每支花灯队均有锣鼓、服装、道具等设备,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