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庆星:对上海发展会议产业、打造“国际会议之都”的建议

 Tiven_W 2013-06-01

 

内容摘要会议产业是新兴智慧性产业,发展会议产业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地区GDP增长,更在于它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是名副其实的城市名。上海作为一坐国际性大都市,会议产业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国内一些大城市频频聚焦会议产业,并制定出一系列的促进措施,而上海的会议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上海在会议产业方面所积累的优势正在弱化,会议产业甚至面临被赶超的风险。值此2010上海世博会召开之际,我们建议上海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制订、细化和落实有关会议产业的发展政策,并把上海定位为“国际会议之都”。

关 键 词:李庆星 会议产业  会议经济  国际会议之都  

 

一、上海会议产业的发展意义

上海曾经是远东经济中心,其影响力远远超过当时的纽约、伦敦。但在不到100年的历史进程中,上海虽然在经济总量和城市规模上扩大了许多,但相对于其他全球城市而言,其影响力已经明显不强。正是在这样的起点上,上海需要改变,但要再次重返全球经济中心的舞台,却着实不容易,尤其是在全球城市格局相对稳定、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更不容易。主要原因还在于,上海的产业结构还没有达到高度化。比如,在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服务业还没有发展得足够壮大;制造业虽然在整体上支撑着上海经济的持续发展,但制造业的技术含量、经营理念、发展模式等都还存在很大的障碍。更为重要的是,上海的产业门类尽管很齐全,但上海还没有出现能够代表上海特色、体现上海水平的产业载体,更不要说形成与其他全球城市差异化的特色。这一点与巴黎的时尚之都、维也纳的音乐之都,乃至洛杉矶的影视之都等,还有巨大差异。

实际上,全球城市并不能以城市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来代替,它更多地表现为大都市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更多地表现为在全球经济网络中的高端要素流量,更多地表现为能够为其他地区提供的专业服务能力。如果没有这些软要素的支持,地理或规模意义上的大都市,不仅没有核心竞争力,而且是很容易被取代的。因此,对上海而言,它当下的任务是要在核心产业上有所突破,虽然我们不能急于在几年内就形成这样的产业,但要在思想上有压力,在战略和思路上有准备。

我们认为,从当今全球城市的实际情况来看,上海需要把会议产业尤其是高端会议产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原因有三:一是会议产业是城市名片。会议产业的最大特性在于它可以催生新的理念、新的创意、新的思想,如果说这些要素是城市软实力的象征的话,那么会议产业则是城市名片,它不仅可以丰富和完善“城市功能”,也可以让人们记住现代城市的另外内涵——“城市,让决策更容易”;二是高端会议是城市提升影响力的载体。高端会议产业是所有产业的智力载体,通过促进会议产业的发展,在提升上海自身产业素质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增强上海服务全国、影响全球的能力;三发展会议产业可以放大后世博效应。2010年上海世博会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上海形象、上海精神、上海实力,在世博会的带动之下,上海不仅可以有效吸纳各种有利于打造国际会议之都的要素,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和放大后世博效应。

二、上海会议产业的发展困境

有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会议城市排名中,北京、上海、广州、三亚、厦门依次名列前五,综合得分为9479727069。撇开综合分数计算是否科学的问题,仅从对数据的直观感受上讲,上海的名次虽然靠前,但与北京的差距仍然很大,而且稍有不甚,就有可能被后面的会议城市所赶超。同样,从2009年度中国品牌财经会议百强榜来看,上海的品牌会议数量也不多,仅仅有8个,而北京则有66个品牌会议。如此之大的差距,传递出了两个基本信息:一是,要想在中国创办有影响力的会议品牌,政府资源是极重要的,所以,北京可以拥有众多的会议名牌;二是,虽然上海不具备北京的政治优势,但如果可以寻找到错位发展方式的话,或许也可以大有作为。然而,直到目前,上海的会议产业还处在一个发展的瓶颈期,所面临的发展障碍不少。

1、对会议产业的认识存有偏差。会议产业或者会议经济,并不是传统意义的会展产业或会展经济,不要一提到会议产业就联想到会展产业。严格意义上讲,会展业只是会议产业的低端,而会议产业则是以高质量会议设计和品牌推广为核心的产品,展示、旅游、酒店服务、餐饮等只不过是会议产业的外围产品。但直到目前,我们对会议产业内涵的挖掘还不够,认识上也不到位,致使把发展会议产业当作盖酒店、盖宾馆、盖会议场所等。

2、对企业会议和社团会议的扶持力度不足。按主办单位划分,会议包括企业会议、社团会议和政府会议三种类型。目前,上海有影响力的会议品牌中,大多是政府会议,如陆家嘴论坛、第三届中国中小企业节、第六届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坛等。相对而言,社团会议和企业会议的知名度偏低。主要原因是,政府专项补贴不足,立法条例不够清晰、产业发展政策不够突出。

3、会议人才缺乏,归口管理错位。会议服务人才是专门从事会议策划、推广、销售、协调、组织的人才,以及相关联的招商、贸易、税务、投资、法律、翻译等人才。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在上海从事会议服务的企业中,大多数是“挂会议之名,行旅游、会展之实”,真正的专业人才还不到从业人员的1%。仅从原因上讲,主要是此类的专业教育、培训以及人才引进还有很大的滞后;但从根源上讲,主要是和目前的会议产业归口旅游部门管理有关。

4、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致使会议产业难以实现专业化、规模化。上海要发展会议产业,需要和北京错位开来,即不应走以政府会议为中心的运作模式,而应该大力促进企业会议和社团会议的发展。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大多数会议都是在体制内被消化掉的,即政府、大型国有企业或者研究机构都是亲力而为、包揽一切,他们所考虑的是会议的社会效果,很少考虑或者不把经济效益作为主要内容之一。即便考虑到经济效益,也不想着去利用市场力量,借用专业人才、专门机构去运作,结果导致会议数量不少,但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会议质量都上不了一个大的台阶。

此外,根据我们的观察,在上海会议市场上,政府管理缺位的现象也是存在的。比如,一些会议企业把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把参会人员“骗”到上海之后,草草地把会议了掉,然后搞旅游,结果使许多国际、国内参会人员对上海的会议产业丧失信心。同时,一些会议企业的要价也过高,导致原本可市场化的会议,只能流产或者内部解决。凡此种种,都迫切需要政府在今后的政策中给予考虑,并进行有效的监督。

三、上海会议产业的发展建议

上海发展会议产业,首先需要有一个定位。这个定位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承接几个大型会议就完事了,而是要紧紧围绕全球城市这个方向进行设计。我们的观点是,上海要打造“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努力打造成为市场化、专业化运作能力最强的“国际会议之都”。为此,我们尝试提出一些建议:

1、制定规划,改善理念。要切实重视会议产业,建议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对上海会议产业进行专项规划。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转变态度,给予会议参与者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法治环境,给予会议运营商以“绿色通道”,简化手续,强化服务”;给予会议参与者更为宽松的人文环境和治安环境,不要过多干预会议参与者的活动。

2、加大支持,促进发展。从中长期来看,上海需要进一步加大促进会议产业发展的力度。包括,制定具体的产业扶持政策,通过财政补贴、税收返还的形式为会议经济从业者提供更大的激励;同时,政府还需要考虑设立专项资金,通过风险投资的方式给予创业者支持;此外,要理顺会议产的管理问题,可以在有关部门下设会议经济管理机构,负责制定会议标准、管理风险资金、监督市场运行等。

3、加强宣传,做好服务。2010年是上海世博会之年,但世博机遇却不仅仅为上海所拥有。目前,全国许多大型城市都希望借力世博,发展会议经济。比如,长沙将在2010年开展“长沙会展年”活动,并确定前往北京、上海、成都、深圳、广州等地,重点宣传和推介长沙建设会议城市的优势。面对这样的形势,上海需要重视起来,要加强对上海会议优势的宣传和推介,更要做好会议服务工作,尤其是对重点会议,要在排期、资金扶持、奖励、协调、保障等方面,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