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道

 智者88 2013-06-02

         中国不仅是茶、茶文化的故乡,而且千百年来创造了最为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不过若论将茶与宗教情操、艺术修养、社会生活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和睦邻里、提升人品,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饮茶艺术,当属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茶从唐代即传入日本,但在日本种植并为社会所接受。还是在公元1189年日本高僧荣西禅师入华求学之后,他将茶树茶籽带回日本予以栽培,被尊为茶叶栽培的开山鼻祖。1192年荣西禅师写下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着《吃茶养生记》。他在序中说:“茶者,养生之仙药也, 延寿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天竺唐土均贵重之,我朝日本曾酷爱矣,古今奇特之仙药也……。”由于他的鼓吹提倡,中国的茶文化在日本得到发扬光大。

       日本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他国文化并根据自身特点予以创造的民族。将饮茶上升到“道”的高度,形成为一种专门的茶道艺术就很能体现日本民族的特点。据记载,日本最著名的茶道祖师是丰臣秀吉时代的高僧千利休(1521~1591),他集茶道之大成,创立了最大众化的“一派茶道”或“千家茶道”,其子孙分为三派,影响至今。茶道的宗旨可用四字概括,即“和敬清寂”。和、敬,小而言之, 表示主客之间和睦共处,互相尊敬;广而言之,则寄以社会安定、国家和平的愿望。清、寂,表示茶室环境的清净幽雅与陈设的古色古香,暗含隔绝尘世、清心洁身之意。根据以上宗旨,茶道对于茶的质量、色泽,茶的烹煮技巧,对水的要求,茶具的色泽、质量,茶室的环境、设施。水果点心的配置、尤其对宾主间的语言、礼节、仪式等等都有不少讲究。据说一名大家闺秀要学好整套礼仪,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饮茶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朝时就率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茶宴已很流行,宾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动中,品茗赏景,各抒胸襟。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

         目前饮茶的习惯已风靡全球,东西方各族裔对茶文化都不再陌生。然而中国古人喝茶更注重的是精神上的感受。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当时寺院僧众念经坐禅时,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宋徽宗赵佶也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到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到明朝时,千利休把日本茶道精神概括为“和、敬、清、寂”,又名日本“茶道四规”。他要求人们通过饮茶进行自我反省,彼此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修行的目的。在韩国,由于受儒家思想影响很大,朝鲜茶道引入了儒家“中正”的思想,提出了“清、敬、和、乐”或“和、敬、俭、真”这样的韩国茶礼。然而由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别是中国古人把茶道和修行融合在一起,很难用几个具体的字来概括中国茶道精神。现代有人提出中国的茶德应是“廉、美、和、敬”,也有人主张“理、敬、清、融”或“和、俭、静、洁”或“美、健、性、伦”。

     现在人品茶,除了感官上的品味刺激外,很少有人能感受到佛教圆通空灵、道教之幽玄旷达、儒家文雅含蓄的意境之美了。

     80年代初在苏州寒山寺接待过一个日本茶道参访团。该团多为身穿和服的女士,看到她们专心致志、毕恭毕敬、陶然自得的表演,颇令人感动。她们用的茶具为咖啡色瓷器,小巧玲珑。点茶仍持着我国唐代传过去的煮茶法,茶呈未状,可当时对这种茶尚不习惯,心境也难与之协调,体会不出其中的真趣。但我总觉得,茶道是一种高雅的修心养性的艺术,日本人民能在不断发展现代文明的同时,仍能执着地保持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做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并进,这一点尤其值得正在积极奔向现代化的我国人民学习借鉴的。中国是茶和茶文化的故乡,为中国佛教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以及对茶的普及和茶文化的繁荣作出过巨大贡献感到自豪。在今天,中国传统的茶文化有着很大的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茶文化的品位还有待提高。如果要我对烟酒茶作个总的评价,我只想大声说:朋友!为了您的健康,别抽烟,慎饮酒,多喝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