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监会8号文件十大解读

 1老胡子 2013-06-01

        

银监会8号文件十大解读

        继银监会下发通知要求银行对银行资金池理财产品进行限期整改后,昨日又再次“动刀”银行理财产品业务。在这份名为《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中,银监会重申一贯强调的“坚持资金来源运用一一对应原则”,即每个理财产品与所投资资产(标的物)应做到一一对应。银行业内人士分析说,银行超短期滚动型理财产品可能短期发行骤减乃至完全退市,而且理财产品在投资标的物透明度上的增加,也会使得预期年化收益率下降。

  对此,专业人士给出十大解读:

  《 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解读之一:把所有不在银行间以及交易所交易的资产统统归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其中把部分带回购的股权以及在北金所等挂牌的统统归为非标准化,基本把信托券商、基金、产权类交易所挂牌的所有产品纳入管理。圈定范围广泛,前所未有。

  《 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解读之二:对非标准化债权分开建账,单独管理,增加管理的手续环节,并且厘清各个产品风险独立测试,对于混合打包以及资金池对接一揽子的类非标准化债权产品进行了厘清,这种厘清让银行对各个产品进行独立刻划,增加了透明度,也为信托产品等入池增加了很大难度。

  《 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解读之三:对以前没达到要求的进行追溯,比照自营贷款进行计提资本金以及风险资本。这个比较狠,具有很大的惩罚性。让以前做了不合规的付出代价。

  《 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解读之四:清晰化理财产品的投向,尤其是对非标准化债权投资进行披露,并且要披露给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人,这个同样也比较厉害,因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通过久期以及风险溢价错配,模糊理财产品投向,从而获得高收益。这下需要定向披露,基本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滥设产品.

  《 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解读之五:理财产品等同自营贷款一样进行尽职调查、合规审查以及贷后管理,这样增加了银行投资非标的成本,对项目本体提出了更为精细的要求,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一些实效性的包装产品。

  《 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解读之六:对非标准化理财产品进行总量控制,设置两个线35%以及总资产4%为红线,并且执行“孰低”的严格标准。这个用双线限定了总量。控制了量上面的风险敞口。这也测度出了银监会对这类“类影子金融的”容忍度进行一个量的刻画。

  《 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解读之七:必须总行批准,也就限定了批准权。以前很多分行可以自行进行入池业务进行了叫停。比如工商银行,中行等很多大行分行尤其是一级大分行具有这类自主权,这次明确了权力统统上收。这一招比较狠,对有些权力比较大的分行权力进行了明确收缴!

  《 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解读之八:明确不准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担保或回购承诺。这类基本把银行变相增信给掐断了。通行的银信合作、银证信合作等通道业务中通行的回购,暗含、三方、四方协议等类进行了围堵。通道业务基本可以说就此”歇息“了,否则违规成本大幅提高了。

  《 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解读之九:要求严格执行,措辞比较严厉,估计至少在一段时间里,银行会相对谨慎。否则枪打出头鸟,谁也不想被停止这类中间业务。

  《 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解读之十:总体来说《通知》对于银行规范理财投资在量上,时间上以及执行的具体化上都进行了明确的限定,说明管理层也是经过大量调研才拟定的,每个规定基本都有落实的量的指标,这个对于银行理财投资业务将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产生很大影响,不过中国金融软性很大,力度最终还看执行力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