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天音符”跳跃浦江两岸 01-要闻-解放日报

 城市行者 2013-05-31

“春天音符”跳跃浦江两岸

一年开展群文活动近40万场,参与人次超3200万

2013年5月31日   01:01-要闻     作者:诸葛漪

  ■本报记者诸葛漪

    金山区枫泾镇社区日那天,兴塔村李大妈早上8点不到,便去了邻居陈玉龙家门口,等着镇上的文艺队下来讲故事。枫泾镇社区日的主题是“让市民在家门口过文化节”,全镇31个村(居)及相关单位布点,结合各自特色举办活动,让辖区所有百姓都感受到文化惠民的阳光。

    启动于今年春天里的上海市民文化节,像兴塔村家门口故事会这样的文化活动,如同数不胜数的“春天的音符”跳跃在浦江两岸。

文化场所边际无限延伸

    浦东机场T1航站楼20—21登机口附近,不久前开出了一家上海博物馆文创产品专卖店。上博艺术品公司经理胡绪雯透露,她与浦东机场运营方接洽好几年,今年运营方果断拍板,机场不能只有商业没有文化,以优惠政策促成“联姻”。 下转◆6版(上接第1版)

    上海文化惠民力度不断加强,不仅公共文化设施星罗棋布,而且不少城市公共空间也染上了文化色彩。据介绍,目前全市共有博物馆114家,美术馆32家,图书馆238个,区级文化馆26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03家,居(村)民综合文化活动室5245个,可容纳200至1500人的广场百余个。依托这些设施,一年开展群文活动近40万场,参与人次超过3200万。今年启动的“营造上海城市文化氛围三年行动计划”,令公共文化场所边际无限延伸。地铁站厅、车厢里举行雕塑、绘画、摄影、书法展览,中心城区步行街、开放式绿地开展街头艺术表演试点并逐步推广。以环人民广场区域为核心,若干规模不等、错落有致的剧场群正在酝酿。

26年来一天首办6个活动

    上周六是闵行区江川社区日,江川文化馆工作人员庄晓明度过了忙碌的一天。老闵行历史文化论坛、“重走一号路”访谈、《杨凤生越剧流派讲座》、《周思言书法作品展》、儿童拉丁舞讲座及展演,“慈善点滴爱”爱心接力等活动同时展开,这也是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6000多项春季活动之一。市民文化节已历时两月有余,单月吸引超过400万人次参与。

    6个活动1天内举行,参与者达到3000人次,在庄晓明26年文化馆工作经历里还是第1次,“过去群文活动零散分布,大家知晓度不高。今年市民文化节一系列强势宣传在前,我们顺势推出‘社区日’集中出击,一呼百应。”贯穿四季的音乐、舞蹈、收藏等10项赛事在全市各区县展开。率先启动的市民舞蹈大赛吸引6000余支舞团报名,160余支团队在5月30日—6月2日角逐“百个优秀市民舞团”。

    市民文化节活动数量多、样式新,呈现出热气腾腾的景象。7月市民文化节与夏季音乐节联办影像艺术节,以中华艺术宫南广场、延中绿地音乐厅广场、陆家嘴绿地、南京东路世纪广场户外大屏为载体,重温看露天电影的青春,直播一票难求的名团音乐会、戏剧演出。即将开幕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电视节,将首次增加走进社区、走进校园、与市民互动环节。

新媒体架起文化新桥梁

    高科技让城市文化的声音更响亮,连街道活动也用上了二维码。在普陀区曹杨街道主办的创意礼品集市上,居民们扫扫二维码,就能获得优惠券。一位姓唐的老人用得得心应手,“二维码不是年轻人专利,我在老年大学的同学们都用智能手机。”曹杨街道社会发展科负责人胡晔说,有了新媒体,年轻参与者越来越多。曹杨街道有个全市出名的白领室内乐团,每次演出爆满,300个座位有200个不发票,必须通过二维码、微博、微信预约,吸引远在杨浦区大学城的音乐爱好者来取经。

    贴海报、架喇叭渐渐变少,公共文化活动告别旧模式,取而代之,新媒体架起新桥梁包罗万象。打开手机、平板电脑,文化菜单近在眼前,通过“文化上海”免费APP,快速查阅上海数百个文化场所位置、距离、活动介绍。公益性文化旅游信息也将登陆各大移动终端。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负责人说:“市民的文化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市民的笑容,就是对我们的最好奖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