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马刺的挡切进攻战术华丽无比,但是他们的弱侧挡切进攻战术同样也可以轻松撕碎对方的防线。
马刺如水银泻地般华丽的进攻其实并不复杂,马刺主要是用三套不同的标准进攻路线来串联整场比赛的。
强侧挡切进攻,控卫持球往一侧移动,内线大个球员接控卫传球后直接传给埋伏在另一侧的后卫球员,进而发动进攻。这其实是一种由几名球员发动的,以小前锋的串联和其他球员的交叉掩护为主的战术。
动态绕圈战术,控卫带球跑向两名侧翼球员之一,然后该侧翼球员往禁区方向卷曲切绕出至弧顶,来发动余下的进攻战术。散开和双掩护是该战术的后续发展的常见战术。
最后, 在弱侧挡切进攻中,控球者将球传给前方的某一个侧翼球员,然后卷曲(弧线)绕出至另一侧,侧翼球员传球给弧顶附近的大个球员,再由大个球员把球传给控球后卫重新组织进攻或投篮,这也是马刺专门为蒂姆-邓肯篮下背打制定的一套战术。
马刺队所有进攻方式几乎都是由这三种进攻战术组成的,下面我们详细说一下这三个中我喜欢的一套战术,也是马刺打的出神入化的一套战术---弱侧动态挡拆进攻。
战术起源:挡拆战术由来已久,但是今天我们讲的这一个战术确是随着托尼-帕克的成名才日趋成熟的,这套战术也正是很完美地利用了帕克速度快的特点。
战术揭秘:我们就拿马刺在一月份对阵雄鹿的那场比赛来简单的说明一下利用弱侧挡拆来制造出第二投篮机会是有多么容易。下图标记的截图出现在比赛进行3分41秒的时候,注意看截图上的时间。
雄鹿刚刚投中一球后,马刺球员快速推进到前场,仅仅用了4秒进攻时间,注意观察计时器上的时间,这时已经被裁掉的前马刺队员史蒂芬-杰克逊在一侧控球。

画中话:对方命中,帕克快速推进给杰克逊,开始卷切。这用了四秒钟。
杰克逊先将球传给传球给斯普利特,后者准备把球交还给帕克。斯普利特接球后,帕克和丹尼-格林交叉跑向球场的两侧。

画中话:帕克直接从丹尼-格林的行进路线中卷切出来,搅乱了防守。 当帕克在一侧持球时,格林到另一侧给邓肯作掩护,这就是之前为什么我一直强调弱侧挡拆是一个在篮下为邓肯制造机会的伟大战术。

画中话:帕克接球,格林给邓肯做横向掩护。
但是这一次,邓肯先是拉出来给帕克再做一次掩护,格林给邓肯做的掩护使得防守邓肯的桑德斯在面对侧翼挡拆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我们一会还要说回这个点。
当这些都顺利进行时,格林再利用斯普利特的掩护拉到弧顶位置埋伏,老道的邓肯则给这个战术又增加了一个变数,当他过来给帕克做掩护的时候,还轻轻的拍了斯普利特的防守者。如此一来两个战术变化同时运行,导致禁区中央人群挤作一团。
画中话:邓肯去给帕克做掩护,同时剔牙哥给格林掩护。内线挤作一团。
密尔沃基的队员们彻底晕了。格林的交叉掩护使得桑德斯离开了拥挤的禁区中路,这样他在防守帕克的挡拆时就站错了方向。帕克借邓肯的掩护来到中路,发现桑德斯压根没扑出来。

画中话:因为之前格林的掩护,帕克的这次挡拆没有遇到协防。 (这些战术变化)使得埃利斯慌了手脚,原本防守格林的埃利斯就不得不采取我叫做“防守端英雄球”的防守策略了,他离开了(自己防守的)格林去试图协防正在突破内线的帕克。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无人防守的格林获得空位投篮的机会。

画中话:埃利斯想要扮演英雄的角色,但看看他漏掉了谁?
试问联盟最好的三分投手又怎么会放弃这样好的得分机会呢。当然了,如果这时候麦克-邓利维能扑出来防守格林,那么格林完全可以再把球传给埋伏在一侧底角的其他队员。

画中话:格林出手投篮,但如果麦克-邓利维出来补防,他就会传给底角的空位射手。
这就是马刺令人头疼的弱侧挡拆战术。
战术发生的频率:令人意外的是这样一个如此成功的战术并不是经常发生。(马刺)曾经一场比赛多次执行这一战术…… 但是最近马刺好几场比赛都没有打过这个战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这就是他们最近打的如此艰难的原因。
战术衍生:当然了,并不是每一个此战术的版本都包含所有的元素,横向交叉掩护就不是每一次都会发生/执行。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相似的这种战术肯定可以为邓肯制造篮下背打的机会或是给格林或是一侧球员制造空位三分的投篮机会
能否复制:这很困难,每一个拥有一名速度快的控卫和优秀大个子球员的球队都应该去练习跑这个战术(像奇才队的约翰-沃尔,布拉德利-比尔,马特尔-韦伯斯特可以很好的胜任帕克,格林和杰克逊的角色,而内内和奥卡福两个大个球员可以打斯普利特和邓肯的位置)
如何防守:弱侧挡拆或者说任何一种弱侧战术都是依次执行的,如果马刺面对你们可以很流畅的运转球,掩护挡拆,那你们输定了。但是如果你们可以找到延误他们传导球的方法或是抢断他们,这套战术就完全运转不起来了,去年季后赛雷霆队在这个方面就做的特别好。
对(上面一段所说的)防守的应对措施:当对手扑得太凶或是提前切断传球路线时候,马刺要求他们的侧翼球员立即反跑空切,所以你也必须防着点马刺的这一变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