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小甜甜”一生为钱所累

 xql696 2013-06-03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4月3日,号称“亚洲女首富”的香港华懋集团主席龚如心,因癌症在香港养和医院悄然离世,终年70岁。

《福布斯》杂志2006年3月公布全球富豪榜中,排名第154位,身家达328亿港元。

人人爱财,富豪尤甚,而龚如心爱财更是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境界——钱拼了命地赚来,却摆在那里“供”着;明知罹患癌症,却“嫌医疗费用昂贵而有病不看医生”,直至在争财产官司胜诉后才求诊,结果是欲救无从,终被“索了命”,留下了巨额财产,撒手而去。

“世人行动实系幻影。他们忙乱,真是枉然。积蓄财宝,不知将来有谁收取。”2002年11月,香港高等法院法官任懿君在对“小甜甜”龚如心与家翁的争财产官司判辞中,引述了《圣经》诗篇的一段经文,抒发他对这宗翁媳争产官司的一点感受。今日回头一想,这段经文竟然一语道破天机,勾画了龚如心的一生!

·拼命,精打细算得巨产

钱是龚如心的命。但很少有女人如此为钱而玩命工作的。

10多年来,自富豪丈夫王德辉被绑架失踪后,华懋广场15层的华懋总部,成了龚如心工作和生活的中心。在夜里一两点钟,下属也时常会接到龚如心的电话,因为“自己如果晚上不工作,就会睡不好觉”。而在早上7点钟,她的秘书必须赶到办公室,等候差遣。

“她这样打拼,是想让大家认识到,她的成功并不仅仅因为是‘王德辉的太太’,而是自己拼出来的。”与龚如心相交30多年的香港卓能集团主席赵世曾说,“公平地说,过去在华懋,王德辉和龚如心是‘亲密的合作伙伴’,华懋的基业是两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事实上,很多和龚如心打过交道的香港地产界老前辈,虽然批评她,但也不得不承认她是个很聪明、懂得计算的女人。“她很会计算,如果不认识她的人可能觉得她很烦,因为她凡事都要多占一点便宜才肯罢休。”华懋旗下的房地产,从未见过降价出售的。

在龚如心接手后,华懋仍很少向银行贷款。这种做法的好处,在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时得到体现。在随后的楼市大萧条中,华懋的工程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加速建设。“那时人工会便宜一点。”龚如心笑言。华懋仍坚持“惜售”的策略,把原来准备销售的住宅都改成“服务式公寓”来收租金。

因为懂得计算,经营有道,龚如心将丈夫留下的华懋发扬光大。她既经营物业地产,又投资生化科技、矿产、能源,还把业务扩展到海外,给华懋贴上一个全新的标签——多元化和国际化,使华懋资产在短短10多年间暴增至500多亿港元。

可是与家翁王廷歆的一场“世纪争产案”,差点就让龚如心失去这一切。这场堪称香港历史上历时最长、诉讼费最高的民事案,虽然最终龚如心胜诉,但她也彻底失去了“王家”的亲人。

·供神,只挣不花为哪般

作为亚洲女首富,龚如心的生活却异常节俭,每月支出不足3000元港币。她把钱像“神”一样供着,过着工薪阶层的生活。

在着装上,龚如心偏好自行搭配,不理会街上流行的是什么,喜欢的是充满朝气、运动感强的简洁衣饰,穿短裙成了她的爱好。她少有的一身套装是夏奈尔外套。那是当年香港“非典”时期,设在华懋广场里的夏奈尔专柜搞打折促销,龚如心出于“照顾生意”之意前去购买,但对几千港元的价格,她仍会跟身边的人抱怨太贵。

龚如心从不去美容院,护肤品只用非常简单和普通的产品。她的头发总是自己打理,梳成两个辫子。每逢盛大的日子,只是在脑后多加编一根小辫,再在头顶上别上一枚鲜红的小发卡。“唉,你知道自己多少岁吗?”她的母亲最反对她扎两个小辫,常这样唠叨她,“像什么样子?干嘛不好好地做一个头发,规规矩矩地穿一身套装,像一个职业女性呢?”对母亲的话,龚如心颇不以为然:“有什么像不像的?那样好麻烦,我不喜欢。请人到家来做头发,既麻烦又浪费时间,而每天自己洗头、梳头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自我保健方式,何乐而不为?”

在龚如心的眼里,海鲜宴席“贵得要命”。所以,她很少出席奢华的宴会,而是经常一个人在房间里吃点青椒、胡萝卜之类的小菜。即使外出参加商务活动,她一般也只吃一些麦当劳、肯德基的快餐食品。她身边的朋友说,她不能允许“餐桌上的浪费”,吃不完的时候,总会自己打包带走。有一次,华懋集团开售新楼盘,负责按揭的银行送来几盒蛋糕到现场慰劳员工,在场的龚如心毫不客气,把剩下的蛋糕全部带走。

对自己苛刻,对身边的人也不例外。菲佣米娜曾贴身服侍过龚如心10多年,其间,与龚如心经历了包括王德辉失踪、与家翁王廷歆争夺遗产官司等事。除了服侍龚如心的生活起居,她每天还要跟随龚如心到华懋上班。对于这位身边最亲近的雇员,龚如心支付给她的月薪是4000港元,从未涨过一分钱。米娜回忆说,她几次要求加薪,龚如心只说“take it or leave it”(要么就拿这些钱,要么就走人),不会再说其他多余话。龚如心从来没有给米娜发过红包,只有在2003年米娜离职时,龚如心才给她一个装有300港元的红包。

龚如心的好朋友、澳门赌王何鸿燊不无感慨地说:“她工作勤力,可惜太节俭,不舍得花钱,所以我找人捐钱不会找她。她把钱看得很重要,大家做好朋友就算啦!”

那些请求龚如心赞助公益事业的人士发现,大多数富豪们在表示了自己的“慈悲心”后,一般不会过问所捐款项的去向;只有龚如心例外,事后她总是不厌其烦地询问捐款的用途,如果费用超支,她一般就不会再多给。她说这是“原则问题”,捐款也不能浪费。

·做鬼,守财舍命度孤寒

龚如心个性孤僻,除了龚家的亲人,几乎没有朋友,陪伴她的,只有那幢冷冰冰的华懋中心。“我同先生没有子女,这也是我的一大遗憾……不过,我在保良局收养了100个小朋友,当是自己子女一样,有的现在都长大成人了!”但她从未想过要与这些“子女”见面,只是收到这些“子女”近照时,才会看一眼,笑一笑。蹲在她身边的只有那只叫“慧慧”的德国牧羊犬,与她难舍难离,甚至连开董事局会议,都随同出席。

令人感慨的是,在和病魔搏斗的最后岁月里,龚如心比任何人都孤单辛苦。她每天坐着轮椅,独守在位于华懋顶层的办公室兼居所,透过视像会议听取员工意见,只有最信任的公司高管及龚家亲人,才能和她直接对话。她的一位长辈说:“最近一段日子,一些相熟的好友想探访她、慰问她,她全都不见。”

当年家产万贯的王德辉,如果不是因为惜财,早就应该加强保安戒备,也不至于再次被人绑架,至今杳无音信;后来的龚如心,最初得了病,却不愿花钱医治,等到最后病入膏肓之时才去求医问药,已经来不及了,被她当作“神”的钱,终成了索命之“鬼”。

“所有故事都结束了!”与龚如心为争夺巨额家产而纠缠十载的王廷歆,如今已95岁高龄。数月前他还苦劝龚如心“回头是岸”,如今也留下一句慨叹:“争了这么多年,如当初能早点言和,这几年大家都可过得好一点!”

·龚如心的一生

1955 从上海迁居香港,同年与王德辉结婚

1960年 夫妇自立门户创办华懋集团

1979年 华懋集团成为香港最大私营地产商之一

1983年 王德辉遭绑架,支付赎金后获释放

1990年 王德辉再遭绑架失踪后独立经营华懋集团

1993年 华懋集团成功转型为多元化跨国集团

1997年 家翁王廷歆入禀高院争产

2002年 高院裁定其持有的1990年遗嘱属伪造

2004年 6月28日,高院上诉庭裁定其上诉失败

2005年 1月28日,被警方起诉伪造文件

2005年 9月,在遗产争夺战中反败为胜

2007年 4月3日,病逝,享年70岁

(来源:环球人物周刊 编辑:陈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